百年清华

我们的电53班/无53班

2008-12-02 |

钱家骊(1953)

1950年秋,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年,我们班同学进入大学了。

清华电机工程系一年级入学同学100人,北大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入学同学76人。以后人员不断变化,先后至少有202位同学在我班生活和学习过,这些同学中包括转校、转系和转班的同学,当然,转进转出都有。

我班女同学有陈慈萱、陈素贤、顾美言、刘萃英、刘延贤、刘益佩、潘允敏、王宗汉、夏绍玮、夏志莹、徐采、杨吟梅、俞天音等13人,虽只占6%,但也是空前的了。

入学时,班上只有三名中国共产党员,他们是林英、董文达和刘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也不多,不会超过25%。毕业时,则绝大多数都是党团员了。

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我班曾分别到石景山钢铁厂、石景山发电厂、丰台黄土岗村和天桥等地参加宣传。1951年暑假,部分同学在北京基建工地打工,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班上一些团员去京郊农村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年底到1951年中,同学们响应号召,积极参军参干。我班先后有楼英山崑、陈书鹄、田尧、程穆、吴辅仁、袁曾慰、程建宁、周曾德、周幼威、彭文怡、马文彬、马启平、张德江、张元良等14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同学们欢送的情景令人难忘。

1951年夏,我班分成发电组(清华又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两组)、电机制造组(以上统称电力组)和电讯组等。

1952年秋,北大工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我班立即壮大,人丁十分兴旺。此时,根据苏联教育经验,划分专业,按专业分班。同时,无线电工程系成立,我班电讯组划为无线电系。此时,根据名册,全班共有172人。

19533月我班王森、朱克定、邵钟武、夏绍纬、周礼杲和钱家骊等6人提前留校任教师;张慕葏、吕林、张芳榴、杨吟梅、刘泉、唐泽圣等留校任当时新出现的学生政治辅导员。1953年秋又有多人留校作教师和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有些人又留校任教。至此,我班留母校任职总人数达45人,可谓空前绝后。他们当时被分到电机系、无线电系、物理教研组、外语教研组和校团委等单位任职,以后当然又有很多变动,如到自动化系、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工程物理系、经济管理系等。

19537月,为迎接第一个五年计划,我班提前一年毕业,一百多名同学高高兴兴分赴祖国四面八方。他们将去电力部门、煤炭部门、冶金部门、轻工业部门、电工设备制造厂、机械设备制造厂、汽车拖拉机制造厂、造船厂、无线电设备制造厂、设备安装公司、设计院所、研究院所、部队、国家机关以及多个大专院校包括部队院校,投入轰轰烈烈的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中。此刻,他们走向新的生活,天各一方,开始了各自的、漫长的人生征途,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毕业后,我班同学结为夫妻的有:刘萃英和严志良,顾美言和朱克定,刘益佩和李华生,夏绍玮和唐泽圣,夏志莹和钱家骊。我班同学与我系高、低年级学长结为夫妻的有:陈慈萱和解广润,张克潜和宫莲,张培林和赫慈辉,杨吟梅和邵方殷,吕林和陈圣信,要焕年和曹梅月,龚为珽和向贤庄。我班同学与我系老师及工作人员结为夫妻的有:俞天音和肖达川,陈丕璋和吴毓华,周礼杲和范鸣玉,江缉光和夏明玉,周宣诚和俞天珍(俞天音妹)等。以上占我班人数12%

我们分散在全国四面八方以及侨居海外的同学们,十分想念当年教育我们、多方关心我们的众多老师们。我们要向老师们充满感情地、恭恭敬敬地说:老师!你好!谢谢了!!今天,我们能够告诉老师们的是什么呢?我们班的二百多名同学,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过程中,不管在什么样的处境下,我们始终以作为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一名学生而感到幸运,感到骄傲,总地说来,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希望和嘱托,我们努力去做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系的学生应该做的事,虽然做到这一点有时可能是很难很难。我们为已过世的老师感到十分沉痛,我们将终生怀念他们。对今天年迈的老师们,就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祝福你们吧!

相关新闻

  • 182022.11

    清华1980级桥牌队风云桥坛的来龙去脉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092014.04
  • 042019.06

    电九毕业六十周年座谈会在近春园召开

    4月27日上午9点半,庆祝电九毕业六十周年座谈会在近春园第一会议室召。我们有幸邀请到当年的老师钱家骊、高本贤、周明宝、徐伯雄,与19位电九同学一起座谈....

  • 022008.12
  • 202019.09

    征调为军事译员

    本篇选自《浴火重生——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胡国台着,作者为中研院近代史副研究员,著有《刘真先生口述史》等,现居台北。

  • 182020.02

    抗击肺炎疫情,清华校友在行动(系列报道八)

    湖北清华校友会湖北清华校友会防疫志愿服务团于1月26日面向校友发布募捐公告后,各地校友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支援防疫工作。

  • 102018.10

    王树人及同窗黄祖恩的清华记忆

    1958年,王树人、黄祖恩和70余名同学终于得以从清华电机系毕业。此次毕业极其不易,反右的浪潮袭来,电机系同级90余人,最终只有70余人得以顺利毕业,....

  • 192010.04
  • 102021.06

    王浩院士:没有高考,这1.5公里就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我是北京“69届”的一员。我们这一届在中学的读书时间总共只有一年多,而在进入中学之前都未能从小学正常毕业。所以,“69届”是“小学没毕业,中学没上够”的一届,可说是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群体了。也因此,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13届考生中,读书最少的当属“69届”。往前6届是“老三届”,“文革”前上过文化课;往后6届是“新三届”,读过高中。那一年,全国报名的考生有570万人,大学本科录取21万人,在被清华大学录取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