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陈炳华:回忆妈妈给我一万多元上清华大学

2015-06-17 |

陈炳华(1954水利)

回忆飞越过半个多世纪前的1952年,我是在福州市一中(现在福三中)高三秋季毕业班学习。那时,家境贫困,当年我们正当参加高考,父亲病逝,雪上加霜,家庭生活更加困扰重重。清晨我从肃威路福建省人民政府门口经过,北穿过小路到学校上课,中午不回家,因为回家也没有饭吃!身上也无分文,为了不让同学知道,下课后也一起走出校门,到学校附近的西湖公园,靠在湖边白杨树粗大的根上睡觉,呆过中午时光后返回学校。经常在阶梯教室上化学课,中午下课后就躺在长凳上睡觉。记得有一天被教政治课的范兆琪老师发现,关心问我:怎么不回家?饭吃了没有?我顺口说:回家也没有饭吃!……范老师知道情况后,引我到他宿舍,包了一把米,叫我到食堂炖饭吃!并叮咛说:以后自己到这里打米炖饭吃。之后我也再没有去打米炖饭吃!但就这一把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范老师给我的恩情!

高考温书期间,经常早出到西湖公园,白杨树干成了我念书的靠背椅!困了就靠着睡,醒了再念!可是,没有钱买书!怎么念?早出到中华图书店或商务图书店看书,抄作业题目……过中午时光了……直至书店关门!晚上回家做作业题目。有时早出到福建省立图书馆看书,做作业题目直至闭馆。好不容易,成天半饥半饿地准备高考,终于坚持参加全国高考统招。

当时高考是先报名填志愿书,后参加考试。报填全国那个学校?心里没有个底。幸好同班林其棱同学(她考上南开大学,留学德国,纺织科学院任职)鼓励我说:“你躺着水里也能进清华大学!”使我鼓起了勇气考报了清华大学。

当时高考完后,办有全省高中毕业生夏令营,有贫困生补助,我申请并得以照顾,参加了夏令营学习和活动。

夏令营设在仓山区福建省师范大学的华南女子学院内。当时天天看《福建日报》有没有高考招生发榜消息。有一天,登出高考招生发榜消息,我认真地查找全国报考的高校中有没有被录取。当见到我有被清华大学录时,真是喜出望外,大大高兴起来!旁边几位华南女子学院学生姐姐们也为我高兴和祝贺!

然而,困难问题又来,去北京路费也没有。还好,在夏令营有军代表负责管理,我向军代表反映了家庭困难情况,军代表负责人,同意补助路费,让我跟夏令营同学一起到北京去。解决了路费,高兴得很!但是身无分文,路上吃饭的钱也没有!赶快回家告诉妈妈。从仓山区长安山越过古老的万寿桥,登上吉祥山,走进茶亭漫漫路,夜深了,只听得路两边池塘、田野、水沟里的青蛙哇哇的叫声,令人惊寒!好不容易走了几十里路,到城里的南门兜,深夜走回到了家,告诉妈妈考上了清华大学。原来以为妈妈会高兴,可是妈妈愣了一下(后来姐姐告诉我才知道,妈妈为什么愣了一下,当时妈妈是希望我去工作帮助解决家里生活困难),我问妈妈有没有给些钱带路上用?妈妈说:等明天看看卖些什么东西。夏令营同学快要出发,到各自要上的学校去,我连夜赶了几十里路,回到了家里。妈妈说,卖些东西凑了一万多元钱给我,我说:不要这么多,留些家里吃饭还要用,妈妈说:多带些路上用,家里啊还可以再想办法!可怜的母亲,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要负担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和自己六口人吃饭和生活的重担,况且小妹妹患严重肺炎病,又没有钱医治。唉!妈妈的人生是多么苦啊!

临走前我给福建省人民政府递了一封请求信,反映妈妈是没有工作和收入的家庭妇女,要负担六口人,还有患严重肺炎病小妹妹没有钱医治。之后,由花巷居委会到我家慰问,并给点小妹妹看病的钱。

那时福建省没有火车,去北京的学生在军代表带领下,在上渡龙谭角乘轮船去南平,在船上过了一夜,再从南平坐汽车到江西的上饶,又从上饶乘火车到上海,在上海出站侯转几京的火车。我们浏览了上海市景,旧电影中高歌艳舞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情景没有了,到处看到上海人民勤勤恳恳地劳动,忙忙碌碌建设新上海的景象。我在食店里花八百元钱吃了一碗面条,自我陶醉地欣慰,似乎我也享受到了灯红酒绿花花世界上海的甜蜜生活。

从上海站出发去北京的火车,过了一夜,到了北京前门车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我们乘上清华大学接学生的敞车,向西郊驰去。这时已经是十月深秋,接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已经穿上了棉衣,而我只穿件单衣。在敞车上我咬紧牙任刺骨冰凉的寒风呼呼地吹在身上。到了清华园进入学生宿舍明斋三楼,才感到了温暖。走近窗口一看,啊!窗外大运动场——是我大显身手的辽阔天地。夜深了,我们在清华园进入了第一夜温馨的梦乡。第二天早上享受了人民给予温饱的早餐,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要为人民和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我把剩下一万元到银行换成现在的一元钱寄回给妈妈。

学校开始分班动员,号召大家为参加1953年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在1954年毕业学制为两年。可是两年制只是大专,天下岂能如此不公平,响应提早参加国家建设,反而一辈子工资待遇、评职称都受限制!上当受编!

我被分在水利系水专41 班学习。记得一次钢筋混凝土课考试,全年段二百多人,只有二十多人及格,我却考得优良成绩。同学问我:你怎么会考这么好成绩?我说:我和平时一样考,可能这次老师出的题目,都是采用似是而非的问题。平时你不认真学习,不细心钻研,考试时就迷糊了!

当我学习之余,心里总想着妈妈和患严重肺炎的小妹妹的病好起来!终于盼到了家里的来信,打开一看,我大哭起来!这时教施工技术课的陆昌辅老师正在我们宿舍,他问了情况后,知道小妹妹可病死了,只是说“不要哭了”一句话!

1954 年秋季毕业时,进行毕业分配。班级辅导员李仙根(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征求我对分配工作的意向和要求,我表示服从组织分配。但辅导员提出要我留在清华,我可又不同意了。因为听同学说:在清华头上压有几百名教授和专家。真后悔当初没有赶超那些专家教授的志气和勇气!

最后在毕业年段二百多人中,选出二十多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分配到全国各地高等学校任教师。我就被分配到青岛工学院,由此走上了大学教师的岗位。由于战备需要,1956年把青岛工学院迁往西安成立陕西工业大学(现为西安理工大学),后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因此,从青岛工学院到西安各大学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直到1976年才打回老家去,回到美丽的茉莉花之乡——故乡榕城,可是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妈妈了!

20131113日于福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