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感动清华师生

2008-06-13 |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一次次哽咽难平,一个个泪流满面,一阵阵掌声雷动……6月12日上午,在清华大礼堂,一场感人至深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报告会现场

  在报告开始前,全场肃立,向汶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在场的1000多名清华师生员工,再次表达发自心底的浓浓情思。

  鲜花献英雄,英雄诉衷肠。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夺去了数万同胞的生命,摧毁了灾区群众美丽的家园,也唱响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激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蒋敏,济南军区某步兵师师长杨剑,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县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华,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二炮某工程团政委黄金坡,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抗震英模事迹报告团6名成员的倾情讲述,打动了在场每一位清华人的心。

左起:龙德强、张泉灵、杨剑、黄金坡、蒋敏、李国华

  “面对灾难,我选择坚强!”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蒋敏,地震中失去了10位亲人,包括自己2岁的女儿,但她强忍悲痛,仍坚持在抗震救灾的一线。这位美丽的女警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强。既然亲人不在了,我们帮助的每个受灾群众,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能够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多分一些忧,就是一种尽孝,就是对亲人爱的表达。她说,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会更加坚强.当我们的泪流在一起的时候,当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候,当我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压垮我们!

彭州市局蒋敏作报告

  泪水蕴含力量,深情唤起责任。地震无情人有情。32年前同样深受地震之苦的唐山人民此刻对四川人民的灾难感同身受。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县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华当天夜里就自发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参与救援工作。胡锦涛在绵阳慰问唐山志愿者救灾医疗队时,高度赞扬了他们做出的贡献并勉励他们:感谢唐山人民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唐山抗震精神。

  “是共产党员的,跟我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将失去4名亲人的巨大悲痛转化为抗震救灾的积极行动。地震发生时,龙德强远在离村7公里外的罗圈湾沟四级电站检查工作,他来不及掩埋刚刚被砸死的侄儿的遗体,冒着生命危险,淋着暴雨在巨石的缝隙中连跑带爬赶到村里。面对幸存而又因极度恐慌乱作一团的村民,挥臂高呼: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都跟我来!在龙德强的带领下和果断组织下,全村514名幸存者从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孤岛安全转移,并冒死在213国道搭建渡河溜索,使近3000人脱离了险境。村民王天强事后哭着说:“太突然了,天崩地裂、昏天黑地,村子里一片混乱,如果不是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第一个站出来,及时有序组织我们转移,不知最后会怎么样?!”

  汶川地震,带来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救灾行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冲在一线的就是广大的官兵。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师长杨剑、二炮某工程团政委黄金坡,就是抗震救灾前线13万官兵的代表。素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步兵师用钢铁的意志打硬仗,师长杨剑的报告一次次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接到抗震救灾任务后,仅用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部队的集结,万人千车日夜兼程千里驰援提前10小时到达救灾前线。为了尽快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他们在道路堵塞,余震不断的形势下,不顾生命危险,徒步挺进大峡谷,为灾民带去了救命的食品和饮用水,也为实施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开启了一条通往灾区的“生命线”。他们深入28个乡、481个村、15万户人家,为群众运送了1200箱药品、230顶帐篷和1320箱食物,转移安置群众15000余人,抢救重伤员300多人。杨剑讲到,一位女孩的脚被巨大的石板死死压住,战士们几次冒着生命危险都没有救出女孩。还是把脚锯掉吧。为了保全生命,女孩和在场人员都建议这个方案。战士安乐坚决不同意,终于将女孩成功解救出来。女孩问战士的姓名。战士安乐说:我是微不足道的,要说,我就是铁军的一个兵!”“要救群众的命,就要不顾自己的命!怕死,就不是铁军的兵!”当杨剑师长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大礼堂响起,掌声经久不息。

  12小时打通进入北川县城的生命通道,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的决战,为救援行动赢得了宝贵时间。当黄金坡政委再现那一过程的时候,许多人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在场的师生不停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城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大批群众亟待救援。可是,通往县城的惟一一条公路,受山体移位、滑坡、滚石的影响,长达3.5公里的路段遍体鳞伤。通道受阻,各路救援大军被阻于城外。“这短短的路程,凝聚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的企盼,早一分钟打通生命通道,可能意味着多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为了节省时间,20名官兵组成的党员先锋队,翻越山顶到公路的另一端开始两头开进。由于没有大型机械,官兵们只能用双手撬石铲土,用肩膀扛石抬木。经过12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打通了这条3.5公里的生命通道。我们要为灾区人民修建一条希望之路,幸福之路!

  最后一个走上讲台的报告团成员,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今天来的有很多叔叔阿姨,在我的报告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给你们讲一件事情。521号,我在映秀镇的时候,当时有一批从银杏乡一碗水村被转移下来的乡亲们,他们是用陆航团的飞机被转移下来的,其中有一位老大爷,战士们看到他从飞机上下来就赶紧去背他,但是他推开战士不要背,他笔直地站在我们面前,说:我年轻,我才82岁!人家受了那么大的灾还那么活着,咱在外面的人,一定得加油活着。以前人家说到老人家的时候都说保重,现在我说我们得加油活着!我还听说,这次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清华人连夜给灾区献血,一直献到凌晨1点大家还不愿意离去。谢谢清华人,你们是好样的!张泉灵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传递灾区群众共同的心声: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6位英模的真情发言,激起全场一阵又一的阵热烈掌声。前台两侧的屏幕上,不时滚动播放着抗震救灾的一幕幕感人图景,一边聆听,一边观看,一边抹泪,一边鼓掌……英雄们感天动地,全场的每个人无不为之哀痛、为之振奋、为之自豪。

欢送抗震报告团

  报告会后,师生们久久不愿离去。“来自抗震救灾一线人员的报告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民族气魄:团结、坚韧、永不放弃。这种在大灾大难面前爆发的民族凝聚力足以让我们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在荆棘满布的崎岖征途中一往无前。报告人员传递的正是这份信念。” 人文学院中文系2007级硕士生徐振阳说。

  “他们的事迹让我更深刻理解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深刻感受到他们高尚的职业操守,深刻领悟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有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做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丽的家园。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我一定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将来灾区重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系2006级硕士生刘殿龙说。

  材料系2006级博士生王希林说:英模的报告使人感动,催人奋进,从他们介绍的动人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最可爱的人无私的奉献,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在灾难面前所作的种种努力,我们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手里的工作做好,团结一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数学系2005级博士生梁树青说:听完了报告团的感人报告,我非常的感动。他们的职业不同,在地震中所做的的事情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为了尽快的救人,尽快的为伤员医治,尽快的打通道路,尽快的让外面焦急的同胞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国家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依然坚强,更加凸显我中华民族5000年来坚强不拔的意志。相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会很快克服这些困难,重建美好家园。

  是的,清华人,时刻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灾难发生后,清华师生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无偿献血,筹集赈灾款物合计达2810多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458余万元。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清华专家发挥各专业特长迅速赶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

  报告团领队、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副巡视员刘树新,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陈小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司长贾德永,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等出席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韩景阳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会前,陈希在工字厅东厅与报告团成员进行了会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