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义菁、邓绍美:50载老夫妻写下最美“微情书”

2011-02-15 |

“扬子微情书”211启动以来,受到了众多博友的关注,昨天活动截止后,本报评选出最佳的一条——今年70岁的陈义菁写给他相识50周年的妻子邓绍美的“生日贺词”。这对夫妻上世纪60年代相识在清华园中,毕业后举行了只有三个宾客的喜宴,他们还曾一起在新疆戈壁垦荒种田。在昨天这个浪漫的日子里,本报联合1912街区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情人节晚宴。

■获奖情书

吾妻七十寿,儿孙邀亲友。昔日青丝美妞,如今白了头。天山戈壁垦荒,金城科学研究,留学赴欧洲。兢业少享受,清贫乐悠悠。敬父母,育儿孙,够优秀。粗茶淡饭,任劳怨当今哪有?手拉手五十秋,老夫老妻同舟,人勤天自佑。我敬一杯酒,祝健康长寿。

laochen66(陈义菁)

作为本次比赛的大奖,昨天的情人节晚餐更是给了两位老人意料之外的惊喜。在点点温馨的烛光中,来自奥地利的服务员比利首先为这对夫妻送上了情人节的鲜花,随后将醇美的红酒倒了上来,精美的海鲜品盘端了上来。

70岁的陈义菁和他的妻子邓绍美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情人节。(宋峤 摄)

这顿情人节的晚餐被设计的异常精美,三文鱼做成了漂亮的玫瑰花,牛滑和墨鱼滑共同拼成了“双色的心”,各色丸类共同拼组成了数字“1912”,来自北海道的牛肉被层层叠放在生菜之上,像极了一束绽放的花朵。典尚豆捞坊的王总介绍说:“这顿晚餐是为这对获奖者特意准备的,其中鲍鱼、青口贝、扇贝、帝王蟹都是成对出现,象征着成双结对,美满团圆。”

两位老人虽然已经携手50年,但是对于西方的情人节还是头一次过,面对如此精美的菜式,连声感叹“舍不得吃!”

【爱情故事】50,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彼此包容

三个客人,这是他们的喜宴

1961年,南京人陈义菁考入了清华大学,结识了北京的女同学邓绍美。“她学习好,通情达理。”“他人老实,对同学都很好。”因为这样简单的原因而互相倾慕,两人结下深厚的“革命友情”。文革中屡次中断的学业,一直到1968年才完成,两人都被分配到了兰州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但是工作前,先要去位于戈壁滩上的新疆农场锻炼,时间不定。

“分配下来后,要求七天之内就要出发,她妈就说要不你们先登记吧,这样到那边也好有个照应。”就这样,两个人所谓的“婚礼”,就是和仅三个留在北京的同学一起,在邓绍美家里吃了顿饭,而唯一的结婚照,就是至今还留着的两人戴着毛主席像章的合影。

戈壁滩上,“蜜月”也见不上面

随后是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和七天的汽车,这个在荒芜戈壁滩上的新疆兵团成为这对小夫妻的“蜜月地”,只不过就算是蜜月期两人见面也非常困难,兵团里的纪律严明,男女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相互分开。平时见不了面,唯有周末两人会一同到河边,她帮他洗洗衣服,他陪她聊聊天。说起来好笑,虽然是夫妻,但两人却难得相聚,害怕被人说成“小资产阶级”。

艰苦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半,两人被分配到兰州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六年。这期间,邓绍美一度被公派去法国留学,整整三年,两人远隔重洋,一次面都没有见。三年中,夫妻俩靠着每月一次的书信保持着联系,也亲密无间。

爱情秘诀:用心彼此包容

从法国回来不久,两人最终选择回到陈义菁的老家南京,打算在这里落叶归根。2011年,两人相识五十年,1月份邓绍美七十岁生日时,陈义菁想给她一个惊喜。很少写作的他为她写了一首生日贺词,还让孙女抄写在红纸上,212,陈义菁看到本报的比赛后,迅速注册了微博并把这首生日贺词改编成了140个字以内的一条“微情书”。

“兢业少享受,清贫乐悠悠。”这是陈义菁简单而朴素的快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邓绍美淳朴而感人的爱情信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彼此包容,即便是吵架也从来不超过十分钟。”——这是这对夫妻五十年携手的最大秘诀。

(本报记者 柳扬)

转自 扬子晚报 2011215

相关新闻

  • 312008.03
  • 252021.03

    建筑学家秦佑国:清华园50载,最看重“教书育人”奖

    秦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师从梁思成先生,是我国建筑学科体系的开拓者。2021年的元宵节前夜,秦佑国离开人世。但在建筑学院的学生眼里,那个西装笔挺的老教授,“一直都在”。

  • 092014.01
  • 212017.04

    40载点拨我的人生与学术——怀念王士菁师

    王士菁师离世已经半年了,但他俊眉慈眼、蔼然长者的面影,依然闪动在我的眼前,仿佛他还在以平缓深沉的语气对我做着人生上的和学术上的点拨。2016年10月2....

  • 162021.12

    107岁老人写下青春励志之书|《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编辑手记

    有着83年党龄的马老,当年为了国家“大我”,不惜牺牲“小我”,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一直在做地下党工作,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几次主动放弃研究甲骨文的工作机会,却不放弃甲骨文研究,最终在107岁完成了他的首部甲骨文著作。马老带给我们更重要的还是精神财富,那种永葆初心和使命的革命精神,那种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那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162021.06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12月下旬,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院士和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带头人、1950级土木系校友陈厚群院士名列其中。

  • 292016.03

    集体过50岁生日

    化工系同学2013年集体过50岁生日

  • 112020.08
  • 232022.05

    向高校捐赠500万元 八旬教授耕耘讲台62载病床上仍记挂学生

    年逾八旬的范钦珊(1956级机械)仍在为本科生授课。“学生说,老师你好好养病,我们就是你生命的延长线。这话太感人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颁奖暨事迹分享会,现场播放的视频里,85岁的南航“钱伟长讲座教授”范钦珊在病床上哽咽地回忆起十几年前住院时的情景,这一幕让不少现场观众潸然泪下。“把教育教学当作毕生事业”的范钦珊形容自己有三个支撑点——事业心、责任心和...

  • 042024.01

    李俊峰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50讲:“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

    2023年12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50场活动,以“‘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出席本次活动。1600余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李俊峰主讲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并推出“强基计划”改革基础学科招生,选拔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