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绛:看钱锺书比自己重要 整理遗稿身心交瘁

2011-11-14 |

来源:文汇报 20111107

先生将笔记大致按时间先后分为四部分,即残页9本、大本25本、硬皮本38本、小本11本,为成书定下了主体框架。又认真编排了每册笔记本的次序,其中残页耗力最大,因为年代久远,纸张薄脆,又为散札,十分珍贵。”

人们如今能够看到的先生的著述,许多都与杨绛先生的努力密不可分,《围城》是在她的“不断的督促”下才“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槐聚诗存》也是因她“手写三册”而“幸免灰烬”,并协助“选定推敲”而成的;小说集《人·兽·鬼》的出版则全赖她“在兵火仓皇中录副”。

他们相知相契、相濡以沫63载,携手到白头,杨绛先生始终“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甚至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和精力,成就钱锺书的治学和创作,她曾说:“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先生身后仍不断有作品出版,更是源自杨绛先生的一番苦心。先生生前曾说,他的东西,非要经过他自己看过,才可以出版。他的读书笔记怎么办?这让先生犯难了:出版,先生没审过;亲手毁了它们,自己下不了这个手。想来想去,先生决定还是把它们当作资料原原本本地留下来。正如她在手稿集序言中所言:“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锺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因此,先生去世不久,杨绛先生便“在身心交瘁中”,独自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锺书遗稿的工作,对他的全部手稿进行清理和编排,那是几麻袋手稿与中外文笔记!难以想象,一个耄耋老人能扛下如此超负荷的重担,其“艰难辛苦,难以言表”。

编辑拿到的83本中文笔记原稿,早已经过杨绛先生精心整理,工整而有序。

先生将笔记大致按时间先后分为四部分,即残页9本、大本25本、硬皮本38本、小本11本,为成书定下了主体框架。又认真编排了每册笔记本的次序,其中残页耗力最大,因为年代久远,纸张薄脆,又为散札,十分珍贵。”

先生习惯随手把笔记堆放在一起,很多散页放在了抽屉里、信封里、封套里,这一堆那一堆,虽然很乱,但是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一拿就有。待到杨绛先生整理时,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先生早年的许多笔记与日记混在一起,1952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听说学生要检查老先生日记,他就把日记剪掉,只留下笔记,这些笔记片段一沓一沓无序地存放着。

先生把他们分出来,有的是头、有的是尾,她要找到它们的关系,一点一点地衔接起来。很多笔记的字很小,竖排的,而且有点草,要把这些拼对上,谈何容易!”陈洁说。

然而除了杨绛先生,又有谁能承担这个巨细靡遗的艰巨工作?

陈洁说:“先生把这些散页一页页贴在稿纸上,防止它丢失,又在稿纸背面写上页码。笔记本呢,她一页一页数,凡是有字迹的都计入,每一本笔记的首页上都标明了总页数。为了防止有事走开、忘掉数到第几页,她想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每数一页就夹一张纸条,最后数这些纸条就知道有多少页了。为保险起见,她还每隔5页或10页贴一个小页码,以方便查找,所以这些工整有序的笔记到了我们的手里时,就很省力了。”

“有些老的笔记本年代久远,发黄了,要掉页了,为防止散落,先生用线订好。封面不全的,或加了衬纸,或在残存的书脊上写明第几册,有的还在封面上用铅笔注出该册所作的大致年代。”

做《容安馆札记》的编辑郭红有一次去先生家取资料,看见临窗的桌前摊满了钱先生残破的手稿,旁边还摆放着剪刀和胶水,而“杨绛先生的眼睛又异样的红肿。许许多多的日子里,杨绛先生正是这样,每天数小时独坐在书桌旁,仔细辨认那些因年久而模糊的蝇头小字,把先生的手稿一一拼对起来。”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锺书先生的这两句诗,成了杨绛先生整理先生遗稿时的精神写照。

相关新闻

  • 272024.05

    关于《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杨绛先生晚年最后做的一件她认为很必要的事,是亲手销毁了钱锺书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记,以及某些亲友的书信。虽然我觉得很可惜,曾多次劝阻,但未能让她回心转意。其后不久,我应约往谒。那天恰巧保姆小吴休息回家了,是杨先生亲自开的门。经过走道时,她指指左侧的壁柜说,“一些保留的读者来信(一般均已读过)都用纸箱分盛了摞在里面,将来连同我们近年收存的报刊杂志的评论等,一同交清华档案馆保存。”那天在她的卧室聊天谈...

  • 222016.11

    夫唱妇随——钱锺书和杨绛的两则故事

    “夫唱妇随”的钱锺书和杨绛先生,他们以自己绚丽的一生向我们昭示:中国文化道德传统,完全可以融入在新道德之中。

  • 042018.12

    杨绛:钱锺书是怎样读书的

    本文是杨绛为《钱锺书手稿集》写的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师是如何做学问的。在钱锺书天才光环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勤奋。

  • 172018.09

    钱锺书 杨绛 钱瑗 最好的爱情 最深的亲情

    如果有个地方能承载他们仨的感情,那必然是清华大学,爱情从这里开始,亲情在这里相依。如果有个词语能诉说他们仨的人生,那必然是“读书”,生命中的一切都与之....

  • 222016.11

    第一个没有钱锺书相伴的年头——杨绛在1999

    钱锺书先生于1998年12月19日逝世,1999年对杨绛先生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她的身体和精神,以及钱锺书的文稿……

  • 302012.01
  • 162009.12

    清华图书馆特藏部名人手稿整理工作“初见端倪”

    随着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藏部历时两个月“清华名人手稿等实物资料”整理工作已经初步成形。

  • 052018.01

    汪曾祺与钱锺书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西南联大同学的散文中说:西南联大的“几个研究生被人称为‘无锡学派’,无锡学派即钱锺书学派,其特点是学贯中西,博闻强记”(《未尽才——故....

  • 292021.09

    吴学昭捐赠《杨绛日课全唐诗录》手稿和图书

    9月22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向档案馆移交了杨绛先生遗嘱执行人吴学昭女士捐赠给学校的《杨绛日课全唐诗录》原始手稿和刚刚出版的手稿影印本图书。这份由钱锺书先生精心亲定篇目、杨绛先生以毛笔亲笔手录,并带有钱锺书先生圈点的全唐诗录,与钱锺书、杨绛夫妇的其他珍藏史料一起,在清华大学档案馆“会合”

  • 242019.06

    为谁风露立中宵?——钱锺书清华读书时期的情诗

    读民国旧刊《国风》,看到钱锺书在清华读书时写给杨绛的情诗,深情绵邈,其中竟有“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的哀婉凄艳。如此煎心衔泪之句打破了包括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