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尹志勇:脚踏实地,眼望星空

2011-12-16 |

尹志勇,199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专业。之后进入兵器工业部下属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0年进入深圳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清华经管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创办北京远景兴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

积淀:似水流年中的坚守与选择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回想起创业历程中的辛酸与苦楚,尹志勇坦言,不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虽然目前国家、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但是创业对于创业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先到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去实践与磨练。回顾自己的创业之路,尹志勇认为,七年的国企工作经历以及后来的市场历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回到1993年,尹志勇从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兵器工业部下属的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技术处的技术人员、在总工程师办公室从事科研管理,到负责二级公司的运作,尹志勇在中兵光电整整工作了七年时间。

1994年,尹志勇从技术一线调到了总工程师办公室从事科研管理,在这里他深切体会了国企“传、帮、带”的企业文化魅力。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们把对年轻人的培养看作是一种责任,毫无保留、细致耐心的传授知识和技巧。通过在总工程师办公室两年多的学习,他对科研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90年代中后期下海、跳槽之风盛行,与尹志勇同批分配来的大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待遇纷纷跳槽改行,也曾有一些工作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然而,与一位总工程师的一番长谈使他选择了坚守。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总工的那句话:外面的世界对于年轻人来说看上去很精彩,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企业会给你一个更高的舞台,让你成就梦想。恰逢此时中兵光电成立了一家二级公司,主要进行非球面光学技术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生产,公司领导希望由尹志勇来负责。既可以依靠公司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又能够在一个更高起点的平台上施展拳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抓住这一机会。公司主要从事的非球面光学技术研究属于光学技术范畴中的前沿、难点,在国内尚属于空白阶段,机械专业出身的尹志勇对非球面光学的研究也是知之甚少。在困难面前,他从细微入手,翻阅资料自学相关知识、聘请技术人员、购买设备,生产、测试、加工、开拓市场、管理团队,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落实到位,在四年时间里,带领团队攻克了众多难题。

本科毕业后这七年间,尹志勇实现了从懵懂青涩的毕业生到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的蜕变,也为日后走上创业之路埋下了一颗种子。2000年,国企的工作已经无法再承载他那颗年轻、不安分的心,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来到了富有朝气的城市——深圳,在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开拓市场。之后的两年,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丰富了对市场的理解。伴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尹志勇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想法,是时候回学校学习了。

感恩:清华园里的成长与熏陶

2001年,尹志勇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园。谈起选择清华,尹志勇说,一方面源自工科生天然的向往,另一方面是文化的认同,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与国企文化熏陶下的严谨务实非常贴近。

“踏踏实实求学路,点点滴滴聚真情。”回忆起在清华的求学时光,尹志勇感慨道,班里同学工作背景不同、年龄跨度大,都是克服了很多困难来到清华读书,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赶来上课,虽然大家都很忙,但是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完成每一项课业。大家在一起分享经验、交流认知、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已毕业多年,同学们一直保持着定期聚会的习惯,彼此分享工作生活的体会,把沟通与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采访中,尹志勇多次提到清华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撰写毕业论文《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时,导师高建教授对他创业的想法非常支持并给予了很多建议、帮助他辨别商机。高老师一直鼓励他把公司做好,将来能够作为鲜活的案例与校友和在校生分享,帮助大家共同成长。他还经常和朱恒源老师探讨创业中的目标客户、营销模式、基本收益等,朱老师每次都给予详细的分析。尹志勇曾把创业目标投向了高端眼镜,并对北京市场做了将近半年多的全面调查。在与朱老师的沟通中,朱老师指出创业要有好的切入点,具有不易模仿的特性。他意识到了风险,最终放弃了这一选择。

回忆起清华的求学经历,师生情、同窗情,都是受用一生的财富。尹志勇一直牢记毕业时老师的寄语“脚踏实地、海阔天空”,指导着自己做人与做事。

创业:智慧与激情并存,勇气与执着相融

“智者先识,勇者先达”。在创业的路上不仅要具有慧眼、识别机会,更要勇于尝试、把握机会。在中兵光电工作期间,尹志勇有幸结识了中国小儿眼科的泰斗、奠基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郭静秋教授,并第一次听说了美国3M公司的压贴镜、弱视压抑膜用于治疗弱视斜视的疗效非常好。但由于专利技术的壁垒,这项技术在国产化时在黏性、透光率等方面始终效果较差,无法达到临床的要求。2003年,尹志勇相中了这一产品。一方面,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遇,宽广的市场前景、冷门的产品、很高的技术门槛;另一方面,据统计,斜、弱视患者发病率达3%,是一个很大的患者群体,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可以丰富治疗手段,不仅有可以预期的经济效益,更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是一项造福于全国数以千万斜、弱视患者的好事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尹志勇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时,发现创业之路远比预想的艰难。创业初期,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尹志勇预计第一年在北京至少可以服务上万名患者。然而,将产品推向市场时的反响却远不如预想。因为该产品对于国内众多眼科专家而言,是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医生对产品不了解影响了临床应用;产品价格过高制约了部分患者的需求等作计划时没有考虑到的困难一下摆在了眼前。如马云所言,昨天很残酷,今天更残酷,明天很美好,可很多人死在了今天晚上!尹志勇在最艰难的时刻顶住了压力,主动与北大医院的小儿眼科基地合作,通过试用,从零开始总结临床表现、注意事项、产品适应症等。定期总结、整理技术与经验,深入全国各地医院组织讲座培训医生,因为只有医生真正认同产品,才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而准确的应用。他坦言,3M公司和医院都不会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只有自己来做。创业者没有退路,只有耐得住寂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沉下去,才能浮上来。”经过七八年的专心经营,尹志勇已经与全国除西藏、宁夏之外的全部省会级及众多二三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和眼科专科医院开展了合作,合作数量已达300多家,整体布局已经全面铺开。在未来,尹志勇将精耕细作,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开拓市场,并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眼科治疗技术和高新产品,降低管理成本,逐渐形成成熟的市场,打造专业、值得信赖的品牌。

创业道路上,尹志勇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直铭记在心间。他强调,医疗行业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做产品第一需要考虑的是质量和社会责任,而不是经济利益。为此他严把产品质量关,强化与合作医院的产品培训,降低产品风险,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成本,但是确保了质量,做到了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如果我把这一件事情做好,能让中国的斜、弱视患者受益,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一件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情。”(王东)

转自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101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