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举办——他的精神照亮后辈追求真理之路

2024-10-11 | 陆成宽 | 来源 《科技日报》2024年10月9日 |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

929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活动上,多位院士专家讲述了郑哲敏的科研故事,缅怀这位赤忱报国、追求真理的科学大家。

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推动中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郑哲敏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真实写照。

郑哲敏是钱学森在美国期间指导的学生。回国前夕,钱学森找他谈心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数十载科研生涯,郑哲敏毕生践行这一教诲。

时间回溯到196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发生了一次小小的爆炸。硝烟散尽后,一块5厘米长宽、几毫米厚的铁板被炸成了一个规整的小碗,大家欢呼雀跃。所长钱学森兴奋不已,拿着小碗给大家看:“可不要小看这个碗,我们将来卫星上天就靠它了。”

一个新兴的学科就此诞生,钱学森起名为“爆炸力学”。其创始人便是钱学森的得意门生郑哲敏。此后,郑哲敏逐渐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驯服”了炸药,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许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难题。

为什么会选择爆炸为研究方向?为什么没选择“高大上”的理论研究,而是选择应用科学课题?这些是郑哲敏接受采访时经常被问的问题。郑哲敏总是这样回答:“就是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他曾写道:“一个人如果不是为群众的利益工作,那么生活便失去了意义。”

201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郑哲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获得这个奖,感到很惶恐,有了这份荣誉就有了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尽到多少责任?所以总有点欠了什么完不成的感觉。”

做爬坡的工作,干出汗的活

“做爬坡的工作,干出汗的活。”这是郑哲敏对科技创新要勇攀高峰、敢于啃硬骨头的生动诠释。

19886月,在郑哲敏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成立。1988年至1993年期间,郑哲敏任LNM第一任室主任,后曾任LNM学术委员会主任。

郑哲敏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洪友士记得,在LNM接受国家评估并获得“优秀”的成绩后,郑哲敏曾语重心长地告诫LNM的成员们:“LNM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满足。前面的路途任重道远,我们仍然要力戒浮躁,不断爬坡。”

“科技工作和实验室建设要‘不断爬坡’,是郑先生一贯的思想。”洪友士说,“这不仅是对LNM的要求,也是对力学所全所的要求。郑先生还经常说,科技工作要争做‘第一’,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是别人做过的事情,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郑哲敏十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甘为人梯,提携后学。他曾用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感悟寄语青年科研人员:“自然科学研究是比较苦、枯燥,但这些基础研究必须要走在前面,才能真正推进科技创造和发明,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现在各方步伐都很快,但我想还应有一批人,有志于稳下来,实实在在做一些事。”

“郑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和成就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今天,当我们再次提起先生的名字,那些被他点亮的人生、被他启迪的智慧、被他塑造的品格,都一一浮现眼前,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罗喜胜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哲敏生平】

郑哲敏(1924102-202182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1947年,郑哲敏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4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52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5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弹性力学组组长、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1982年,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1986年被选为理事长;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20218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郑哲敏同志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穿甲破甲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国防应用。他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了力学基础。他开辟了爆炸成形、爆炸挤淤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难题。

郑哲敏同志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作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的执委,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他参加了 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他在总体把握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环境力学、海洋工程力学、灾害力学、非线性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为推动中国力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哲敏同志是力学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秉承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办所理念,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深入的科学规律认识和系统的实践检验为标准,领导了力学研究所各项事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相关新闻

  • 232008.06
  • 112024.10

    郑哲敏留下的“爆炸传奇”

    “我从旧时代走过来,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很简单的想法。”10月2日是两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的百年诞辰。在近期举办的纪念活动上,郑哲敏的人工智能(AI)数字人跨越时空如是说。郑哲敏做过很多不平凡的事,但这些事在他看来都是简单且自然的。他最擅长的事,是从别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中,抽出足以牵动全身的那根。而他最在意的事,是自己“能为国家尽...

  • 292010.10

    刘光文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河海大学隆重举行

    钱正英、胡四一题词,胡四一、黄莉新、许仲梓等参加纪念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事业奠基人、水文学科开拓者,享誉国内外的教育家、科学家,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刘光文先生百年诞辰。由河海大学和水利部水文局共同主办的系列纪念活动26日上午在河海大学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院士为活动题词:“纪念刘光文先生百年诞辰”;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题词:“水文学问人生,河海大家风范”。  水...

  • 272016.07

    北外举行纪念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7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王佐良全集》发布仪式、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启动会、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

  • 192021.10

    他促成恢复高考决策——纪念沈克琦先生百年诞辰

    他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他亲历恢复高考决策过程/组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创设中国博士后制度/创办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创建烟台大学……他是著名物理教育家北大教授、原副校长沈克琦先生/他出生于1921年/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 112004.06

    我校举行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

    我校举行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 我校举行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 ...

  • 252023.04

    郑维敏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

    4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自动化系在建华楼联合举办郑维敏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晓光,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周东华,郑维敏先生家属代表郑仰南女士,郑维敏先生学生代表,“郑维敏—奖学励学基金”主要捐赠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经管学院、自动化系相关负责人等出席活动。杨斌致辞杨斌高度评价了郑维敏先生投身教书育人、推动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发展的一生,他表...

  • 242021.09

    “榜”样精神,照亮奋进之路

    侯德榜一生为中国乃至世界纯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突破索尔维法、改进查安法、创造性地提出联合制碱法,将数十年的经验无私分享,极大推动了世界化工科技的发展……而侯德榜所彰显的优秀品德,在他成为伟大的化学工程师的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精神与胸怀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侯德榜从小便勤奋好学,在祖父的指导下一边劳动,一边挤出时间读书。在姑姑家发现的藏书让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 202016.04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各界纪念任继愈百年诞辰

    4月15日,“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 012021.12

    纪念父亲黄枬森百年诞辰

    2021年11月29日是父亲黄枬森的百年诞辰。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怀念父亲。父亲作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开拓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又恰逢父亲诞辰百年,早在3月份,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及父亲的学生们就成立了一个筹备组,广泛征集稿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