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竞报 2008年12月10日
近日,歌华艺术馆内展出了以“快闪城乡”(TheQuakeShow)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师作品,也成就了美国注册建筑师傅刚和费菁夫妇的梦想。
傅刚,1961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0级
费菁,1962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0级
傅刚和费菁夫妇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也都获得了美国注册建筑师资格。“如果我们还在谈论建筑和城市的原创性与生活的关系,或许会被认为过分、过时或者是文不对题。”费菁说,“‘快闪城乡’是我们介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第一个展览。专业人员的多样化创作和研究成果,不仅为建筑设计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让平时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内容的普通公众,能够通过这些成果强化对身边环境的认识。”
借用“快闪”概念阅读中国城乡
展览的主题命名为“快闪城乡”,傅刚举例解释了借用时尚字眼“闪”的这一概念,他说:“一个信用体系的建立,集结了许多人的才华和信念,却有可能因一场金融危机而溃不成军;一座城市的兴起和建设,累积了许多代人的努力,却有可能因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比如地震,而在瞬间化为乌有。所有努力,从历史上看不过是一个瞬间,一个快速闪过人们大脑的愿景,一段快速闪过历史长河的视频。这种快闪,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一种状态。以这个概念作为导览器,对我们经手的每一个具体项目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阅读当今的中国城市和乡村,理解城市和乡村之间含混、歧义和不确定性的关系。”
传统建筑章法跟不上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30年间,中国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就说我们身边的北京吧。几十年前,北京饭店新楼看上去像摩天大楼,人们倚靠在铁栏杆外侧,瞠目结舌地看着自动门一开一关。那时只有一条从建国门到苹果园的地铁线,去三环路以外的地方就像出差,那时的人们根本没想过买车和买房这些事。人民大会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大概是北京人能想象到的最宏伟建筑了。发展到今天,变化是超乎寻常的。”傅刚说,“大批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每一个地方,无论城市还是暂时的乡村,都想以独出心裁的标志性建筑来张扬个性,最终往往获得的是千城一面:小小县城、大路朝天、华灯夹道、楼盘林立,城市网络通过高速公路网络向农村蔓延。”
费菁的观点是:“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最波澜壮阔的群体运动。与20世纪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向性不同,它是一项城市‘吞噬’农村的运动。乡改镇、县改市、地改市、辖县改辖区、郊区改市区,等等。伴随着一份份行政区划文件,一个又一个城市转瞬间快速浮现,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传统思路和章法,早已经招架不住。”
寻找临时状态体现人与人的沟通
费菁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980届毕业生,在2007年秋建校90周年之际,她以果冻原型为母校献上名为“80梦”的雕塑作为永久纪念。“这件雕塑表达了我们自己在成长中经历的那个特殊时代。”费菁说,“形式的扭动和波折,体现了灵活性和顽强的生命力。”现在,这件雕塑仍留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内。而雕塑模型则出现在此次城乡题材的建筑展上。
在展览现场,以果冻为原型的还有亦庄某商务综合体设计方案。傅刚介绍说:“从表面看来它只是一块材料,但从设计角度上透视,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模型,他们通过互相磨合来达到共识,从而融入社会,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果冻这个系列设计研究,夫妻二人希望塑造一种既非液态也非固态、介于固体和流体之间的临时状态,表达对这个充满剧烈变化时代的感受。“果冻”系列中任何作品的具体形状均依赖于环境,在与环境条件以及其使用者或欣赏者的生理和心理互动中,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视觉形象。费菁说:“任何作品都只是一个片断,没有起点和终点。设计包含了数字时代审美敏感和技术手段的启示,取消了建筑与纯艺术的严格界限,将工程技术与文化时尚融为一体。”
设计里表达对居住人群的慰藉
除了对母校的眷顾,费菁对震后设计也特别关注。“林盘:民乐一号”属于震后设计的居住系列,是为川北某地一个村子构想他们重建的家园,针对大约500余户、1400多人的居民分布情况,这个设计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户型。创作中,傅刚和费菁以传统故事讲述当代文明,用有限材料创造出多元的生活。村中群体没有千篇一律的饮食起居习惯,这是每个人向往的,也可以说是村民们在农村享受愉快生活的理由吧。“前人也经历过地震灾难,也有应对这种灾难的设想。如今,当我们在震后设计中投注热情,做出形形色色的设计后,仔细想来,它们也不是孤立和没有历史可循的。帐篷和板房陆续运到现场装了起来,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一个梯队接一个梯队,目标是以最快速度重建已经失去或受到重创的家园。”费菁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设计的根本,那就是质量和想象力。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遭受灾难创伤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对专业人员来说,则是表达智慧和专业水平的最好形式。”
凑齐天时地利人和很难
当傅刚介绍“快闪城乡”建筑展的创意设计时,记者看到贵阳城市设计模型旁有很多学生。其实,这些学生都是傅刚的助手,拼凑模块、协助设计、电脑制图都是他们的强项。傅刚说:“对于那些开拓建筑业的学生而言,我只会让他们在摸索中成长,不会用语言来简单支配他们的行动。”也许这就是著名建筑师传艺的方式吧。
对于作品的虚幻色彩,傅刚说:“如果想让某些作品成真,可能要等上几年,并不是因为它们结构繁琐,而是要将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实在太难。建筑师不仅是盖房子,更需要拥有对城市的热恋之情,需要赋予建筑以生命,使它们独具魅力。”
弹性城市:大田市中心的城市设计方案
表面看上去不规则形状的摩天大楼和蜿蜒曲折的路网,恰恰建立在理性和规则棋盘格的规划基础之上,只是通过变形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作为大田市的发祥地,这片地区如今破败不堪。傅刚夫妇和他们的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城市设计手段为它引来大量人流、城市活力和工作及商业机会。作为高速铁路和地方交通中心,这也是大田车站应当扮演的角色。竞赛主办方要求设计中考虑如朝韩统一后大田将成为整个国家南北交通枢纽的可能性。
灯龙: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景观装置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北向的人工水系被几条相当宽阔的城市道路裁为几截,设计任务是通过设计手段,沿水系重建一气呵成的视觉效果。设计方案采用100座高度和形状各异的半透明灯塔,散点式地自由布置在水中、岸上、路桥上,白日里给尺度宏大的公园带来方位感。
细胞、肌体、血管:贵阳市中心城市设计局部模型
这是傅刚夫妇和他们的设计团队为贵阳市中心设计的城市局部模型,整个城市很难用具体的图形或模块来显示,所以他们选用模糊的概念图来体现城市的集体化。通过规划重建秩序的美好愿望,往往抵御不了不断涌来的花样翻新的诱惑。这样的设计也突出了虚实相间的建筑风。(沈娜 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