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晓康:坚守材料事业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0-03-15 |

——访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陈晓康

陈晓康,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天津渤化集团跨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现任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兼新材料事业部部长,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产研结合 坚持自主创新

“你们留在清华继续深造,搞高精尖的基础科学,我要去参与工业实践,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这是毕业离别之际,陈晓康对同窗好友们坦露的心声,他怀揣着工程师的理想,进入了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材所)。

合材所隶属于渤海化工集团,承担着天津市很多大型工业项目的研发与生产任务,陈晓康就是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上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自主创新之路,并成为为一名优秀的中青年材料学科带头人。

陈晓康最杰出的成就是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轿车车身焊缝胶及防石击底涂料”的研发研制工作。1994年,天津市扩建夏利轿车生产线到15万元辆/年,而与之配套的焊缝胶和防击涂料却仍需全部依赖进口,为降低汽车生产成本,天津市科委将“轿车车身焊缝胶及防石击底涂料”国产化的重任交给了合材所,并最终落在了陈晓康这位年轻人的身上。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陈晓康与他的同事通过多次走访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到生产线试车,并根据生产线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材料配方,使之达到国外产品的技术要求,满足了夏利生产线的需要;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他还主持制定了产品的企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及质量保证体系,并主持设计完成了1200/年的焊缝胶生产装置,使他的科研成果真正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并替代进口,实现了国产化。而在研制“轿车车身焊缝胶”的过程中,他还成功地研制了用于车焊缝胶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增粘剂,属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并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现已建成100/年装置,除供合材所自己使用外,还供全国十多家汽车胶生产厂家采用。近几年来,上述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共生产销售了5000余吨,创产值8000万元,创利税2000万元,成为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主要产品之一。

2003年,陈晓康由于为合材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对企业的发展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研发产品一定要密切联系市场!”

“产品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有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合材所快速发展,成为全国合成材料研发与生产的骨干企业。“聚氨酯嵌入式轨道浇注树脂”的研发工作就是这种理念的完美诠释。20068月,滨海新区要引进法国的轨道列车,并采用新型的轨道浇注技术,陈晓康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论证,通过与法国技术人员的交流,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一技术的潜在价值,认为中国必须拥有这类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未来的轨道交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参与国际竞争!陈晓康明白这种机会转瞬即逝,立即带领课题组进行了大量试验,测试工作,同时深入工程工地研究施工规范,仅仅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就成功获得产品,之后设计并建成年产1500吨轨道浇注树脂中试装置一套。此时正值奥运会前期,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工程进入关键时期,当当车作为标志性景观,成为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热点,而采用传统的浇注材料已经不能按时完成工期,陈晓康的技术成为了首选,他们仅仅用了十几天时间就完成迫在眉睫的任务,成就了一段新材料行业的佳话。几年来,这一产品先后在天津滨海新区有轨电车项目,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工程有轨电车项目,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有轨电车项目应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初出茅庐的助理工程师到掌舵全局的总工程师,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经过二十年的奋斗,陈晓康实现了他离开母校时的理想,在产研结合的工作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天道酬勤 书写劳模人生

辛勤的工作、突出的贡献,为陈晓康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他先后获得渤海化工集团和天津市的多项奖励,并于200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领导与同事们认为,“坚持理想”和“承担责任”是陈晓康成功的关键词。

工作以来,陈晓康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合材所转制给他带来的冲击,那些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合材所由天津市化工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转制为自负盈亏的企业,这让习惯于“大锅饭”、“朝九晚五”生活的同事们迷茫与恐惧,有些技术骨干“另谋高就”,跳槽到了外企,工资翻倍的增加,有些同事则“不知所措”,无心工作,而此时的陈晓康正埋头于实验室,为焊缝胶和防击涂料进行技术攻关,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回想那段历史,陈晓康坦言自己也曾经为前途迷惘、担忧,也曾有过动摇,但是面对天津市、研究所交代给自己的课题,面对进入关键时期的研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课题完成好,实现产业化,这是他一个工程师的本分。“是工作(事业)留住了我”,一句朴实的话折射出他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懈的努力换来回报,在这段艰苦的时期,陈晓康快速成长为合材所的技术骨干,他的能力,特别是他的品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只有对企业、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责任心,才能在工作中充满热情,才能真正对企业有所贡献,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使个人的能力得到锻炼,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成为合材所总工程师后,陈晓康作为合成材料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多次婉拒其他企业高薪请聘,始终踏实、勤奋工作,为研究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对合材所的认同和他的成长经历,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单位的青年人,他们以所为家,将个人的发展与合材所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坚信这位全国劳模就是自己的榜样。

厚积薄发 传承清华精神

回顾五年的清华园生活,陈晓康深感母校对他影响之大,使他在为学为人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

一方面,清华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让他在事业中得心应手。总结二十年的科研和生产经历,陈晓康认为自己的发展非常顺利,这得益于学校全面的训练,使他具有丰富的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需要,进入角色。当他接手焊缝胶项目时,自己既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顺利完成项目,靠得就是学校培养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由于“真刀真枪,毕业设计”以及多种工业实践的背景,他能够准确的把握从产品小试到中试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车间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就拿金工来说,一个零件需要多久能够加工出来,我在学校亲手做过,所以我有这个概念,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车间的效率问题,这就是学校给我的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更是对他“坚持理想”“承担责任”的最好诠释。在读书的五年间,陈晓康深切感受到清华人的人格魅力。他的班主任胡平教授以及毕业设计导师等人,都是安于清贫的生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做学问上,正是这些平凡的师长,以身作则,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正是这种深植清华人灵魂的精神,让他在事业遇到挫折、困惑甚至高潮时,都能坦然面对。

陈晓康作为天津市“13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天津渤化集团跨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已成为汽车用胶粘剂及聚氨酯粘合剂领域学术带头人,他将在合成材料领域继续展示清华人的风采。

(校友总会赵洲洋 钱锡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