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怀念战友张源潜——孙同丰                          

2013-03-31 |

 

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剧艺社是革命的战斗集体,张源潜兄是剧艺社的创始人之一。

2006年10月4日,我和赵芳去上海,曾再次到松江中山东路拜望源潜兄和叶拱辰嫂。他们住家对面就是方塔公园,内有著名的建筑“方塔”,我们曾在那里摄影留念。2007年5月我们又来上海,曾给源潜兄打过两次电话,均无人接,也就未去相会。

我们回北京后,与汪仁霖通电话才知道,源潜兄不幸于7月5日因肝癌去世,享年86岁。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被日寇包围,故名“孤岛”,在“孤岛”上有地下党和许多进步社团,“上海剧艺社”就是其中之一,那时,源潜已在上海银行工作(当练习生),业余从事话剧活动。以后来到昆明,仍任上海银行小职员,1942年考入联大外文系,和程法伋、李志的同班。他对文艺有广泛的兴趣,特别热心于戏剧活动,擅长化装,当年联大“山海云剧社”演出《家》时,他负责化装。1944年暑期,联大同学组织劳军,要演出独幕剧《锁着的箱子》,但它是外国剧本,需要改编成中国背景的戏,改编任务当时很快由源潜完成了。这时期,爱国民主运动正走向高潮,但成立剧团、演戏困难很大,以萧荻为首,法伋、源潜等人便着手先出壁报,名称定为《剧艺》,也是源潜提出来的,并由他负责组稿和出版。他从重庆出版的《戏剧月报》杂志的封面上描下一个希腊喜剧形象的面头,放大后作为刊头,把“剧艺”二字嵌在这个面具张开的大嘴巴里,后来,这个形象就成了联大剧艺社的社徽。壁报登记时,导师是闻一多先生。《剧艺》壁报的创始人也就是剧艺社的创始人。

1945年初,寒假即将开始,为了欢送赴印缅战区抗日从军的同学,由萧荻负责组织演出《草木皆兵》,源潜负责借布景,找道具,搞化装、服装,又充当临时演员,忙得不可开交。此后,联大“剧艺社的演出和协助昆明职业剧团演出的后台工作,源潜兄无不尽力而为。

1945年秋季开学后,剧艺社扩大组织,成为联大唯一的学生戏剧团体,导师仍为闻一多先生,源潜被选为剧艺社干事之一。

1945年10月3日,国民党部署杜聿明指挥部队包围云南省政府,逼迫云南省主席龙云下台。全市戒严,新校舍被封锁,枪弹频频穿过新校舍。当晚,王松声因住校外,不能回住所,便与法伋、源潜同住一宿舍,在宿舍内长谈,各自叙述家中情况及个人经历。源潜当时说到他的老母亲孤身一人在上海,无人照料,抗战胜利了,他要回去尽孝道。

1945年11月1日为联大8周年校庆日,剧艺社确定在十月份排演吴祖光编写的《风雪夜归人》,王松声任导演,萧荻任舞台监督。在此期间,源潜已离开昆明准备回上海,走到霑益,忽闻剧艺社要演《风雪夜归人》,便满腔热情地返回联大。他原来擅长化装,回校后,发现新社友童璞可担当此任,于是看完一场演出后便匆匆赶回上海。此后发生的“一二·一” 运动,他未能参加。

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源潜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与郭良夫同班。在清华剧艺社,源潜在《审判前夕》中当过演员,并在1947年寒假中担任《清明前后》(茅盾编剧)的导演。《清明前后》当时为国民党明令禁演,我们演出的效果极佳,朱自清、吴晗等老师观看了演出。

1947年夏,源潜和良夫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朱自清老师将良夫留校任教,原计划若能成立语言学系,也拟留源潜任教,后未能建立,源潜乃回江苏工作。

八十年代初期,我被组织派往山东、江苏两省调查研究,到达扬州后,特地去扬州师范学院看望源潜、拱辰夫妇。那时,他俩住室非常简陋,中午请我吃了方便面,但老战友相逢十分激动,真是历尽磨难,难得一见,终生难忘。

1987年,西南联大校史编写工作在北京筹划,萧荻兄提出邀请源潜参加,由此源潜、拱辰夫妇来北京先后十年(1987-1996),完成了联大校史的编写与出版工作。拱辰嫂在此期间除从事后勤外,并协助抄写稿件,任劳任怨,功不可没。

在十年中,源潜夫妇生活工作在北京大学畅春园、镜春园等简陋的住处里,埋头苦干,终于完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书。该书后记中写道:“张源潜1987年退休后,即全力从事校史工作,前后8年,动笔书写的稿件近百万字。他与夫人离家客居北京……其夫人也协助进行抄写等工作。1995年9月张源潜完成全部校史初稿的撰写、审阅、修改工作,共52万余字。校友会对萧荻、张源潜两位校友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深表敬意并衷心感谢!”

源潜在《剧艺社社友通讯》第18期写有《在十年间(1987-1996)——在编写的日子里》。文中详细记叙了在北京的十年时间里,和剧艺社的战友们有十二次欢乐聚会,反映了我们联大、北大、清华剧艺社的战友们存在着多么深厚的情谊。而出版至今的《社友通讯》刊头上登的社徽,也是源潜兄六十年前的设计。

源潜走了,但他的才华,他的刻苦耐劳、为人民贡献一切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7年8月11日

    〔转载自2007年11月《剧艺社社友通讯》第34期,略有删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