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大师与青年学生对话 分享人生感悟

2019-02-27 |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网2018年11月02日 |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为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11月1日下午,“大师与青年学生对话”活动在我校呈贡主校区汇学二栋101报告厅举行。

西南联大1939级校友、上海西南联大校友会会长夏世铎,西南联大1942级校友霍焕然,西南联大1944级校友、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西南联大1944级校友、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李刚,西南联大1945级校友、水利水电专家陈秉良五名大师与我校数百名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分享他们扣人心弦的联大故事,重温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云南省原省长徐荣凯,我校党委书记饶卫、党委副书记张玮、副校长刘宗立出席活动。

“夏世铎老先生,您为什么开始选择法律系,后面又去航空学校?”面对现场同学的疑问,将近百岁的夏世铎先生回忆道,当时水深火热的战争纷乱让他怀着“一面好好读书,一面不忘救国”的信念,毅然决然地在西南联大第一次参军热潮中便投身于抗日救亡。夏先生也遗憾地表示,在被空军录取之后转学炮兵,但没能如愿到一线去战斗。抗战的胜利也蕴含着联大学子鲜血与生命的付出。

霍焕然先生为大家讲述了西南联大时期学校的学习氛围。霍先生强调,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丰收成果是靠人们自身创造的。人们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并为之努力。这是西南联大为我们留下的不灭精神,“刚毅坚卓”的使命永记于心。针对“为何捐赠珍藏的西南联大就学史料”的疑问,霍焕然先生回答道,“用心去感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就要去努力什么。让自己所拥有的,能为社会所用。”

主持人杨颖老师代表广大师生提出一个问题,“西南联大精神到底是什么?”悠悠红土情,璞璞联大路,谈起联大往事、联大精神,潘际銮先生的回忆滚滚而来,“当时我们学生们非常勤奋,为了国家兴亡学习,没有名利思想,我们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倚靠在茶馆的破书桌边看书,不舍昼夜地挑灯钻研;极力克服简陋破旧的教室环境,一丝不苟地投身学习,艰苦的环境下,酝酿了联大人“刚毅坚卓”的品质。潘先生强调,西南联大不仅教会了数万学子真知,更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事业努力,更要为国家的发展而奋斗。作为中国焊接科学奠基人,清华焊接专业的创始人,潘老对我国众多现代化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山核电站,第一条高铁,这里面都有他的汗水,他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打趣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已91岁高龄的潘老又投入到一种爬行机器人代替焊接技术的研究中,这是他对联大精神的恪守与秉承。而面对云南师大校友提出的“这个时代如何出大师?”潘际銮先生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关键,去除名利思想、浮躁情绪,为国家、为人民一直去努力奋斗。“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心无旁骛,坚定做好一件事,才可以创造大师辈出的时代,”潘际銮先生说道。

李刚先生结合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经历回答了“如何成为大师”的提问。李老表示,西南联大时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为自己的人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使他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人”。“当代青年最缺乏什么样的品质?”对此,李刚先生认为,尽管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和谐美满的环境当中,但依然应该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并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的精神。

饶卫书记希望陈秉良先生分享一下曾参与的位于云贵两省交界的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经历。陈先生坦言,鲁布革水电站在我国工程建设方面是第一个采用国际招标,具有首创性。因此,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陈先生与水电站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陈秉良先生表示,“刚毅坚卓”仍然是当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最后,饶卫书记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五位西南联大老校友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刚毅坚卓”是一棵树,我们都是结出的果子,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星火燎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