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2002级

十年一觉清华缘

2016-04-11 | 来源 THU2002 |
             


十年一觉清华缘


转眼间十年过去,但清华似乎没有离开我多久。同学校友之间的互帮互助,乐于合作并没有因为毕业而消退。有大家的帮助在,很多困难的事情变得不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做起事来可以更加的大胆尝试,就像在学校里一样。即使要开展一次全新的事业冒险,那么当时已经各奔东西的同班同学可能是最好的起步伙伴。


学业挚友


我从清华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的西北大学念博士,西北大学工学研究生院半院都是清华校友,而另一半主要是中科大和隔壁学校的。我的导师是清华毕业的,这些校友在学业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迅速适应了全新的环境。曾经的师兄室友不光是清华的,还是附近的星际第一高手,当年也是清华校队的一员。我们经常在实验室我们玩国内常玩的游戏,有了他们,我在美国完全没有感到和清华的大学生活有太多不同,学业也是比较顺风顺水。


事业良师


2011年博士毕业,经过了很多清华师兄师姐的面试进入了Google,第一份工作是在Google的广告组。我之所以做广告是因为觉得科技还是要转化成钱,同时不想再做研究了。学的“机器学习”相关专业比较对口也是一大原因。在这里,带我的mentor是清华的学姐,我的直接领导后来也是清华的。总之在当时的Google(现在很多都跳走了),清华的校友活动要以系为单位,不然人数实在太多。各位师兄师姐在我的工作过程中给我持续的指导和帮助,让我的工作得到飞速的提高。我不光了解了工作本身,还体会到了大数据的力量,以及广告在这个网络世界的巨大作用:它不光是最重要的网络变现方式,而且是联系起各个市场供求双方的一条最重要渠道,目标可以是让世界上每个卖家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买家。于是在2013年,我计划回国做一个和广告相关的创业工作。但经过一些尝试和考察,发现想做的事情的市场远远没有成熟,这一谨慎的“不为”也是和多位校友沟通做出的决定,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市场确实不行,如果当时创业估计就废了。当然,在Google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我有时会遇到国内的参观团,比如就接待过少林寺的代表团(讲解Google照片墙,那个讲解的背是我的),感觉还是满有趣的。


经历了清华的导师,师兄,师弟,mentor,领导和同事,在谷歌呆到2014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了一个旧金山的创业公司,做大数据组的tech lead。当时旧金山是最红火的时候,uber, airbnb等公司都已露出锋芒。我加入的公司当时刚融完第一轮,最开始的几个月里我们组只有3个组员。

但我们做得很好,一年后,扩张到了快10个组员。公司的app在ios和android的健康(health & fitness)类是第一名,数据量也是最大的。我们做了很多大数据产品,特别是spark的使用:作为databricks的第一批用户,很多spark的官方库的代码是根据我们的需求写的。一年后公司以4.75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虽然这个公司没有清华校友,中国人也很少。但是对于公司的把握,跳槽决心的确立以及一些组方向的选择,很多校友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建议,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加入这个公司,把这个lead当好。


创业伙伴


公司被收购是2015年中期,收购后我又回国考察了一次,考察两年前放弃的广告创业项目。这个项目是做一个全自动化的网络广告投放服务,服务中国的已经在海外做B2C的中小电商(比如通过亚马逊等平台),帮助他们来拓展海外市场,塑造自有品牌。我发现相关市场已经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从B2B走上了B2C的道路上。能够在这个劳动力成本飙升、采购商不断压价的环境中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也是我非常想做的事情。于是我离开了上一家公司,和校友伙伴们开始自己创业。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最开始的伙伴就是我和同班同学刘澍。找到一张当年的照片,我们在班级的运动会上组成一队,没想到十年后还能再次合作。


刚创业时,虽然有很多硅谷牛人帮忙,但还是很不易。在比较了北京,珠三角,长三角后,我们的第一个公司落地在了厦门。但我们是一个没有任何本地人的初创团队,最初几天感觉是相当的不容易。当时刘澍做技术,我做销售,公司只有两个全职的人。下图是最初的办公室,借的。


幸运的是,厦门市政府还是非常服务型的,为我们在厦门软件园的迅速落地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后来认识了更多的校友,下图是一些在软件园附近办公的校友合影。


有上一次创业公司的成功经验,加上校友们的鼎力帮助,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但还是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做起来。三个月时间我们公司就增长到了十人,半年时间公司增长到了二十人。我们搬过两次家,换过三个办公室。下面的图是一个月后的办公室,以及半年后在最新办公室的集体照。

不光在中国,我们在美国的子公司负责一些核心技术的研发,相关技术负责人也是清华的师兄。



把清华精神传下去


不管是在学校、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我毕业十年来的成长非常得益于清华特有的互帮互助,乐于合作的精神与文化,受益于身边的清华人给予的促动与力量。其实不管是不是清华人,在每个集体里,大家都是想一起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这里,清华这个集体已经扩大化,它的精神已经被带到我们的公司,并给予我们的员工事业上最好的支持与帮助。每位员工也在努力,把这种互相支持、乐于合作的价值观延续下去。我们真切的感到,这个价值观可能是清华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的集体感、归属感持续了十年,并且还能把它传给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 徐江,自动化系2002级本科生,美国西北大学博士,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毕业后于2011年加入Google广告组,2014年加盟刚融完A轮1800万美元的创业公司Myfitnesspal担任大数据组Tech lead,公司于2015年中叶以4.75亿美元被收购。2014年8月作为创始人与校友合伙创立清谷科技,并在硅谷设立子公司。


相关新闻

  • 022008.12
  • 162007.10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文:阿忆 遥远的清华园在中国,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车夫小贩,"清华"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它成长的早年,它是国运衰败中的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一个中国人为之的动情的故事。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彼得大帝在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清华大学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主持人陈晓楠:我身后这片房子是清华工字厅。它的大小房间到底有多少,谁也说...

  • 212021.04

    高乔•布尔根:三代人三十年的清华缘

    高乔·布尔根(BULGAN Gochoo),蒙古国留学生,清华大学2008届博士毕业生,是第一位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蒙古国留学生。

  • 182024.04

    古丽蓉:我的清华十年日记

    人生一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千帆过尽后,越往前走,我们越是会卸下重重世俗约束,越来越喜欢天高云淡人间清欢。而值得感恩的是,我知道这些在清华十年有意无意间书写的大学日记,会带着以往热闹升腾红尘烟火的气息,永远年轻,充盈绚烂,朋友般在我归真处等待着拥抱我,与我絮语。

  • 182011.05
  • 192016.10

    大学毕业三十年 一起跑回清华园:吹响集结号

    为了庆祝大学毕业30周年,北美清华大学1982级的同学们发起了“大学毕业三十年 一起跑回清华园”的主题长跑活动。此次活动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将....

  • 132004.04
  • 102008.12
  • 162007.10
  • 092019.12

    无问十年-清华大学赴渝定向选调生十年纪

    每逢一年毕业季,即到人生抉择时 每年7月,莘莘学子都将从清华园走出,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十年来,他们脚步坚定,无问西东 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