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南昌赵以炳:我国冬眠生理学创始人

2014-02-13 |

赵以炳先生与夫人黄玉秀女士合影 资料图

  赵以炳(1909.3.3-1987.12.26),别名玑照,南昌县人。著名的生理学家、教育家,亦是我国冬眠生理学的创始人。曾任中国生理学会主席、理事长,中国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等。其对刺猬冬眠的研究享誉国际,并且首先发现冷刺激效应,为我国生理学作出重大贡献。

近日,记者多番查阅资料并采访到相关知情专家了解到,赵以炳曾就读于南昌心远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热爱祖国,在关键时刻三次拒绝赴美投身祖国建设事业。赵以炳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冬眠生理学的科学家之一,为冬眠生理学奉献一生。他还致力于创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学的生理学专业,为全国综合大学生理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受名师指点选择生理学 留学归国执教于清华大学

  赵以炳出生在商人家庭,父亲赵益斋思想进步,非常鼓励子女自由发展。而赵以炳自小就酷爱读书,1920-1923年,他在南昌心远中学读书,成绩名列前茅。毕业以后,考入了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并获得奖学金。

  据《赣鄱科技名家》记载,学生时代的赵以炳对自然科学有着广泛的兴趣,涉猎范围从天文、地理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在清华学习期间,他的物理学成绩尤为突出,人们以为他将专攻物理学,可他对生物学也有浓厚的兴趣。他是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荪的得意门生之一。叶企荪对赵以炳说,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产物,而各门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赵以炳听后豁然开朗,欣然选择了生理学。

  记者了解到,1929年,赵以炳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就读,1931年获理学学士学位,继而攻读研究生课程,1934年获博士学位,当选为美国Sigma XI科学学会荣誉会员。

  据新建县长堎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秘书长胡啟鹏介绍,1935年,赵以炳学成归国,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辗转到了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0年转任中正医学院教授,1946年回清华大学工作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今协和医科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今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至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生理教研室主任。

  首先发现冷刺激效应 为生理学作出重要贡献

  在生理学领域,赵以炳作出许多重要的贡献。他首先发现冷刺激效应,证实了蝾螈的肺是有效的呼吸器官,创造了把狗的体温降至20℃以下又复苏的纪录等。

  1935年赵以炳学成归国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夕。当时学校准备搬迁,他仍抓紧时间开展生理学研究。1938年清华大学由长沙南迁昆明,赵以炳和助手分别在北平、长沙和昆明测量一批人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指标,研究海拔改变对中国人红细胞等指标的影响。

  抗日战争初期,赵以炳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经费奇缺,他就地取材对滇池盛产的蝾螈进行了一系列皮肤呼吸与肺呼吸的比较研究,证实了蝾螈的肺是有效的呼吸器官,可以单独维持蝾螈的生命。从而推翻当时某些国外专著中关于蝾螈的肺只是沉浮器官,没有呼吸作用的结论。

  率先研究冬眠生理学 为我国冬眠生理学创始人

  赵以炳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冬眠生理学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冬眠生理学的创始人。抗战胜利后,他首次解决了刺猬在实验室的繁殖问题,成功地使刺猬成为新的实验动物。

  据《赣鄱科技名家》记载,从1947~1951年,赵以炳选用了清华园内的刺猬作为实验对象,对哺乳动物的冬眠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刺猬冬眠的体温调节、呼吸、心血管活动等,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有些记录还是靠通宵不寐,守候在冬眠着的刺猬旁,精心观测得到的。

  赵以炳和助手叶甲壬先后写出关于刺猬冬眠研究的论文11篇,提出了刺猬以冬眠和生殖互相交替而组成完整的生活年度周期的崭新观点。并且确定了深眠刺猬的呼吸是间歇型的,呼吸最长暂停时间为65分钟,这一纪录直到1975年才被打破。

  记者了解到,赵以炳关于刺猬冬眠的研究与当时国际上的冬眠生理学研究是同时起步的,其发表的论文都属于国际上冬眠生理学的早期重要文献。国外有的学者称赞它们是冬眠生理学的经典研究,有些结论还一再为冬眠专著引用。

  三次拒绝赴美 选择投身祖国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赵以炳一生热爱祖国,在关键时刻,曾三次拒绝赴美,毅然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据史料记载,1934年,赵以炳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正值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威逼华北,平津许多大学正在酝酿南迁。赵以炳的夫人黄玉秀是美籍华人,全家都在美国。当时他们已有一女,黄家的亲友们劝他留在美国,并支持他再攻读医学博士,但他毅然带着妻女返回祖国,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回国不到两年,19377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黄家多次来信并提供机票希望他带着家眷回到美国。此时的赵以炳立志抗日救国,婉言拒绝,并且蓄须明志,坚持抗战到底。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赵以炳的亲戚在航空公司工作,她寄来了全家赴美的机票,邀请他们赴美。此时的赵以炳再一次选择了留在祖国,和全校师生一起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投身新中国建设。

  “当时的学生都有一颗报国之心。”胡啟鹏告诉记者。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赵以炳想要到美国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考虑个人利益,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自己所学为祖国作贡献。

  致力于创建我国第一个 综合性大学的生理学专业

  赵以炳除了是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以外,还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为培养年轻一代生理学工作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综合大学第一个开设生理学课程的教授,即使在动荡的抗战时期也从未停止过教学。记者了解到,1952年他被调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兼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后,就致力于创建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大学的生理学专业。

他十分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数十年来随着生理学的进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1953年他编写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成为教育部推荐的全国综合性大学交流教材。结合学科的发展,1958年和1966年他曾两次重新改写再出版此书(1966年版没有发行)1979年他又接受教育部委托,为综合性大学主编《基础生理学》教科书。“这些教材都是编者们的心血结晶,对教育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为中国的生理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胡啟鹏说。

转自《江西晨报》2014213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