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此生,为学生而生,并在教学中死去。”近日,87岁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退休教师刘本培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三尺讲台,离开了他付出全....
干练的形象、敏捷的思路和极快的语速,这是尤学长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博士毕业七年后就成为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的终身讲席正教授,2017年同....
穿着灰色Polo衫、踩着一双休闲帆布鞋,不久前,48岁的郑冶枫(1993级本、1998级硕,电子工程系)首次以大学教授的身份,登上了西湖大学的讲台。此前他的身份是产业界的科学家。2006年至2017年,郑冶枫在西门子医疗美国研究院工作。2018年至2024年他回国,担任腾讯杰出科学家和天衍实验室主任。今年7月底,他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工学院教授,创立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郑冶枫的人生足迹,踏过浙江江山、北京清华、美国马里兰和...
“学生说,老师您好好养病,我们就是您生命的延长线。”现场播放的视频中,85岁的范钦珊回忆起十几年前住院时的情景,几度哽咽。5月13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颁奖暨事迹分享会,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南航“钱伟长讲座教授”范钦珊60余年坚守讲台的故事,让现场师生潸然泪下。今年85岁的范钦珊是南航讲台上年龄最长的师者。六十二载,他始终耕耘在本科教学一线。“我们有责任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隔...
西南联大学术空气很浓,学术讲演几乎天天都有,有时一天还不止一场,有文艺的,学术的,时事的。还有些文艺表演,如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等,活动多在白天。我在....
12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郭毅可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东主楼10-316会议室及线上同时举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郭毅可正式受聘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孙家广院士出席仪式,并向郭毅可教授颁发聘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教授主持聘任仪式。孙家广为郭毅可远程颁发聘书王建民首先介绍了郭毅可教授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对郭毅可教授与软件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
作为通信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者,让通信理论与技术不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天涯咫尺,是我们的使命。
生物、化学、环保、材料,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戏称为四大“天坑”专业。刘河生也是这“天坑”中的一员。不同的是,他是主动跳进这“天坑”的。从清华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博士到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放射学系的博士后,他在改途易辙的初期也曾数次怀疑:这条路能走通吗?会不会把一辈子搭进去也产出不了什么成果?但他心中总有一种信念:这个事情能做成。大脑决定了人类的多样性,并指导人类从事各种创造性活动。了解大脑构造...
清华是民国时期最“洋派”的大学之一。在这所风景秀丽的洋学堂里,却栖息着多位中文授课的先行者。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