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留洋清华学子报效祖国、为校争光的优良传统,迎接即将到来的清华百年校庆,10月24日下午,在1909年10月第一批庚款学子留美百年之际,“归国学子喜迎清华百年”校友主题论坛在主楼后厅隆重举行。
种地、除草、施肥、给牲畜喂饲料……头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等头衔的80后女生石嫣,农活干得一点也不逊色。她喜欢称自己是农民,她的微博名字是“农人石嫣”。石嫣离不开土地。她和农业打了快20年的交道。考大学时,石嫣选择了农业;考取研究生时,她选择在农业方向进修;考取博士、博士后,她仍然选择了农业。被称为“新农人”的石嫣,经营的分享收获农场是她理想中的样子:农场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完全采用...
椰风习习、涛声阵阵,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任务一线呈现出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远在海口的杨文(2013级博,自动化),正带领项目组攻坚克难、集智攻关。虽然没有在一线奋战,但杨文博士的心始终紧紧连着一线任务……杨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正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2003年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现为测发地面系统工程师,从事航天发射场地面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和智能维护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相关工作。办公室、宿...
清华博士后校友会成立于2010年12月26日,2011年3月2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正式成立大会,是国内高校中第一家成立的博士后校友会。
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奠基者2024年度教育家他是中国人工智能主要奠基者,40岁后跨界走进这个“无人区”。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领域论文,获得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第一个国际重要奖项,也是首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教书六十余载,培养的近90名博士四代同堂。他熬过了人工智能的冬天,培养的“清华代表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坚。2024年年...
出生在1919年的杨苡先生今年整一百岁了。称她是南京文坛的老祖母,别的不说,仅凭她经典而长销的译作《呼啸山庄》就当之无愧。
邢永明(1986硕,2000力学博)我从小生长在内蒙古武川县,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本地插队,1977年考入内蒙古工学院机械系?在机械系读了一年半后,由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向往和钟爱,就转到本校师资班力学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后留校当教师? 刑永明学长在工作室工大培养我成长内蒙古工学院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年来,尤其是在几位清华学长的主持领导下形成了很好的风气,各届领导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都很投入,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很幸运地成为...
杨联陞,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1940年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以后留校任教。1980年在哈佛大学以名誉教授退休。在海外,杨联陞曾被称为“汉学第....
吴进学:选择西部 无怨无悔 吴进学:选择西部 无怨无悔 ...
他,头顶国内最高学府的博士光环,却只身来到位居内陆的重庆,来到偏远的农村,卷起裤腿下到农田,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打起交道。 是什么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一年来的农村生活,为他带来了什么?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主任助理郑懿,重庆第一位到农村工作的博士选调生,清华有史以来第一个博士村干部,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选择:放弃三峡集团公司10万年薪 高高的个子,妙语连珠,爽朗笑容。面对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