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行走人生二十年

2007-06-22 |

—— 访82级机械系校友李晓峰

采访李晓锋是在他的宿舍,他的宿舍很整洁,电脑开着,他说最近还要考试,正准备材料。

1 9 8 2 年李晓峰考进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铸造专业,1987年毕业时,他被推荐免试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读硕士学位,因为那里代表国内精密铸造领域最高水平,而该领域集中体现高科技和未来快速发展的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发展水平。后来李晓峰进入了航空航天工业部(后改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做管理工作,一直工作到20069月,涉及的领域包括企业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国际合作等。他从基层做起,直到现在任某研究院的党委书记、副院长。

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李晓峰说,首先,在大学里更多地是学习做事的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很多的知识、资料,每个人加工、处理的结果都不一样,这种差别就在于学习的能力,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其次,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他说个人的修养、人格的培养,对于将来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三,学校培养了他较强的组织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一个大的国家项目需要很多国家很多单位常常是多达几万人在一起精诚合作,要完成这样的项目就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谈到自己工作以后的经历,李晓峰说读书让自己受益颇多。读历史可以明鉴,读诗词可以怡情。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事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个人发展的纵向根基。广泛的阅历,宽阔的视野是成功的基石。他说自己从事过很多领域的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李晓峰去过50多个国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视野打开了,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人生的广度。有多大的胸怀,就可以做多大的事业。这是成功的另外一个要素。现今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是一个人的胸怀决定这个人能够走得多远。当一个人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后,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应该有更高远的价值追求。心中要有大丘壑,才能够画出大的蓝图。

谈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李晓峰说,要有敏锐的眼光。机遇会垂青的不只是有准备的人,更多地会属于那些有眼光的人。只有那些时代的弄潮儿,才能够走在前列,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而这种眼光的培养,一方面来源于读书,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们一辈子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财富。“ 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该认真地沉下心来,谦虚地接受他们的教诲,这样才能够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当记者就现在学生就业问题让他发表看法时,李晓峰强调要把自己投身于主流之中。国家的需要就是时代的主流,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一个大的舞台,有着很多的机会和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是一种责任,应该勇于承担这种责任,有历史的责任感。同时要有历史的紧迫感,要跨越式发展。如果生命的价值和历史的使命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生命的乐趣。因为,有一天当我们回首自己的人生,发觉自己做的事情对推动社会发展有作用时,那种喜悦会是无法形容的。

学生记者 范永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