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朱芳圃学术成就回顾

2016-11-23 | 齐航福 | 来源 《中国文物报》2016年11月18日 |

朱芳圃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1895 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2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和著名学者梁启超,并曾在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任教授,1958 年调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前身,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直至1973 年9 月病逝。

朱先生一生勤奋、学识广博、功底深厚,在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方面)、音韵、训诂、历史和考古等诸多领域中的研究均用力深厚,成绩斐然。尤其是在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为学术界所称道。朱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多,这里谨对其主要学术成就加以概述:

首先,他十分重视对古文字的考释工作。众所周知,甲骨学殷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文字考释是学者主要从事的工作之一,朱先生在这方面用力至巨。如1962 年,他的《殷周文字释丛》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在该书“叙言”中先生写到:“余结集近十余年来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成《殷周文字释丛》三卷。”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先生在甲金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便集中体现在此书之中。《释丛》一书共考释文字181 个,其中包括新释甲骨文41、金文18,其余则是纠正旧说,另创新解。先生在考释某一文字之前,首先给出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并于字形下面标注其出处,使读者能对该字有一个直观印象,接着再引用《说文》对该字的解释,继之又列出甲金文学者对该字的解释,最后以按语的形式表明自己对该字的看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先生考释古文字的方法是极其科学的,他在说解文字时,能够把地下出土文字资料与传世历史文献相结合,这正是充分运用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尽管朱先生当时对有些字的解释是可商的,但是,《释丛》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却是无可置疑的,该书在当时即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而且后来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了日本。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古文字学者尤其是甲金文学者作考释文字工作时应经常查阅的参考著作之一。

其次,他重视甲骨学殷商史方面工具书的编写,并注重以甲骨卜辞为依据对商史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考察,即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

甲骨学殷商史方面,他编写了两部高质量的工具书,即《甲骨学文字编》和《甲骨学商史编》。《甲骨学文字编》,十四卷附录上下二卷补遗一卷,共两册,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将学者们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发表于各处的论点、论述汇集于一。正编为所收的甲骨文字,依说文部首编排,辑录诸家文字考释之见解时,对“诸家考释见解正确者则录全文,瑕瑜互见者从善删违,至于谬误显然无待辨证者,概削不录”“诸家著述可两通者则并存之”,而且对诸书刊本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伪误皆“精校原文,一一更正”;附录上所收为甲骨文中的合书(包括数名、人名、地名、常语、偶语)、分书、倒书,附录下所收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几位先生所作的几篇书序以及容庚、董作宾两位先生文章中的一些节选。《甲骨学文字编》成为当时甲骨文工具书的一种新的类型,影响颇大。另外,在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方面,朱芳圃先生亦贡献颇多。他的《甲骨学商史编》一书“采辑近世学者根据殷墟文物考释有商一代史实之著作错综排比而成,其与此有关之材料,足资参证者间亦录入。”且“诸家考释间有千虑一失,因行文之故不能删削者,略加按语以明其误。”而诸家著述中因“讹文误字自不能免,本书皆一一更正。”就分类而言,该书分为民族、世系、人物、都邑(附山川)、方国、文化、制度、产业、卜法等九编,书末还有一附录,包括殷墟沿革、甲骨年表、坑位等。就内容而言,书中涉及到商民族起源、殷商世系、甲骨文中所见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商都屡迁以及商朝的律历、宗教、文字、宫室、婚媾、官制、祀典、渔牧农工、卜法等方方面面的商史问题。此书1935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73 年,香港书店又影印出版,在学术界影响较大。

其三,他重视对古史,尤其是殷商史的研究,发表过许多这方面的学术论著。除了前文提到的《甲骨学商史编》外,还有《殷契卜暵考》(《河南大学学术丛刊》第1 卷1 期,1941 年)、《阳甲考》(《儒效月刊》第2 卷1 期,1946 年)、《曹圉考》(《儒效月刊》第2 卷2、3 期,1946 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再续考》(《新中华复刊》第5 卷4 期, 1947年) 等文章均对商史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他的遗作《殷顽辨》一文(《中州学刊》1981 年第1 期,王珍整理) 则依据古文献中的记载,运用古音韵学、古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对鬲、献民、献臣、顽民等关系到古代史实及史料真伪等重大问题的名词进行了考辨。另外,其遗著《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以古文献中的神话传说为依据,运用古文字学、古音韵学、训诂学、考古学及民俗学方面的知识,对夏禹以前古代神话传说的产生、发展与史实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该书由王珍整理,1982 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其四,在音韵、训诂等方面,朱先生亦造诣颇深。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如《照穿神审禅古读考》(《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6 卷4 期,1937 年)、《晋代方言考》(《东方杂志》第28 卷3 期)、《训诂释例》(《民铎杂志》第9 卷3 期,1928 年)等,其中《照穿神审禅古读考》一文对当时声类研究中颇具争议的照、穿、神、审、禅母的古音读问题进行了考辨。朱先生还翻译了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著作《中国音韵学》一书。

此外,朱芳圃先生还著有《孙诒让年谱》一书,对清季著名文字学家孙诒让的生平活动与学术事迹作了系统的研究,这为我们全面了解文字学家孙诒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学术成就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材料。

朱芳圃先生一生因勤奋而学广,先生的博学多才是有目共睹的。先生的学识不但博而且专,尤其在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领域,他与当时河南省历史研究所里的另外一位甲骨学者孙海波先生一样,研究成果都曾长期居于学术前沿,受到学术界的称赞。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新闻

  • 252012.04
  • 172013.06

    两岸专家学者齐聚九江 研讨陈寅恪学术成就

    “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为了用义宁陈氏的爱国之心、民族大义、不屈之志、正统家风、宏大学问、不死精神来教育后人,激励后人。”16日,在江西九江举行的陈寅恪学术研讨会上,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郑翔如是称。 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学院召开  苏路程 摄  据了解,由九江学院主办的2013年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陈寅恪夫妇归葬庐山十周年纪念活动16日至18日在江西九江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40余位两岸专家学者及陈氏后...

  • 282018.05

    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在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开展

    冯契(1915—1995),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41年—1944年为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从1944年起先后在云....

  • 072024.04

    张锦秋院士学术思想交流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仪式成功举办

    2024年4月2日,张锦秋院士学术思想交流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仪式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举行。张锦秋院士是全国著名的建筑师,主要探索城市与建筑领域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陕西省科协共同推荐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张锦秋院士馆成功入选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4年4月2日,张锦秋院士学术思想交流会暨中国城市...

  • 072022.12

    黄克智先生:我的学术人生

    本文是2018年黄克智院士在中国力学学会“大师面对面”活动中所作报告整理成的文章《我的学术人生》,已刊载于《力学与实践》2018年第2期。 今天到这儿来非常高兴,因为遇到很多熟人,其中有的是我过去的学生,有的是我认识的青年朋友,并且很多是从外地赶来。尤其让我感到很荣幸的是还有很多年龄超过青年这个阶段的朋友。所以今天我以非常愉快的心情来给大家做报告。我所要讲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自我介绍。我叫黄...

  • 302013.07
  • 112018.12

    梁方仲:学术立命 无悔书生

    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经济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为经济史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位摆脱世俗功利、特立独行的学者,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坚持....

  • 312009.07

    谷霁光先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

    谷霁光先生1907出生于湖南湘潭。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起,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1945年11月开始,任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自此至1993年去世,在江西工作近五十年,许多重要论文,也有意识地放在江西的刊物发表,学界早已将其视为赣籍学者了。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兵制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以南北朝隋唐史为重点,代表作为《府兵制度考释》...

  • 092022.09

    现代学术史上的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对现代汉语,从多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开创性的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赵元任以学术为天职,一生淡泊名利,凭借其卓越的语言天赋和不懈的求知热情,成长为一代巨擘。他博学多才,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通达的世界眼光,同时又怀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公认的学术贡献,将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他酷爱...

  • 17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