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张世英回忆录》:追寻逝去的记忆

2014-11-13 |

○张晓岚

《张世英回忆录》 张世英著 中华书局

父亲张世英是一心为学之人,读书、写书、做学问几乎就是他晚年生命的全部。前年父亲91周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身体不是很好,常常叹息道:“《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是我最后一部书,我没有精力再写什么了。”看着他瘦弱的身体,无可奈何的样子,我们子女也很着急,担心他不写点儿文章,心情不好,会加重病情,就劝他写回忆录。一来写回忆录可以分散注意力;二来可以记录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轨迹,对后一代人也会有教育意义。他一篇一篇地写,心思都放在追寻逝去的记忆上,经过半年多的写作,书稿完成的时候,病也渐渐地好了起来,他真的是一个为写作而生的人。

父亲写文章,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同时又是一个能倾听不同意见的人,《张世英回忆录》中就有好几个片断,专门讲述他因接受其他学者的不同意见而补充、修改自己的某些学术观点。他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也经常把草稿交给我们子女们提意见。《张世英回忆录》中的“数学第一,化学零分”那个片断,原标题是“我爱抽象思维”,讲的是他凭个人兴趣读书,喜欢数学,获得过全汉口小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名,他不喜欢化学,在西南联大念书时,化学成绩零分。我弟弟张晓崧担任过一家大报的主任编辑,便动笔把这个片断的标题改成现在这个样子,父亲欣然同意了他的意见。我们姐弟三人在他写作的过程中,提过不少意见,他笑着说:“你们成了我的语文老师啊!”

2013年年底,《张世英回忆录》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本回忆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成长历程”,用大量篇幅讲述了他的老师们。从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的爷爷,到他在西南联大的老师,冯友兰、汤用彤、闻一多、金岳霖、贺麟、吴宓等,塑造了这些老师的群体像。第二部分“生活情趣”,回忆了家人在一起的许多往事。第三部分“社会交往”,则描述了与熊十力、张中行等老一辈学者的一面之缘,展现了这些学者的风格;还有与宗白华、张岱年、汪子嵩、任华等同事、朋友间的交往,让我们知道了他们那一代人的一些趣闻逸事。

对外人来说,也许大多喜欢读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讲述了西南联大老一辈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对那一段历史,有更亲切、更具体的了解。对父亲的朋友和朋友的子女来说,也许更喜欢第三部分,因为那一部分讲述的正是与他们有关的生活。任华教授的女儿任兆瑞,读完“博学诚挚的任华教授”那一片断后,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父亲,热泪盈眶。而对我们子女来说,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分,那一部分讲述了我们家的亲情,特别是用大量篇幅讲述了我们的母亲彭兰。母亲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的干女儿。她颇富诗才、与人为善,念大二时,被同窗好友称为“我们的女诗人”。母亲年轻时追随闻一多先生,追求光明和正义。当我读到父亲回忆母亲的《永不消逝的一件红毛衣》一文时,深受感动,潸然泪下。每每想到母亲,就感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悔恨当年在母亲面前,只知道撒娇,不知道体贴。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8月,父亲在武汉被占领前一星期,乘坐江华号轮船前往鄂西山区巫峡边的楠木园读书(江华号后面的江新号被日寇的飞机炸沉了,江华号是武汉被占领前最后一艘成功离开的轮船)。在楠木园就读湖北高商的一年时间里,生活异常艰苦,父亲的两名同学在艰苦的生活中病逝。每次回忆那一段生活,父亲就提到希望再回楠木园。为了满足他的愿望,200910月我和弟弟专程自驾前往巴东,然后陪同他乘船前往楠木园。从巴东上船后父亲特别兴奋,遇到船上去楠木园的人,就上前东问西问,似乎见到了乡亲一般。在楠木园泥泞的山路上,他一直奋不顾身地往前奔,一定要找到当年的痕迹。而从楠木园回巴东的船上,他却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是啊,70多年过去了,他在追寻自己逝去的记忆啊。《白发归来思万千》一文,就是他追寻逝去记忆的写照。

《张世英回忆录》正是一本追寻逝去记忆的书。

转自《光明日报》2014110

相关新闻

  • 192014.02
  • 182020.09

    缅怀张世英先生

    张世英(1921—2020)我与张世英先生的学术之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黑格尔依然为学界所重,我自己则对黑格尔的哲学尤感兴趣。当时中国哲学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人中,张世英先生无疑是佼佼者。与贺麟先生...

  • 032016.06

    张世英老师的哲学生涯

    张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6年毕业。后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

  • 212019.02

    张世英:将哲学带出寂静冷宫

    作为黑格尔研究专家,张世英从西南联大开始就与黑格尔的哲学“纠缠”在一起,研究、言说、出版、再诠释,由此生出“万有相通”原创思想和“人生要有精神和诗意”....

  • 272018.08

    张世英:万有相通的哲学之思

    张世英的学术人生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追求真理、艰难求索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轨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年逾九旬的哲学家、美学家以一颗不同凡俗的游心....

  • 102017.04

    深切缅怀著名飞行器进气道专家、南航教授张世英

    2017年3月20日,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飞行器进气道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张世英同志在南京逝....

  • 232020.10

    心游天地外 意在有无间——悼念张世英先生

    张世英(1921年5月20日—2020年9月10日),武汉人。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先后在经济系、社会学系、哲学系学习。1946至1952年先后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

  • 282019.05

    张世英:心游天地外 意在有无间

    他这样回忆当年的学术道路选择:“大学之初没有找到精神依托,最后发现哲学讲理论,我就安心了,转到哲学系,跟着贺麟老师读黑格尔。”正是受到贺麟先生的指导和....

  • 252023.06

    陪爸爸张世英回南开

    1946年夏季,父亲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就跟随冯文潜教授前往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教五年,所以他对南开大学有着深深的怀念,我曾三次陪他回到南开大学。第一次是2006年8月女儿张必菲考入天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父亲对我说:“我和你一起送媛媛去天津大学,我想顺路去南开大学转一转。”第二次是2010年7月女儿毕业,要接她回北京,父亲又和我一起去了天津。两次去天津大学后,父亲都要去天大隔壁的南开...

  • 082020.10

    上下求索七十年,他用哲思留下一盏明灯——缅怀哲学家张世英

    9月10日10点49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自西南联大读书时与哲学结缘,70多年来,张世英在哲学的世界里不断跋涉、耕耘、求索。从早年深耕黑格尔哲学,享誉中外,到晚年着力中西汇通,追求“万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