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和《清华校友通讯》结缘三十年

2011-02-17 |

说起《通讯》和我的缘份就使我联想起波士顿清华校友会。我第一次接触到《通讯》是1981年4月,当时我刚于几个月前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在同校读博士研究生的楼希澄校友通知我说波士顿清华校友会要在Cambridge的一家中餐馆举行餐叙,庆祝清华70周年校庆,我当然欣然前往。在会上有幸见到了前辈老学长赵元任教授,他由其长女赵如兰教授和女婿卞学教授陪同前来。赵元任老前辈还到我们餐桌来坐了一会,聊了几句,言谈之间显示了他那语言学语音学大师的睿智和风趣。这是我近距离与他接触的唯一的一次。卞学 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当时任波士顿清华校友会会长,作了校友会年度工作报告。他温文尔雅,深得校友的拥戴,记得似乎当时大家推选他连任一届会长。住在纽约的黄中孚老学长还专程赶来相聚,带领大家唱校歌,呼校呼。我在这次校友会上第一次学得母校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此铭刻在心。在那次校友会上,有人推销《通讯》复3期,记得是3美元一本,作为支持校友会的行动,我买了一本。回去一翻阅就像大家所说那样爱不释手,把它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从此我就和《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通讯》的长期读者。自此以后搬家多次,每次搬家后都即刻通知《通讯》编辑部,保证下一期《通讯》能寄到我的新址。

《通讯》是一本好刊物,连同她的姊妹刊物《校友文稿资料选编》一起,使我看到了母校的发展,它是时代发展的缩影,看到了历届校友们在历史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和发挥的作用。《通讯》早期较多回忆二三十年代、西南联大时期和北京解放前后的故事,读来非常感人。后来五六十年代校友的事迹和趣事渐多,因为我是身处同一时期,许多事情感同身受。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退休,刊物中更多的是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毕业校友的事迹,他们在各个领域打拼,有许多了不起的动人事迹,真是滚滚长江后浪推前浪。《通讯》不仅使我从历史的纵向读到了校友们在各个时期的事迹,同时也让我横向地看到了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作出的成绩。

自1981年初来美,快30年了,一转眼我已迈入古稀之年,退休后体力精力都还好,有很多事情可做,其中两件事使我不断地吸收着青春的气息:一是漫步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中,一是阅读《通讯》。漫步大学校园可以观看青年学子认真阅读或锻炼玩耍,精神为之一爽;阅读《通讯》就像漫步在母校的精神校园内一样,一边重温过往百年历史,一边又让我看到后辈校友们活跃在当今各个领域,耕耘创造。跟着时代前进,自己也仿佛年轻了不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