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赵瑞森:同学聚会有感

2014-05-08 |

感慨之小文

——为1958届汽车专业毕业校友56日—8日郑州聚会而作

赵瑞森

汽八学友:大家好!

61年前我们从祖国各地汇聚清华园,同窗共读5载,唱着“到南方去、到北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声,分赴祖国四面八方。56年后的今天相聚郑州实在难得,现如今年轻人们蓄势待发,我们虽然步入耄耋之年,当年也曾豪情满怀,我们不妨做个回顾或总结,下面是我个人的浅见: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个人认为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也不是华而不实的外在,而是经过磨砺之后的人生积累,这才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的一生中经过波折、困苦以至于遇到各种难题,我们经历过的越多,战胜的越多,相对得到的锻炼越多,积累的经验以至人生财富越多。

当年在学校学的是汽车专业,发动机专业化,毕业后对口的话本应从事汽车行业,最终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二机部(核工业部)设计院工作,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一切从零开始,边学边干,当年的口号是“建成学会”,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在北京工作,生活条件还好,后来到了大西北,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没油没肉没菜吃,吃不饱,大多数人都浮肿了,挖老乡地里的菜根充饥,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日夜加班,苦战不停,就这样,原子弹爆炸了,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证明了它是“经济上的生产力、军队上的战斗力、政治上的宣言书,国际上的发言权”。建成第一套核基地后,为了防止美苏进行“绝育”手术,紧接着我们奔赴大三线,设计建造第二套工厂。这些核工厂均在深山老林边远地区。八十年代后,保军转民,为了我国核电的需要,建造大量的民用核工厂。在核工业战线上工作了一生,直至退休。

是什么力量支撑我呢?清华园的熏陶分不开。清华学子,奋发向上,不甘人后,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团结同事、与人为善、诚实待人。清华校训“厚德载物”深植我心,融我一生。

人生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没有钱是不行的,但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说实话,有时我也有牢骚。八十年代前,我们是事业单位,当时是企业工资高;八十年代后,事业单位工资高,企业低,我们又按企业待遇,都是就低不就高,很无奈,有怨气,这不是“卸磨杀驴吗”?后来想通了,人吃一口饭、穿一身衣、知足吧!个人生活美满、儿女工作生活均好又孝顺,邻居都羡慕我们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作为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为国家做贡献是应该的,一生之中吃点苦,对自己是个磨炼,也可以说是最大财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这一生更是无怨无悔,心中坦然!

要说有一点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当年我工作在边远山区不在身边,老婆一个人既带孩子又要照顾我年迈的双亲,够辛劳艰苦的,两个孩子都小,我也没能照看;对父母而言,工作远在天边未能尽孝,虽说在经济上尽量补偿但内心深处一直都是永久的遗憾!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心怀对家人的歉疚但对祖国对人民交出的是一张无悔的答卷!

人的一生坦坦荡荡,扪心自问,工作上尽了全力,对人诚实友善,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富强尽自己微薄之力,团结就是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赵瑞森

2014.3.2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