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伏后明:我在西藏阿里

2017-09-06 | 伏后明 | 来源 《五道口校友通讯》第24期 |

伏后明,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淮安人。本科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与财务管理专业,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获得清华大学“启航奖”金奖,赴西藏阿里基层工作。现就职中共西藏阿里地委组织部。

我是五道口金融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伏后明,2015年7月份赴西藏阿里地区工作,目前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工作。

与西藏的结缘源于5年前的一次旅行,那是我第一次来到西藏,来到阿里。这里有天空之城般的自然风景,更有不健全的基础设施,这种强烈的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就产生了要为这里做些什么的想法。13年,我在广西基层实践,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产生了兴趣。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可以了解到许多情况、学到许多知识,更能学以致用,为当地百姓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毕业前,我也面临许多选择,也挣扎了很长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来阿里地区工作。

一、西藏阿里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青藏高原深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因此又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的高原。阿里地区北靠昆仑山南麓,与喀什、和田接壤;西南与克什米尔接壤;南靠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相邻;东部与那曲、日喀则等地接壤。辖域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南北宽约680公里,东西长700多公里。阿里境内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及昆仑山脉,因此又被称为“千山之祖”。而冈底斯山脉中最著名的当属神山冈仁波齐,神山发源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横河等四条大河,因此阿里地区又被称为“万水之源”。

阿里地区是古象雄文明和苯教(西藏最原始的宗教)的发源地,而古象雄文化被誉为西藏文化的根基,古象雄文化贯穿于西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旅游资源方面,主要有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札达土林、古格王朝、皮央-东嘎笔画、托林寺、班公湖、日松岩画、藏北羌塘草原等著名景点;动野生动物方面,主要有金丝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黄羊、盘羊、雪豹、熊、狼、猞猁、黑颈鹤、天鹅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

二、生活感悟

迄今为止,我在阿里已经工作了1年零9个月,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乡下调研,都感悟颇多。一是当地生活简单朴素。西藏阿里地处祖国边陲,远离喧嚣、嘈杂和污染,这片土地是如此宁静与安详,每个人都朴素而又快乐的生活着。受宗教气氛的影响,到处都是各色各样的经幡,寺庙、路旁、山口、屋顶上,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宗教的虔诚。二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虽然地处世界第三极,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但这并不妨碍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景。这里没有北京城的雾霾,没有工业区的污染,只有连绵的雪山、碧绿的湖泊、成片的牛羊和满天的星辰,初来的人经常陶醉在这美景中。此外,受藏传佛教影响,西藏人民朴实友善,乐于助人,这里的人们和此处的环境一样,干净、纯朴,随处可见转山、转湖及跪拜神灵的藏民。此时此刻,我感觉到抛却了在北京读书时期的浮躁,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三是做好调研工作不易。首先,语言不通(调研时要有翻译),沟通时容易出现偏差;其次,很多牧民不在家(都在草场放牧),需要一户一户去找牧民调研;再者,部分牧民不了解自身情况,对切身利益不关注,调研时很吃力;最后,所获取的数据有时会有错误,因此需要多方面的考察、佐证。

三、工作收获

一年多的工作,我最大的收获首先是对治藏认识进一步加深。来阿里前,我一直认为维稳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片面的认为只要阿里稳定,其它诸如经济发展等问题都可以暂不考虑。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改变了之前的看法。稳定与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民生的改善及经济的发展,持续性的稳定不可能存在。

二是进一步理解科学援藏。西藏大部分市县都由内地援建,20多年的援建使得西藏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但我发现,某些援藏干部对援藏认识程度不够高,他们认为,只要援藏队伍来了,项目启动了,目标就实现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援藏应是援藏干部运用自身能力、知识、经验帮助当地发展,整个帮扶过程应以当地干部群众为主导,以援藏干部为引领,最终目标应是着眼培养、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改变仅靠干部援藏、项目援藏的输血型援藏方式,应当探索依靠当地自身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造血型援藏机制。

三是坚定自己去基层工作的决心,并学以致用。基层工作虽然艰苦,而且有时难以开展,但一年多的基层工作使我了解到许多情况,也学到很多知识。及时掌握民情、了解民生,这是其它工作无法比拟的,也给了我很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基层百姓生活不易,部分牧民及城镇居民生活艰辛,这要求我在做基层工作时不仅要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更要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问题,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献言献策,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