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朱民: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靠什么继续往上走?

2019-05-27 | 蒋梦莹 | 来源 澎湃新闻2019-05-25 |

达到1万美元后,中国人均GDP能不能往上走?

“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中国未来五十年,也会决定世界经济未来十年、二十年。”5月25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在这个关键点上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

在这个关键点上,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服务业在2013年以后超过了工业。

“今天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120%。”朱民指出,“当我们不断的提高服务业比重的时候,你提高一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比重丢掉二十个百分点的劳动生产率,如果这个格局继续下去,你的增长速度一定下降。”

因此,朱民认为,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了最大的挑战。他同时指出,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是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特别重要的方面。

“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仅有改革开放我们还不够,我们还要加上科技的力量。”朱民指出,人工智能在这里会起很大的作用,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未来,它几乎改变了所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人工智能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到2035年中国GDP增速可以从6.3%提高到7.0%左右。”朱民表示,人工智能战略不仅能支持改革开放,还能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朱民总结认为,将中国与其他赶超型国家相比,韩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美国人均GDP的65%,中国正沿着韩国的路往前走。朱民强调,这是关键的五年,这是关键的供给侧改革的五年,这是关键的市场化开放和科技化的未来发展的五年。中国正在迈入高收入阶段,关键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加快科技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助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论坛上发言

附:朱民演讲全文

尊敬的肖主任,邱勇校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今天看到很多老朋友,感谢和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作为主办方,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我今天想给大家报告一下我的观察,我称之为——在中国走向高收入阶段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认为这是我们面临最为关键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走到今天有长足的增长,大家看1978年的时候人均160美元,现在10000美元,这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入口,10000美元能不能往上走?与此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增长的速度2012年以后逐渐下滑,滑到现在6%以上,所以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问题,人均增长速度能不能稳住,人均GDP能不能往上走,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宏观挑战。中国的发展处于历史的关键点,我们做了数据分析,我们把数据比较一下,中国是红线走到一万美金后的走势,走不上去就落入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的轨迹,走上去就走上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轨迹。今天的这个点是特别的关键,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中国未来五十年,也会决定世界经济未来十年、二十年。增长的过程永远是不容易的,我这里做了新经济国家的追赶图,纵标是增长速度,横标是人均GDP和美国的比,假设以美国为目标的赶超。大家看到60年代的时候,增长速度很高,从美国人均15%到20%、23%左右,但是发生了拉美危机、亚洲危机以后增长速度下跌,不但没有赶超反而回缩了,曲线往回走。一直到2000年开始,经济增长再一次飞速,逐渐速度下降,但是逐渐在实行赶超,最近达到了美国的GDP30%左右。拉美的起点在62到66年,是右边的高点。然后拉美的速度在80年代开始下跌,80年代整个往后退的,没有赶超,90年代增速上升没有赶超,一直进入本世纪又开始逐渐恢复,在拉美这个国家2012到2016年占美国GDP的比重和1962和1966年占美国GDP的比重,50年前和50年后几乎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背景,50年没有赶超。不是说50年没有增长,生活水平仍在提高,但是世界都在变,50年没有赶超。这有无数的教训和故事,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中国在这个关键点上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

我们在关键点走的时候,发生了深刻结构性变化。比如说农业的就业和占GDP比重在下降,工业都逐渐先上升后逐渐下降,都是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服务业普遍的直线上升,普遍的比重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典型的世界发展结构变化,没有问题。中国同样是这个结构,红线是中国的服务业,大家可以看到2013年以后中国的服务业逐渐超过,占50%,超过了工业,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所以中国在结构转变上和世界的整个结构转变是完全一致的,没有问题。

所以中国在结构转变上和世界的整个转变是完全一致的,没有问题。但是问题还是有的,问题在这张图,我们用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去除以所谓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如果是1的话是一样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进入2000年以后工业进入了高科技的工业,工业劳动生产率的速率提高很高,今天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120%。当我们不断的提高服务业比重的时候,你提高一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比重丢掉二十个百分点的劳动生产率,如果这个格局继续下去,你的增长速度一定下降。

这不仅是中国,这是全世界在过去50年、80年的经验,同样符合这条线。所以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了最大的挑战。

我们把服务业分成两类:分成市场化的服务业和非市场化的服务业。市场化的服务业比如说金融业、酒店业都是市场化的服务业,大部分的教育、医疗、政府活动都是非市场化的服务业。所以这个曲线特别有意思,市场化的服务业在2000年以后整个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我们做了大量的数据的分析。但是非市场化的服务业进展非常缓慢,差距非常大。所以提高非市场化的服务业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如果和国际比,中国市场化的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整个世界的格局基本上在人均1万美元的水平是相符的。美国在最高,是在绿的那条线,所以这个曲线是基本一致的。

整个市场化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平均水平现在是这样的,我们的商业零售和电商,劳动生产率在世界比是高的,这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电商比重,电商我们走在前面。所以我们也有很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是特别好的。这个特别有意思,我们的信息和计算机服务业我们叫商务服务业在中国特别不发达。所以这两块的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低,这个很有意思。

健康和教育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世界的一般水平。教育,美国的水平也很低,因为美国的教育投入很高,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差,这个蓝点(PPT)在这一块还是很低的,非市场化的服务业还是很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就要继续改革和开放。刚才,阎庆民主席也提到了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包括雨露副行长包括我们的郭树清党委书记,服务业对外开放,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医疗卫生对外开放,教育,特别是金融,我就不重复了。从去年总书记在博鳌会上宣布以后,我们的服务业现在其实是一个大规模的开放。

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有些开放,现在是设计、审计、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正在开放,电力、民航、铁路、石油等等公用的服务业都在开放,所以整个的开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市场化的改革和开放毫无疑问是提高服务业的一个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别重要的方面。所以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从世界的经验来看,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仅有改革开放我们还不够,我们还要加上科技的力量。因为当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如此之大的时候,我们需要科技的力量来赶上制造业的水平,来维持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所以人工智能在这里会起很大的作用,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未来,它几乎改变了所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它改变军事,现在无人机可以精准射杀人,如果一千架无人机编队进行武装攻击,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战争?

改变物质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这个从根本上又变了。财富的分配最早起源于农民和工人,工人的差别是蓝翎和白领,白领是白领的制造业和金融业,今天我们进入的是所有人和科技创新业的差别,是有专利和没有专利的差别,这个收入分配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从农民到工人,蓝领到白领是通过教育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专利不完全是教育和努力。所以财富的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改变整个的社会组织架构,最终我觉得人工智能现在起很大的作用。

这个是我对人工智能最近的发展做的一个应用的十个主要的方面:我在给深圳市政府做深圳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学了很多东西。人工智能现在可用的东西很多,计算机视觉,语音感知和处理,图像生成最后导航的无人机等等,这样技术已经很成熟,只是一个应用、系统化和平台的问题。

工业中的比如说产量优化,比如说维护、预防性的体检检测,用的已经很多了。

我在这里讲一下我在深圳的观察,我发现制造业进入三个维度的数字化过程:第一,垂直维度是第一次能够把制造业从生产的车间这个平面产生数据,汇总到财务、战略和云。所以每一分钟都在产生无数的数据,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海量的实际生产线的数据,能够应用,这个改变了整个的生产过程;

第二,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它的效率和迭代也改变了整个的产品质量,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变化。300多家供应链的企业都在深圳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内,他们可以每周一次会议,通过人工智能网络不断的迭代,不断的创新和出新产品。所以这个供应链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第三,产品在开始生产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我们叫“digital turn(音)”,出现一个虚拟的产品过程。实体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虚拟产品根据两维的信息不断的更新和设计自己,生产的过程就是新产品的设计过程,整个设计完全变化了。制造业的三维变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看到富士康、海尔运用三维空间的管理已经很明显。

制造业的自动化是一个巨大的过程,全世界每万人的工人的机器人韩国最高530个,中国很低只有22个,机器人和自动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中国制造业是全世界最大的,2004年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还只是和德国相等,今年中国的制造业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所以把这些都加起来,制造业提供劳动生产率未来的空间是巨大的,就是从1万亿美元往上走,这是第一条。与此同时也创造了很大的压力给服务业,所以服务业还要猛追。

物流,这是一个典型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物流现在从生产地到客户的整个的过程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我们都可以看到完全自动化的仓库、库存。我们现在看到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那么多的物流只是整体物流产业链的7%。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物流是一个12万亿人民币,占GDP15%的市场,从7%到70%的话,是一个巨大的发展。

金融,这是2000年我在UBS的美国的交易大厅照的照片。当年一千个人24小时全球交易,我在中国银行工作非常震惊,我想中国银行能有这么一个交易场所,我真是死也值了。

15年以后人去楼空,被什么取代呢?都被机器取代了。人工智能不是第三方支付,它第一个是在执行理财、交易、配送,现在完全是人工智能化。这个楼都没人了,都变了。所以金融科技动金融业在存款、贷款、支付、融资、投资管理,我觉得这是巨大的。AIG,是一个保险公司,它在探讨人工智能对保险业的颠覆,正在到来, 所以这个变化是巨大的。

医疗,这是一个巨大的服务业我们开放还很不够。医疗,远程的护理、诊断、支持风险评估、研发管理、营销,人工智能走的非常的广泛。

我把我们国家做医疗的人工智能做了一张图表,把它进行分类,把六类业务内容,在远程预防和护理有无数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影像识别,现在肺癌很普遍,通过眼睛测试你的糖尿病,现在已经很普遍。

医疗方案也很多,研发也很多。我特别惊讶的是医院的运营的优化和营销反而很少,我想唯一能解释的是因为医院现在还不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所以它的技术化和现代化也就比较落后,所以这个挺有意思。

所以人工智能加总分析的话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的,中国可以从6.3%提高到7.0%左右到2035年的话。这个从中国跨越鸿沟,从关键点往前走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我把中国所有的主要的人工智能企业分成十类,金融、安防、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等十个主要的行业分成应用、技术和基础来。我们的强项用黄的颜色标出,还是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我们的云计算正在赶上,以阿里为首,阿里占一半左右,三大巨头在世界上还是有竞争力的。我们的强项在应用,但是我们逐渐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所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实,中国最大的强项是需求端好,供给端不平衡,视觉与图像现在开始领先。

在这个基础上技术就可以往前推动,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是规模会推动技术,这又是一个很新的办法,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创新和赶超的新的途径。当中国的电商在整个商务比重超过美国以后,规模带来效率,现在阿里巴巴每秒的支付的处理速度是美国最快速度的3倍到4倍。所以这个就是规模带来的技术,有这个路径我们对未来就很有信心,可以继续发展。

所以国务院发了几个文强调我们的人工智能的战略目标,2020年是一个同步,2025年领先,2030年是成为世界的中心。所以这个重大的人工智能战略在支持改革和开放,来提高我们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回到赶超,我们把很多国家放在一起的话,大家可以看到很漂亮的蓝颜色的是波兰,它也有一个反弹,紫颜色是智利也有赶超,这个是韩国,已经是美国人均GDP的65%,中国正沿着韩国的路往前走。这是关键的五年,这是关键的供给侧改革的五年,这是关键的市场化开放和科技化的未来发展的五年,所以中国正在迈入高收入阶段,关键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迎接挑战,我们需要继续改革开放,迎接挑战,我们需要加快科技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助力。

未来已来,世界一定精彩,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关新闻

  • 082014.04
  • 172015.12

    影响中国人物榜,清华系占半壁江山

    2015年12月11日,由《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影响中国2015年度人物”榜单在北京揭晓,“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旨在审视和甄选影响这个时代的精英,....

  • 302018.05

    宿华:每天帮助 1 亿中国人记录生活

    “我希望继续用科技的力量连接人与人,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快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录工具,这件事,希望持续做100年,”宿华说。

  • 072022.10

    三位清华人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9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2022年度会士增选名单揭晓,13位AI领域的卓越科技工作者当选CAAI会士,其中包括一位清华教师和两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毅、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特聘教授张立华。张毅张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系统工程所所长、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主任,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1986年和1988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

  • 192012.06

    邱勇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

    6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在深圳开幕。

  • 212017.03

    李济:中国人的考古之始

    正如张光直曾对恩师的评价:“迄今为止,在中国考古学这块广袤土地上,在达到最高学术典范这一点上,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随着他的过世,一个巨人消失了……”

  • 232012.03

    教育部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批复清华大学《关于接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请示》,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并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建制。

  • 122023.12

    张钰哲: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闽侯县人,天文学家。1919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后又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7年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在叶凯士天文台攻读博士,于1929年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他是我国方位天体学...

  • 10202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时刻准备出征

    “神舟十二号,现在打开节点舱出舱舱门,开始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明白。”2021年8月20日,当地面曙光岗发出出舱指令后,我和刘伯明顺利打开节点舱舱门,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迈向梦寐已久的浩瀚太空,真正开始触摸这神奇的宇宙。这是我第3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首次太空漫步,零距离地接触宇宙,让我感到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震撼与自豪。原定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经过与舱内汤洪波和地面出舱支持小组的密切配合,...

  • 312016.03

    校友企业捐赠100万美元支持清华全球创新人才培养

    2016年3月29日,英诺天使基金、泰有基金捐赠清华在美“全球创新学院”仪式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二会议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