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友刘高倬在工程力学系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2008-05-07 |

清华母校伴我成长

刘高倬(1967届 力学)

怀着对母校的挚爱和感激之情,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庆祝工程力学系建系五十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和我的同学,热诚祝贺清华工程力学系在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辉煌。

去年校庆,我们班老同学聚会,年龄最小的都六十多岁了。大家畅谈各自毕业后的风雨历程,感慨万千。我们是在那个特殊年代,由工宣队分配工作的。无一例外都去了边远地区,接受再教育。几十年来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曲折、坎坷、不凡的人生。面对逆境,同学们牢记母校的教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无愧于清华人的业绩。

我能成为数力系力701班的一员是幸运的,母校给了我很多很多,同学们也给了我很多很多。在我们班的同学中我也是幸运的,虽然我也和大家一样,常常面对曲折、坎坷和挑战,但是,总有机遇与我相随。

我是我们班仅有的几个能在祖国航空工业战线把所学的力学知识应用于飞机设计的幸运者之一。但是,我毕业分配却是去了祖国的西北高原青海湖畔的水中兵器试验场,而且第一份工作是食堂炊事员,一干就是两年多。是母校教导的“要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使我能有还算强健的身体,克服了高原反应和在西北高原凛冽寒风下超强度加班工作的劳累,顺利坚持下来;又是学校里既学工又学农,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使我能很快适应不同要求的各种工作;更是清华教育的要敢为人先,努力奋斗的精神,使我干什么一定要努力干得最好。同事和领导都说“清华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段特殊的经历,使我一参加工作就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砺和锤炼,陶冶了性格、意志和品质,为日后面对挑战和机遇积攒了勇气和信心。

年届三十我才有机会真正接触所热爱的空气动力专业,那一年我调到了直升机制造厂,在设计所工作。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促使我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和工作,凭着在清华数力系学习时打下的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使我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我亲历了我国自行研制并交付用户使用的第一个大型直升机“直-8”的研制全过程。是清华教育的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的进取精神,使我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在直-8研制遭遇重大设计试验失败的关键时刻,更是清华培养的强烈的责任心和探索欲令我主动请缨,担负起攻关破难的重任,并取得成功。我本人也因此荣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初尝胜果,享受成功的时候,我由衷地感谢母校清华,她不但给了我知识,更培养了我学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正当我专心业务,在科技领域奋力攀登的时候,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你明明要进入这个房间,却偏偏要把你领到另一间。组织上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担任所长。一个从未在真正意义上担任过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一下子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研究所去当一把手,犹如晴天霹雳,真担心竖着进去横着出来。好在在清华时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双肩挑”的实践,加上有过到农村搞“四清”担任工作队长的社会经历,使我面对新的挑战,还不至于乱了章法。在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我在担任所长第一年就实现了“新机上天,收益三百万”的目标,在研究所站住了脚。之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作为中国唯一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有新的直升机型号研制成功并交付用户。所里的科研条件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我们所被评为“航空航天工业部有重大贡献单位”,我本人也因此荣获“航空航天部一等功”、“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

担任六年所长之后,领导又调我到北京航空航天工业部工作。先后主管直升机、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的研发。我有幸直接参加了歼十战斗机的研制。歼十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其成功研制并批量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将标志我国航空武器的研发、制造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也将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不言而喻,就当时我国的基础和能力而言,其难度是非常大的。我是在歼十研发遇到重大挫折的关键时刻受命担任型号总指挥,并受党组委派,到一线靠前指挥。当时不少资深的老同志告诉我,国外在三代战机研制过程中没有不摔飞机的。我想,这一方面是告诉我新机研制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一定要挺得住,百折不挠,才能成功;同时更是提醒我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和安全,我们国家穷,摔不起呀。就这样,我和一线的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一起,以报效祖国的激情、排除万难的气概、科学严谨的作风,努力攻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胜利实现首飞。又经过二千七百多个起落的定型试飞,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歼十飞机研制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颁奖典礼上我眼前一幕幕地浮现着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的形象,他们中有些人已经为项目的成功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宝贵的生命。这是一支十几万人的团队,几代人奋斗了十几年。可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能走向领奖台,而是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他们才是最伟大的!我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奉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丰碑在我心中”。此时我也想起了母校的教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每一个清华学子都应当以此为座右铭。

199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国航空工业拆分为两大集团,我受命担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当时的航空工业全行业亏损,加上历史形成的大而散、小而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改革带来的阵痛,人心浮动,十分困难。也正是在此时,中央决策,要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我们集团接受了最为繁重的航空装备研发生产任务,并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军中无戏言第一责任人要负全责。面对史无前例的机遇和空前严峻的挑战,我和党组一班人,带领集团二十多万员工,坚持践行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和创造价值两项基本使命,自觉适应转变,狠抓集团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发扬“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理念和精神,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呕心沥血,日夜奋战。经过近七年的持续努力,同志们付出了极大的汗水和心血,奉献着忠诚、热爱、智慧、才华乃至生命,硬是创造了奇迹,圆满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任务。军用飞机成功完成了数十个型号的研发、生产任务,实现了军机由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军用航空发动机由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空空导弹由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使我军的战机能与发达国家在役主战机种相匹敌。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相比较实现了由“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民用飞机方面,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我们的新舟60支线飞机,走出国门取得了百余架订单,自主研发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完成了总装下线,并获得了一百七十多架订单。与此同时,整个集团的实力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集团在世界航空航天一百强的排名前移了34位,由1999年的第54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20……中国航空人又重新找回了尊严和自信。面对累累硕果,我衷心感谢领导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感谢战友和同志们的齐心合力和拼搏奉献,同时我也感谢母校清华,感谢工程力学系,是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清华优良学风的熏陶,令我终生受用。

现在,由于年龄原因,我已经退出了领导岗位,但还在继续为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值此工程力学系建系五十周年,作为老校友,回顾总结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愿意和年轻的同学们分享几句肺腑之言:一定要珍惜在清华学习的宝贵时光。要学好基础课,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并注意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要敢想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提升创新能力;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锻炼。同学们,努力吧,机遇一定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