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用艺术作品炫亮北京奥运会

2008-08-28 |
---清华美院教师打造中国特色的奥运魅力元素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823

祥云图案、篆书之美金镶玉奖牌、福娃等众多北京奥运的标志,中国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些与艺术设计、美术有关的奥运项目,都凝结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的智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楠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核心设计成员之一。设计福娃的过程大概持续了半年之久。陈楠说,设计中,每做一步,他都要存一个电子文本,每个电子文本都要打出一套纸版。这样下来,电子文本成百上千,仅他用过的稿纸就有几麻袋。

福娃的最初雏形来源于清华美院教授吴冠英的5娃设计,他也是福娃体育运动形象的设计者。而福娃平面形象的最终执笔者韩美林,则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院。作为3人核心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陈楠感慨地说,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面对福娃这一重大的设计项目,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希望团结一致,共同来做好。

300多名清华美院的师生参与到北京奥运会的创作之中,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竭尽所能,以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炫亮北京奥运会。

足球、杠铃、体操用的垫子、田径场上的跨栏等,上面都有奥运的标志,而这些标志的使用都要经过北京奥组委形象景观设计处的审定,清华美院教师千哲就任这个处的处长。

2006年,包括千哲在内的清华美院的6名教师,被借调到奥组委工作。担任奥运会形象景观艺术总监的清华美院副院长赵萌,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是一项苦差事

首先体现在繁重的工作量上,光是体育器材一项就有140万件的设计量,而在具体工作中,上至会徽、吉祥物,下至官方海报甚至是一张小小的官方图片设计;大到所有比赛场馆的景观设计规划,小到一条装饰性的细节织物,都需要赵萌他们一一敲定。

让赵萌印象最深的是官方海报,至少修改了几十次以上。修改小组放弃假期,从2007101开始工作,封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吃住都在那里,连续工作了15天,累了就在办公室合衣而眠,一遍遍地修改,连续过了几个“15

我们希望表达的是一种经过现代人理解之后的中国文化,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活力,让中国元素映亮北京奥运,使运动员兴奋,让观众愉悦。赵萌、千哲这样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