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3300余名本科新生起航放飞清华梦

2013-08-22 |

  清华新闻网821日电(记者 高原 程曦 范丽 王冰冰 学生记者 殷昊又是一年迎新时,821日,秋雨初霁,天空放晴,来自祖国各地的3374名新生满怀着青春的梦想与未来的期盼走进清华“梦工厂”,共铸“个人梦”、“清华梦”、“中国梦”,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放飞梦想,独立迈进清华第一天

  “虽然没有家人的帮助,但是学校细致入微的入学报到工作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独立完成整个报到手续,现在感到自己真的长大了!”化工系2013级维吾尔族新生再木然·乌斯曼响应校长陈吉宁的号召,经历40余个小时的火车独自来到清华报到。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独立报到成为他迈进清华第一天遇到的“挑战”。

迎新现场一位新生自己前来报到 记者 苑洁 摄

  2013年,清华大学继续提倡新生独立报到。校长陈吉宁在致新同学的信中提议:“希望你像往年的新生一样,独自来校报到,自主自立地开始新的奋斗历程。”倡导新生独立报到,成为新生在清华成长的第一步。

报到的热能系新生 记者郭海军 摄

  今年,清华大学开展“独立报到三小时,自主自立新开始”活动,为每位新生提供活动倡议书,并通过展板、海报、广播和短信等形式,营造新生独立报到氛围。学校也在入学报到手续的办理过程中,从方便学生、体贴家长的角度出发,提高报到效率,推出温情举措,让“独立”成为一种“鼓励”,让清华成为追逐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紫荆学生公寓区,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同学们早早来到迎新现场。他们穿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拿着指示牌,排成横列站在迎新入口处。他们细致耐心地向新生及家长们解释独立报到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勇敢迈出大学生活第一步。

  在综合体育馆外,若干遮阳伞一字排列供家长等候休息,新生则要独自走进馆内完成一系列的报到手续。

  在第六教学楼,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家长集中休息区。来自广东阳江的美术学院新生家长姜女士正和丈夫一起静静观看着投影屏幕上播放的话剧《紫荆花开》。她称赞清华迎新的程序和引导都特别好,所以对女儿独自完成报到手续非常放心。“来到清华,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她都应该自己继续努力。我们很放心,没问题。”姜女士笑着说。此外,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清华,清华在校内设立8个志愿者服务点、开放校史馆,并规划出3条参观线路,由学生志愿者带领家长参观。

个性化服务,将温暖送到学生心里

  从招生环节开始,学校就对广大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全面了解和关注。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让每一个迈进清华园的新生,无不感受到这份浓浓的关爱和温暖。

  821日上午,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党委书记胡和平、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等校领导分别来到综合体育馆和紫荆学生公寓迎新现场,亲切看望前来报到的新生。他们与新同学亲切交谈,向工作人员了解迎新情况。

校长陈吉宁看望走“绿色通道”的新生 记者 郭海军 摄

  清华大学自1998年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以来,今年已是第16年,这一措施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开学时的经济困难。截至821日下午5时,已有41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同学在绿色通道办理临时贷款,总额达到26.925万元。

  此外,学校还为经济困难的新生提供来京路费,今年首次将路费由邮寄改成直接存入在校银行卡的方式,并将银行卡连同录取通知书提前寄给新生,真正解决了新生赴京费用的燃眉之急。截至820日,学校已为来自西藏、云南等25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3名新生寄送了近10万元的交通费用。

  在迎新现场,清华准备了种类多样的慰问品,并专门设计包含一系列爱心卡片的“爱心纪念封”,纪念封内包含智能手机、自行车、被褥、教材、理发、体检、机时、学习生活购物券等10张爱心卡,慰问品总价值上百万元。经济困难新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领取相关用品。

  在绿色通道,校长陈吉宁将“爱心纪念封”送到前来办理临时贷款手续的同学手中。陈吉宁说,学校为每一位进入清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计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支持的经济资助方案,每一位清华学子都能够无忧入学、快乐成长。希望大家在清华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校党委书记胡和平与新生亲切交谈 记者 苑洁 摄

  校党委书记胡和平还来到紫荆学生公寓,到新生宿舍看望新生及家长。在413A宿舍,胡和平与工物系新生张宁娜和陈雅玫聊起了对专业的了解。胡和平还向新生家长表示,学校会尽所能为同学们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帮助同学们成长成才。他嘱咐在场的辅导员做好新生的各种服务工作。

数字化迎新,清华欢迎你!

  在明媚的阳光下,紫荆学生公寓综合服务楼前处处洋溢着热烈的迎新氛围。紫荆学生公寓入口处架起绚烂的彩虹门、紫荆操场上悬挂着写满迎新标语的氢气球、综合服务楼两侧悬挂着写有校训的条幅……共同表达的是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新同学”的热情。

热闹的迎新现场 记者郭海军 摄

  各院系学生一大早就开始布置迎新点,为新生同学提供住宿咨询和综合服务。他们精心策划、群策群力,融合了院系独特文化的精彩创意像是火花一样绽放,吸引了众多新生关注的目光。在进入公寓区的路口,许多院系的同学穿上人偶服装,迎新现场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迎接新生的“老生”们 记者郭海军 摄

  735分,又一辆载满新生和家长的清华校车缓缓驶来,各院系负责迎新的志愿者同学赶忙迎上前去,纷纷举起院系指示牌,喊着有院系名称的口号,引领新生到所在院系的迎新点进行报到。

  在紫荆学生服务楼前,凉席、脸盆、水瓶、台灯、插线板等日用品整齐地码放在临时货架上,方便同学们选购;在学校的重要交通路口以及学生公寓区附近,摆放着精心绘制的校园地图以及宿舍楼号指示标牌,指引同学们顺利办理入学入住手续;桶装纯净水、自行车、电信等细致周到的服务项目一应俱全,贴心地满足新生及家长们的各种需要。

给新生照相 记者郭海军 摄

为使新同学方便、快捷地办理各项报到手续,清华采用“数字化迎新”的报到模式,新生同学持带有条形码的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在报到现场完成查询、办理入住等各项手续。据悉,这一楼内迎新系统,由我校物业管理中心自主研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日臻成熟,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们的入住。“整个入住仅用了10多分钟,方便快捷。”自动化系新生刘冰露说。

此外,为了贴近“95后”新生的使用习惯,学校各学生宿舍楼在人人网、微博上实时更新相关信息,以及通过发放《学生公寓生活指南》、开设楼内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传播生活信息,及时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

圆梦清华,向未来扬帆起航

  2013年,清华大学秉承“招生为了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也是培养”的招生观,始终坚持“因材施招、寓教于招、重点扩招”的招生理念,坚决维护“阳光招生”的良好招生形象,一大批有志青年圆梦清华,在这里扬帆起航。

不满14岁的新生范书恺 记者 郭海军 摄

  机械工程系新生范书恺出生于19991224日,不满14岁,是今年年龄最小的清华2013级新生。出生在山西河曲一个贫困小山村的范书恺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上幼儿园,5岁就直接上了小学4年级。此后,通过不断努力,他在14岁时“奇迹般”地考入清华。范书恺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他说,由于自己年龄小,和同学们在学习基础上肯定存在差距。他决心再拿出高三时的拼搏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迎头赶上,成为一个真正“自强不息”的清华人。

双胞胎姐妹杜玉洁、杜玉娜 记者 郭海军 摄

  毕业于甘肃天水的双胞胎姐妹花杜玉洁、杜玉娜,今年双双考入清华大学,这也是我校近年来招收的第7对双胞胎姐妹花。入学后,姐姐杜玉洁将进入社科实验班学习,妹妹杜玉娜将入读法学院。“清华大学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学府,报考前,我们就曾问过彼此最想去哪所大学,当不约而同说出‘清华大学’四个字时,我们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这也许就是双胞胎的默契。”杜玉娜笑着说。

  来自浙江舟山中学的竺俊超,是一位特别爱笑、面容清秀、身姿挺拔的男孩子。如果不是放在椅边的一双拐杖,根本看不出他是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从招生录取到入校报到,清华老师和学长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让他感受到浓浓的关怀。在高考志愿表上,竺俊超一口气填上了好几个信息学院的专业,最终被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他相信在这个脑力激荡的领域,自己能和同学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

  来自天津市杨村一中的肖亚洲作为“拔尖计划”入选者,如愿以偿考入清华。从9岁发表第一篇时评,到撰写杂文、时评、随笔等200余篇,40余万字,以“一个90后的社会人文深思录”为主题结集出版3册作品集……这位1995年出生天津男孩,被人称为“90后时评作家”。考入梦寐以求的清华新闻学院的肖亚洲,深知来到清华意味着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与突破,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继续磨练自己,扩展见识、提高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据悉,今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374名学子被清华录取。其中,理工类考生2795人、文史类考生339、艺术类考生240人。在所有被录取考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10%,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近年来首次超过四成,达到41%

  817日,清华大学新生党员和入选“领军计划”的新生已经首批来校报到。接下来,3000多名2013级清华新生将接受一系列入学教育并开展军训。未来四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即将展开,他们将成为清华的一份子与母校共同谱写未来的美好华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