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浩院士:中国有能力应对7100亿方用水高峰

2010-11-05 |

“未来到了7100亿立方米用水高峰的时候,中国也能够解决自己的水问题。”近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内举行的一次报告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水资源专家王浩(清华大学水利系1977级)表示,虽然我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但有关部门已建立了妥善的安排和规划,足以应付2030年可能出现的7100亿立方米的用水高峰。

王浩同时指出,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加大在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替代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努力。

现状:水危机形势严峻

在水资源中,除去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用水和难以利用和控制的洪水,剩下的用于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被称为水资源可利用量。

王浩指出,我国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814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9%。其中南方有5600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量是1100立方米;北方有2045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量只有359立方米。“中国水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水资源地区分布和生产力不相匹配,所以不得不进行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王浩说。

而综合近50多年的水文资料来看,“南涝北旱”的现状更激化了北方水少的特点,同时南方洪涝灾害频繁。

在这样的前提下,北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王浩表示,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并不很高,只有19%,但是北方达到了48%,最高的海河地区达到了106%。不但把水全部用完了,还要从黄河流域引水。但黄河地区目前的供水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我国北方的用水现状,就是部分流域的水资源消耗量已经比可利用总量高了,很多地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都受到了挑战。”王浩说。

流域用水不足同时导致了地下水超采的问题。据悉,我国深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的总面积将近19万平方公里,全国地下水的年均超采量达到215亿立方米,并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海河、辽河、黄河等区域。其中海河区的地下水超采量最高,达到126%

王浩介绍,调查人员在全国性的普查工作中,调查了514条河流,其中49条发生了断流;调查了大于1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的湖泊635个,有231个湖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全国湿地近50年来减少了28%;地下水超采还造成地面沉降和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

王浩指出,目前我国一年的缺水量是536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外缺水,即国民经济这部分缺水404亿立方米。这部分经济用水挤占了河道内的生态用水132亿立方米,而总的生态缺水量达到了347亿立方米。

以海河流域为例,每年1712亿立方米的降水,产生了37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37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全部都被海河流域的1.4亿人口吃光喝尽了,只有30亿立方米的水从河道流到海里了,也都是污水。这还不够,每年从黄河流域还要调水50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80亿立方米。从京广线坐火车要跨过220多个河流,一进入海河流域,所有的河道都是干的。一年四季,包括夏天,河都是干的。地下水水位过去是二三十米,现在是四五十米,深的地方120130米,形成巨大的地下水漏斗。”王浩说。

在海河流域流传着这么8个字: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而据调查显示,我国黄河、太湖等地近一半的水源地不合格,淮河、松花江、辽河近1/3的水源地不合格,珠江和长江区近20%不合格。全国5900亿立方米用水总量中,大约有722亿立方米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占总供水量的13%

除了水质不高、水资源量不足,我国的用水效率同样不高。王浩指出,我国万元GDP的取用水量是289立方米,而世界平均值是174立方米水;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是1036立方米,而世界平均值是828立方米。

其中,世界平均工业增加值每获得1万元,平均用水118立方米,中国是用148立方米。“说明工业节水还有潜力。”王浩分析道。

未来:水规划妥善安排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中国的水资源能否支撑未来的经济发展?

王浩表示:“对未来,大家不用担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作了妥善安排。”

据介绍,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对未来我国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作了一次联合调查和分析,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出了人口、GDP、农田灌溉面积、城市化率等各项指标,计算了未来2030年人口高峰时期的用水情况,在全国1000多个小片上作了周密的供需平衡规划和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同时对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替代水资源利用等技术方案作出规划。

王浩预测,如果节水工作力度一般的话,未来全国的用水高峰要达到7100多亿立方米;但如果节水工作有效抑制了需求,2030年的蓄水高峰可能只到6600亿立方米。

不过他同时表示:“即使未来到了7100亿立方米用水高峰的时候,中国也能够解决自己的水问题。”

“当然,这也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努力。”王浩补充道,“节水要想做好,得投入很大。供1立方米水大约10块钱就够了,但节1立方米水可能要20多块钱的成本。”

为了节约水资源,世界其他国家也采用了形形色色的节水办法,如新加坡推出了新生水计划,把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回收以后,再净化供给工业用水。

王浩表示,我国也有一系列的先进节水技术和水资源替代技术。其中之一就是雨水的积蓄利用。如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采用雨水收集、透水地面等方法能加强雨水下渗回补地下水,总共的雨水收集量可达10.97万立方米。

另外,膜技术来处理再生水也在我国一些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应用。而海水淡化技术在中国也发展得不错。王浩表示,现在使用国产膜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的成本,是1立方米海水5元钱。虽然这个价钱比现在的水价稍高一些,但技术还在改善,成本还在降低。

在节水的同时,洪水及其引起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是威胁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大难题。王浩指出:“洪水资源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特别是要适合中国国情。”

据介绍,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水利部做了很多工作,在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上建设水利工程,基本达到了防洪标准,通过水库、堤防、减河、洼地、湖泊等形成防洪工程体系。王浩表示,现在我国的大江大河已经治理得不错。

但从2009年到今年,我国一些城市和中小河流支流上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王浩介绍,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着手解决支流和城市中的防洪,正在完善支流上的水利工程和城市中的防洪措施。(陈欢欢)

转自 《科学时报》 2010113

相关新闻

  • 102021.06

    王浩院士:没有高考,这1.5公里就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我是北京“69届”的一员。我们这一届在中学的读书时间总共只有一年多,而在进入中学之前都未能从小学正常毕业。所以,“69届”是“小学没毕业,中学没上够”的一届,可说是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群体了。也因此,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13届考生中,读书最少的当属“69届”。往前6届是“老三届”,“文革”前上过文化课;往后6届是“新三届”,读过高中。那一年,全国报名的考生有570万人,大学本科录取21万人,在被清华大学录取的10...

  • 072022.04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逝世 享年100岁

    余国琮院士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国琮,1922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5年起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匹兹堡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匹兹堡大学任教,1950年入选美国科学家名录,同年夏返回祖国,是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之一。1952年起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工作,1953年加入...

  • 062018.12

    从工人到院士 《此间的奋斗》讲述水利专家王浩的四十年奋斗史

    从曾经的“小学没毕业,中学没上够”到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高材生;从曾经修水渠的农工,到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到今天....

  • 302016.05

    清华九级校友王世真院士去世 享年100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医学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教授王世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27日,享年100岁。

  • 292016.02

    他让高端服务器有了“中国造”——记中国服务器领域首位院士王恩东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成为我国服务器领域的首位院士。

  • 302011.05

    37位清华校友入选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计485人,其中清华校友37人——清华教师12人,校外校友25人。

  • 172021.06

    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逝世 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友人处获悉,中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此前报道: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来源:新华网客户端04-18作者:史竞男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它更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许渊冲。(...

  • 042021.11

    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 012022.07

    王恩东院士:让中国计算产业引领全球

    采访王恩东院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身为科学家让他不得清闲——手头在研项目安排得满满当当,“白+黑”“5+2”成为常态。王恩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去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件“大事”:研发出世界最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源1.0”,参数量达到2457亿。“源1.0”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自然语言理解与创作能力,在业界权威“自然语言理解评测CLUE”的零样本学习和小样本学习评测上均刷新了业界最高精度纪...

  • 032009.12

    7位校友荣膺2009年新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48人当选为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