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吴毅恒:青春安放查果拉

2012-03-31 |

吴毅恒(中),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09级学生,去年底入伍进藏时刚刚度过自己的19岁生日,是清华校史上首位赴藏服役的大学生士兵。新兵连的战友们起初有些不明白:一流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要到草都不长的地方找苦吃?

一路向西,一路向西!

越野车不停地喘着粗气,翻过了数十座耀眼的雪山。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个最高的山口就是查果拉,距此仅有20多公里!”早春时节,新战士吴毅恒踌躇满志赶到塔克逊哨所,却被班长颜红林告知前方大雪封山,上查果拉至少要等上两个月。

遥望查果拉,吴毅恒盼望着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吴毅恒,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09级学生,去年底入伍进藏时刚刚度过自己的19岁生日,是清华校史上首位赴藏服役的大学生士兵。新兵连的战友们起初有些不明白:一流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要到草都不长的地方找苦吃?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缺氧,我就是要证明,‘90后’是敢于担当、大有作为的一代。”吴毅恒以自己的率真赢得战友们的理解和掌声。他告诉记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部队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他选择军旅的初衷,“这样能使自己的人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使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

从首都北京来到雪域拉萨,高寒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紧张艰苦的新训生活,曾让这位来自江西抚州的学子产生过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过思想波动,但他都一一咬牙挺过。“望着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望着战友们脸庞上泛起的朵朵‘高原红’,我胸中激情如火,浑身充满了力量,常常想起训练场上班长的吼叫:高原战士,只有倒下才能被抬下山!”

新兵四连指导员潘振华对吴毅恒的印象特别深,倒不是因为他是首位赴藏服役的清华学子,而是因为他的“标兵范儿”:一次强化训练,吴毅恒出现头昏、气短等高山反应,班长何林岭让他吸点氧,可他坚决不吸,还说,“吸氧会产生依赖性,战场上哪有氧吸啊?只有在恶劣环境里练就过硬本领,才是真正的合格兵!”

新兵营第一次组织3公里越野,吴毅恒拖了连队后腿。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别人跑一趟,自己跑两趟。每天早晨,吴毅恒总是第一个起床,战友们集合出操时,他已跑完了3公里!

在新兵营,吴毅恒绝对是个焦点:每天中午、晚饭后,操场上总晃动着他的身影,细嫩的手掌磨出一个个血泡、一层层老茧;为跨越400米障碍,他多次跌倒在地,左脸被沙石蹭得皮开肉绽……经过持续高强度训练,他胳膊上的腱子肉绷紧了,小腿肚的肌肉更结实了,对高原缺氧环境也适应多了。

下连综合考核,吴毅恒以全优成绩拔得头筹。作为首位赴藏服役的清华学生,他最大的愿望是到西藏军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查果拉哨兵所淬火加钢——人生“清华”在军旅,挑战自我的机遇绝不能放弃!

228日,新兵下连,吴毅恒豪情满怀地写下申请,强烈要求去西藏边防海拔最高的查果拉哨所。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臧跃军亲自批准了他的申请,勉励他“争当优秀大学生士兵,做祖国和人民放心的边防战士”。

位于西藏岗巴县珠穆朗玛峰一侧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大雪封山期长达6个月,是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爱国奉献模范营”岗巴营的一个英雄哨所,1965年底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荣誉称号。查果拉有多艰苦?日喀则军分区司令员方建国、政委周中庭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级给查果拉哨所编制了几十头骡马和牦牛。没想到,这些身强力壮的“战友”上哨所不久,便一匹匹悲壮地倒在凛冽风雪中。

“山高人为峰,不管前路多么艰险,我都要把青春安放在红色的查果拉!”吴毅恒发誓,“开山后登上人生高地查果拉,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守卫好祖国的每一寸神圣领土!”

(黄建华 罗未然 李光政)

转自《经济日报》201233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