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场朴素而温馨的生日聚会——杨振宁教授90华诞学术纪念会侧记

2012-07-04 |

630日上午,一场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招待厅进行,这场学术纪念会的主题是庆祝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90华诞。在杨振宁的坚持下,这场纪念会比10年前清华举办的那场有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0余位两院院士参与的80华诞纪念会要低调得多。然而,这场纪念会却更加像是一场师友间的生日聚会,有一种朴素而温馨的味道。

纪念会开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代表学校向杨振宁赠送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方黑水晶印。印的上方镌刻着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印的四周镌刻了杨振宁在规范场理论、高能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这四个领域的重要贡献。

杨振宁接过礼物说:“谢谢清华大学送给我这份非常重要的礼物。我一生90年来,接受过很多礼物,我仔细想想,今天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礼物,也是我一生所收到的第二件最重要的礼物。”

他影响了众人的人生

哈佛大学教授吴大峻、犹他大学教授吴咏时、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在纪念会上分别发表演讲,他们从不同角度向在座师生讲述了这位物理学大师不平凡的学术人生。

吴大峻还记得58年前——1954年他在哈佛大学第一次听到杨振宁演讲的情景,杨振宁讲的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场演讲改变了吴大峻的人生。两年后,他作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决定——改随杨振宁学物理。

“我非常感激他接受我这个完全没有物理基础的学生。”吴大峻说。不仅如此,杨振宁还给他制定了一个8年计划:两年量子力学、两年统计力学、两年量子场论、两年粒子物理。作为一位聪明的学生,他很快就取得了学术上的成果。然而,杨振宁企图教他打桥牌却失败得一塌糊涂,吴大峻笑言自己打桥牌不仅错误百出,而且错得天马行空。

1972年暑期,杨振宁在北京大学作了两场报告。当时他或许不会注意到,台下有一位从兰州赶来的青年紧紧攥着托人“抢”来的入场券,看着眼前这位心仪已久的偶像,内心激动得无以言表。

这位青年就是如今犹他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吴咏时。他说:“这场报告对我的学术生涯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我选择把规范场作为我的研究方向。”1981年,他收到了来自杨振宁的实习邀请。

“我一生走了一个圈”

这几天,适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15周年。15年前,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亲任名誉主任,著名理论物理教授聂华桐任中心主任。借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而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自成立伊始便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为了清华高等研究院的发展,杨振宁亲自设计蓝图、倾力筹款。他不仅为高等研究院组建了专门的基金会,还带头捐出积蓄,甚至将国家给他的工资大部分都捐给了高等研究院。一大批海外顶尖学者受到他的感召而归国效力。

发展至今,高等研究院已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会聚了众多国际一流学者。高等研究院创建了独特的机制和文化氛围,坚持国际一流标准选人,坚持评价重质不重量,坚持真正的开放和流动,吸引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加盟,在这里潜心学问,自由探索。高等研究院培养了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其中很多人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有的已经进入世界顶尖大学获得教职。

杨振宁曾说过:“清华园是我幼年成长的地方,我一生走了一个圈。我的最后事业是帮助清华大学发展高等研究中心,也是我一生中特别有意义的一幕”。

20世纪下半叶贡献最大的物理学家

聂华桐教授用幻灯片展示了杨振宁1944年在学术期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关于数学的论文。那时候杨振宁才22岁。然后,他又展示了杨振宁2012年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杨先生在物理界的贡献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清华的骄傲。”聂华桐说。

吴大峻分析、阐释了杨振宁在四个领域的贡献:“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开创性的理论。这四组文章,只要能完成一组,就是很了不起的物理学家。这四组工作都是划时代创新领域的,并且包括了所有基本及重要的物理方向。”因此,吴大峻得出了他的结论:“杨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贡献最大的物理学家。”

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往往是揭示自然结构之美和触及灵魂的震动。“只有在自然科学中攀上高峰,登过顶的人才有这样的感触。”吴咏时说,“杨先生就是这少数幸运而伟大的人物之一。”

陈方正是杨振宁的好朋友,学物理出身的他亦是一位文化学者。多年前,杨振宁为香港中文大学捐赠了许多学术档案,在查阅档案之余,陈方正也有很多感触:“关于杨先生,虽然现在已经有好几本很好的传记,但是真正有学术意义的传记还没有。”

究其原因,他认为在于,作家中能懂得杨振宁学问的人很少,而物理学家中懂得写传记的不多。“这么一位伟大的学者,得真正了解他,从一个平等的地位看他,才能把传记写得更好。”陈方正坦言这并不容易,得看历史的因缘。

(记者钟华)

转自《中国科学报》201274

相关新闻

  • 022012.07
  • 232021.09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

    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9月22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在会上致辞。校党委书记陈旭主持会议。会议现场下午3时许,伴随着学生艺术团演奏的悠扬乐...

  • 262024.01

    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京首映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的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揭示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也希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励年轻一代。”制作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介绍,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

  • 242021.09

    百岁杨振宁

    据新华社消息,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

  • 282022.02

    功在世界 心怀家国——在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的讲话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52021.04

    游子回家:一场紫荆花的接力——京津冀清华校友共迎母校110周年华诞座谈会举行

    追逐着春的脚步,紫荆花悄然盛开,景明风和的清华园也迎来了游子归家。清华大学110岁的生日越来越近,这场紫荆花的“接力”从大湾区经由长三角,由南至北,跨越山河,终于回到了我们梦想启程的地方。月色荷塘,清澄如故。4月23日晚,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清华校友齐聚清华园,重温青春韶华,共谋母校发展,携手迎接清华110周年校庆的到来。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吉俊民、杨斌、尤政,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等出席校友座谈...

  • 232021.09

    杨振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编者按: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特刊登全文,以飨读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在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的讲话杨振宁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跟中国...

  • 262021.11

    北京大学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研讨会

    北京大学23日举办庆祝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暨庆贺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研讨会。据介绍,在李政道的学术成果当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用这个定律摘下了物理学的王冠——诺贝尔物理学奖。改革开放后,中国迫切需要基础科学人才,追赶科技教育领域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李政道以...

  • 272021.09

    寒春与杨振宁

    纽约挥手一别,半个世纪过去,寒春和杨振宁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得到不同的评价和荣誉……

  • 172021.05

    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举行

    5月14日,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在图书馆北馆举行。为支持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杨振宁先生决定将他的办公室和资料室内的图书、文章手稿、来往书信、影像资料,以及字画和雕像等艺术品(共计2000余件/册)无偿捐赠给清华,由清华图书馆接收并设立专室进行保管和展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