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

2015-02-06 |

在院长办公室,单霁翔立于书柜前翻阅资料。(周高亮 摄)

去年,单霁翔做“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主题讲座。CFP

单霁翔出席故宫研究院揭牌仪式。(周高亮 摄)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案头,有厚厚一沓采访申请。岁末年初的故宫,成了数十家媒体不约而同关注的热点。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韩熙载夜宴图》ipad应用已于本月上线;《每日故宫》手机应用进入最后测试;紫禁城开放区域将从52%增至65%;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上的天宫”——2800平方米的午门——雁翅楼展厅正待启用;奥林匹克公园天穹塔内故宫数字影院开放在即……这特殊的一年,观众可以获得哪些新体验?

  二是印象中“正襟危坐”的故宫正变得越来越潮。“苹果”商店里,众人的参与将上线2个多月的《皇帝的一天》推成了“精品游戏”和“最佳App”;微信公众号里,以“四爷的女神们”命名的动态版《雍正十二美人图》,让雍正帝的12位妃子低眉颔首皆是风情;故宫淘宝店里,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等供不应求;三联书店里,2015年《故宫日历》连续数周荣登销售量榜首……这些文创产品获青睐的秘密是什么?

  三是控制观众流量的预期没有实现。2002年至201211年间,故宫全年观众数从713万人次暴增至1534万人次。单霁翔疾呼:“故宫太累了!文物和建筑得不到更好的保护和修缮。”2013年起,故宫推行周一半天闭馆措施,观众回落至1456万人。2014年起,改为周一全天闭馆。单霁翔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有信心将观众控制在1400万人次”。但事实是,2014年全年观众不降反升,达到1527万,这怎么办呢?

  为接受本报专访,他专门制作了PPT,一边放映一边解说。他的眼睛在银幕的反射下亮灼灼的,嗓音沙哑,语调沉稳又不失豪情。

  “这是我们刚刚整治好的御花园,更通透了。”

  “我们正计划将红墙内9处办公地点陆续迁出。”

  “乾隆花园一共有四进院落,建院90年来,后面两进从来没有开放过,我们做了7年的修缮计划。”

  “位于海淀区上庄南沙河畔的故宫北院区将在2020年全部建成。那时,观众看到的故宫文物将比现在多四五倍。”

  ……

  他的描述让一幅宏图渐趋清晰,那是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的故宫博物院,“将跻身世界一流博物馆,成为毫不逊色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单霁翔的“故宫梦”就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既从大处规划,又从小处落实;既按部就班,又智慧变通;既冲锋陷阵,又稳扎稳打。像一盘棋局,分两路“进攻”:一路是2002年启动、历时18年的“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另一路是2013年启动、历时近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两项工程在动态中谋篇布局,以求完胜。

  那么,2020年的故宫,是单霁翔心目中完美的故宫么?

  “不,我心目中的故宫比这还好。”单霁翔说,“这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我们只是尽好这一代人的责任。我的职责是看好故宫。”当别人用“故宫掌门人”来称呼他时,他总要纠正:“我是故宫的看门人。”

  给故宫“看门”其实很有讲究。一要把门看牢,避免火灾盗窃等闪失;二要把门看好,还故宫以尊严;三要把“主人”伺候妥帖。单霁翔谈论故宫时,爱提“尊严”这个词。在他眼里,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只有善意对待故宫,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并让它保有存续的生态方式,故宫才有尊严。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故宫的主人是观众,只有当主人更方便、更畅快地在这片文化领地上享受精神生活时,主人才更有尊严。

为了故宫的尊严和观众的尊严,尽职的“看门人”忙个不停,且看他留下的这一帧帧身影——

可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我们不但萌萌哒,而且典雅丰富;不但脑洞大开,而且心胸开阔;不但霸气十足,而且接地气。”如今介绍起故宫的文创产品,单霁翔已然是满口网络语言的潮人了。

  夹杂银丝的头发,洗得泛白的藏青色夹克衫,黑色老北京布鞋。从头到脚,单霁翔身上找不出时尚元素。

  单霁翔今年60整,从岁数上说,的确不年轻了。但他心态开放,善于学习,乐于倾听,敢于尝试新事物,欣赏年轻人的思维、闯劲和玩转电脑的身手。

  乍一听说故宫要设计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的App游戏时,单霁翔愣住了:“现在的小孩子很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我们推这样一款游戏,会不会更加纵容他们无法无天啊。”“不会。我们做出来你就知道了。”“行,那你们放手去做吧。”

  App一出来,单霁翔体验之后感慨道:“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5点就得起床,换装、读书、请安、上早朝、御门听政,然后才是吃早饭。接下来办公,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练武射箭……忙到下午3点半才能休闲一会儿,吃第二顿饭,一天只吃两顿,还不能吃饱。看样子,这款游戏对小孩子是能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故宫适时推出“《皇帝的一天》亲子体验活动”,参与者踊跃。

  在《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天》这3App之后,故宫在2015年再推3款,分别是刚刚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即将推出的《每日故宫》手机应用、《清代皇帝服饰》ipad应用。《韩熙载夜宴图》在传世名画中注入100多个交互点,通过点击,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可通过真人舞蹈、真人演奏等方式一一再现;《每日故宫》以每日一赏的形式推送代表性藏品;《清代皇帝服饰》不仅展示皇帝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着装,还能赐你透视的慧眼,看到皇帝从里到外怎么穿,甚至告诉你这些服装如何制作。

  数字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故宫和观众之间的时空局限,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可能:《每日故宫》让手机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与故宫每日约会;在即将开放的端门数字博物馆内,3D制作可以让观众把三希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个够,而现实中的三希堂因空间狭促是无法对观众开放的;在参观故宫时扫一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手机里就能显示出文物信息和展览信息,仿佛邀来一位贴身导游。

  虚拟的数字技术让观众探到了脚步或目光不能抵达的故宫深处,而真实的文创产品则让故宫文化从深宫走进你的书房、装饰你的容颜、丰富你的旅途——故宫的设计师团队以故宫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迄今已开发6700多种文创产品,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萌萌哒的格格书签、霸气十足的朝珠耳机、“黄袍加身”T恤衫、“金榜题名”圆珠笔、“御花园彩石甬路”五彩耳钉……让顾客和网友直呼“脑洞大开”。

  2015年羊年,设计师们又在“羊”上做文章,推出了三羊开泰系列茶具。古人以羊为“美”,以羊为“祥”,更有“美意延年”之吉语。2015年《故宫日历》,以“美意延祥年”为题,目前销售量已达20余万册。

  翻开《故宫日历》的珊瑚红烫金封面,每一页的正面是年、月、周、日及相关节日、节气等内容,文字集自汉魏隋唐碑帖;背面印有历代以羊为主角的名家墨宝和金石珠玉,如东汉的灰陶羊、唐代的银鎏金卧羊饰、南宋的《四羊图页》……小小的日历,载满了由古及今对美好生活恒久不变的憧憬。

  “故宫以前的文创产品历史感强、知识性强,但不方便携带,比如成套的图书和书画、铜器、瓷器、金器、木器的复制品,买的观众不多。现在我们开始推出趣味性、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囊括丝绸、箱包、文房、玩具等20余类。”单霁翔每次被邀讲演,总不忘做一回推销员,“瞧,我的这个手机壳就是在‘故宫商店’买的。”

  包含历史感、时尚感,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携带方便,价格公道……这样的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在年轻人中间人气更高。目前正在改造的最大一片店面是神武门外的两排房子,即将变身为两条故宫文化街。不论故宫开放还是闭馆,不论顾客进不进故宫,你都可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我们不但萌萌哒,而且典雅丰富;不但脑洞大开,而且心胸开阔;不但霸气十足,而且接地气。”如今介绍起故宫的文创产品,单霁翔已然是满口网络语言的潮人了。

今年故宫开放面积将达65%

  从2002年的30%,到今年的65%,再到2020年的80%,开放面积的一次次拓展,折射出故宫在逐一迁出紫禁城内办公用房以及细致修缮宫殿、院落、文物过程中的果敢和艰辛。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我和周高亮,走遍了故宫9000多间房子,都照了相,一一记载。”

  周高亮是单霁翔的秘书,个头挺高,但和单霁翔走在一起时,还得连追带跑,因为“院长走得实在太快了”。周高亮以前很胖,怎么减肥都没效果,当了院长秘书之后,迅速瘦了下来。

  单霁翔常换秘书,在他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10年间,曾换了5任秘书。并非用得不“顺手”,而是秘书跟着他干活就像打仗,过段时间需作休整,只有他像永不疲倦的战士。

  单霁翔其实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壮实,沙哑的嗓音并非天生,而是因为肺部受到过严重感染。他轻描淡写地说:“20026月,总投资3.8个亿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开工。我那会儿感冒了,但不上去不行,结果发展成了肺水肿。”现在,每当冷暖交替或雾霾严重,他就很容易咳嗽。

  对故宫9000多间房子的一一踏足,让单霁翔心中有数、胸怀大局。有些被人遗忘、久居“冷宫”的文物,通过单霁翔,找回了尊严。比如,几十个院落里散落的石刻构件,现在被集中到东华门附近的院落,统一保护、展示;再比如,几十间房子里堆放的门窗和箱子,现在有了专门的库房,便于逐步清理和修复,为日后的陈列展示奠定基础。

  对故宫每一间屋、每一寸土的这份深情,并不是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后才放上心头的。单霁翔说:“我教过中国建筑史,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我关注的课题。1989年,我儿子5岁。那会儿,我爱人在外国上学,平时由岳父母照看小孩,一到星期天,孩子归我管。他问上哪儿啊,我说带你玩去,看皇帝住的地方,就把他带到故宫。一连5个星期天,我都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把故宫的很多细节都拍了,仔细研究。”

  故宫犹如一座欣赏不尽的文化宝藏。最让单霁翔遗憾的,是很多观众一进故宫就目不斜视,一直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儿,再去看皇帝睡在哪儿,最后看看御花园,就出门了。

  英国著名视觉艺术媒体《艺术报纸》公布的2012年最火艺术博物馆排行榜中,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以全年吸引970万观众位列第一,而观众更多的故宫却在榜单上没有踪影。“因为他们没把我们当博物馆,而只是一个景点。要改变这一尴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

  2015年的一项项计划正在为这一目标铺路——

  首先是提升故宫的展览。故宫最有特点的展览是原状陈列,分布在十几个宫殿中。单霁翔认为这是“最有尊严的展示方式”,宫殿中的文物当年就是为了这个环境而制作的,今天还放在同样的环境中,是文物最好的归宿。此外,故宫还有40多个常设展和专题展。故宫打算在观众必经处更换更醒目的、带二维码的标识牌,引导观众去观看展览。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展览是,院庆前,完成修缮和设计的午门-雁翅楼展厅将推出首个展览——“万寿庆典展”,80%的展品都是第一次公开展示。

  故宫外西部区域即将展露真容。这里有慈宁宫(皇太后的寝宫),400多件不同材质的雕塑将在此展出。它的西侧寿康宫是乾隆皇帝给母亲建造的宫殿,一层一层很幽深,充满故事,这里将辟为原状陈列,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故宫四大花园之一的慈宁宫花园也将对观众开放。

  东华门修缮以后将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馆。同时还将开放一段东南城墙,人们可以沿着城墙从东华门走到午门,近距离欣赏漂亮精致的角楼。

  端门将建成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因为端门在紫禁城外面,所以可以不受闭馆时间限制,晚上也对外开放。单霁翔把端门称作了解故宫的第一道门,在这里当一名志愿者、为观众介绍故宫,这是他给自己退休之后设计的人生。

  今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到65%。从2002年的30%,到今年的65%,再到2020年的80%,开放面积的一次次拓展,折射出故宫在逐一迁出紫禁城内办公用房以及细致修缮宫殿、院落、文物过程中的果敢和艰辛。

“我们要把故宫更完整地交给它的主人。”单霁翔感慨道,“紫禁城曾是皇帝的地方,似乎很有尊严。19251010日这一天,紫禁城城门上挂起了‘故宫博物院’的匾额,老百姓可以进来了,这里成了‘我们’自己的故宫,就更有尊严了。”

95%故宫观众3分钟内买到票

  售票窗口从过去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37个,安检通道从2个增加到18个,曾经排长队买票、过安检的“壮观”场面不复存在。95%的观众3分钟之内能买到票,15分钟之内所有人都买到票。

  打小在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单霁翔,有股北方汉子的粗犷和豪爽,但他粗中有细,做事从来不打马虎眼儿。

  “一个烟头也管,一个井盖也管,一块墙皮也管。”同事们埋怨他管得太细。他轻松笑笑:“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就能看出大的变化。”

  2013年初,当他提出“故宫的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时,同事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单霁翔天天在院内巡查并随手捡拾垃圾。有人质疑他作秀,他反问:“作为故宫人,见到地上有垃圾,难道不去捡吗?”其实,在这之前一年多的每日巡查中,他沿路拣垃圾早就“不下一千次”了。

  “观众当然有可能扔垃圾。”单霁翔的要求是,“负责清扫的工作人员必须眼睛敏锐,一见到垃圾就立即捡起来。”

  2013103日,16.2万人次的观众,是一年之中人流最拥挤的日子。北京旅游委前来检查旅游环境。单霁翔很自信地说:“你们如果能在开放区找到一片垃圾,就批评我们。”旅游委主任周正宇转了40分钟,还真是没看到一片垃圾,连称“神奇”。

  继之,单霁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顶不能有草”。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为尽量完整保存文物信息,就应减少大修,加强日常维护。“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

  “墙壁要整洁”,这是单霁翔今年的目标。“故宫古建筑的有些墙体是残破的,带病的,看上去很可怜,没有尊严。”故宫已着手整治两处“脏乱差”的地方,内务府旧址和南大库,这两个地方长期施工堆料,现在要恢复它们的历史景观。

  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修墙壁也好,这在单霁翔看来,极具操作性。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为保证执行力,须坚持原则,甚至下猛药。

  比如故宫“三禁”:一是对内“禁烟”,实行“连坐”制度,一旦发现一例,就扣部门安全奖,至今无人触碰“红线”;二是对外“禁火”,把观众的打火机一律挡在入口处,一天下来,往往能查收上万个,收来的打火机放在出口,让观众自行领取;三是“禁车”,为保护观众安全及古建筑安全,也为了故宫的尊严,2013年起禁止机动车穿行开放区域,对国宾甚至是外国首脑也不破例。

  “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不管是谁去,都不准开车进去。现在故宫也是这样。”单霁翔说,“印度总理辛格来的那次,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他81岁了,身体不好,两步台阶都跨不上去。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破例,就从钓鱼台调来两辆电瓶车,解决了问题。”

  故宫的主人——观众,也给这位故宫“看门人”提出了意见。意见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排队太辛苦”,二是“没地方休息”,三是“没什么好吃的”。

  这些问题现在都在一一解决。售票窗口从过去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37个,安检通道从2个增加到18个,曾经排长队买票、过安检的“壮观”场面不复存在。单霁翔保证,95%的观众3分钟之内能买到票,15分钟之内所有人都买到票。

  为解决观众休憩问题,故宫内添置了800把三人座的椅子,使椅子总数达到1400把,又在故宫前的端门广场新做了200把椅子;围绕56棵树再做了56圈树凳,走累了的观众们再也不用席地而坐或坐在树坑里靠着树干歇息了。

  故宫在外西部区域规划了观众服务区和故宫餐厅,又在进入御花园之前的坤宁门两侧设餐厅。以后,观众们就可以在室内安安稳稳用餐,不必在露天和着凉风吃冷餐,御花园也不再飘着火腿肠、爆米花、烤玉米混合的味道了。

让观众越来越满意的地方还有不少:充电点可为手机充电,轮椅和婴儿车可免费借用,邮筒可寄送明信片,25小时不同用时的参观线路可按需选定,领取讲解器不再支付押金,上厕所也不那么堵心了……观众舒心了,脸上挂着笑。穿着朴素的单霁翔湮没在观众中间,到窗口前排排队,到椅子上坐一坐,感受着作为“看门人”和“主人”的双重愉悦。

将壮美紫禁城交给下个600

  上下班路上或出差途中,惜时如命的单霁翔无视颠簸,习惯性打开电脑,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何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聚沙成塔,他已经出版了十余部专著。

  既享受忙碌,又享受清净。夜色渐浓,清茶暖灯,书籍为伴,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单霁翔说:“这是我的生活方式。”

  历史类的,文化评论类的,文物、建筑、博物馆等专业类的……他都感兴趣。

  单霁翔的学术背景是建筑,又常年从事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此被媒体称为学者型官员。而他却总盯着自己的“短板”:不是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出身,工作中又遇到那么多新问题,这怎么行!接近50岁时,他去清华读博士,成了吴良镛院士的学生。

  前些天,吴良镛新著《中国人居史》出版了。单霁翔说:“这部著作告诉我们最多的就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环境。”

  书籍的浸染和名师的引领,使单霁翔目光更远、视界更宽。他在国家文物局工作的10年里,推行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建成了文物档案的数据库,设立了“文化遗产日”。2009年,他突破习惯性思维对“文物”一词的认定,将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做了37年杂交试验的水稻田核报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袁隆平近日出席某个论坛时宣布了好消息:“杂交水稻今天已突破亩产1026公斤。”回望那片最初的试验田,那些简陋的试验工具和农具,那张单薄的床铺,袁隆平曾躺在那里思考怎么才能让中国人不挨饿……这些难道不是后人的精神遗产么?

  单霁翔正好也出席了那个论坛,他在讲演时接过话题:“我想起有个哲人的话,一个人吃不饱肚子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肚子以后会产生无数烦恼。袁隆平院士解决了一个烦恼,而解决无数烦恼还得靠文化,故宫正是这样的文化载体……”

  关于文化,关于故宫,总有源源不断的感受冒出来。上下班路上或出差途中,惜时如命的单霁翔无视颠簸,习惯性打开电脑,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何加强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如何使故宫文创产品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如何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聚沙成塔,他已经出版了十余部专著。

  “现在太忙了,你这样太辛苦,等退休后再写呗。”有人这样劝他。

单霁翔不这么看,“在工作岗位上,读书和写作容易联系实际,容易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实践,因此,读书与写作正当其时。”江胜信)

转自《文汇报》201512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