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彭桓武科学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5-10-12 | 江胜信 | 来源 《文汇报》2015年10月10日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周高亮 摄)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来宾介绍故宫藏品时,总不忘提自己的前任郑欣淼:“13年前他当故宫博物院院长时,别人问故宫有多少件文物,他支支吾吾说有100多万件;3年前我到故宫博物院当院长第一天,就知道准确数目是1807558件套。为什么我能说出来而郑院长说不出来,因为他引导故宫人用7年时间把故宫文物藏品全面清理了。”

单霁翔的这段话也许说明了作为某一个个体或某一代群体的故宫人在故宫博物院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功成不必在我,在故宫博物院90华诞和故宫建成595年之际,单霁翔考虑更多的却是“如何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日前,单霁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憧憬这一代故宫人的“故宫梦”。

中长期目标、五年计划和“故宫梦”

文汇报:国务院明确了故宫博物院的中长期目标,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什么是世界一流博物馆?

单霁翔:对于什么是世界一流博物馆,目前尚无定论。我认为,馆舍建筑、展厅规模、文物收藏、员工数量等仅仅表明博物馆拥有什么资源,而没有反映博物馆实现了什么目标。评价一座博物馆的优劣,应以博物馆的绩效为标准,以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

有人提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5项基本特征是:馆藏文物的独特性、基本陈列的经典性、学术研究的创新性、管理运营的科学性、社会和受众的满意度。我认为,故宫博物院要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在自身的独特优势之外还需具备四大条件,一是拥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和前沿知识,二是拥有不断汇聚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三是拥有引领发展的学术水准和科研成果,四是拥有功能强大的传播平台和互动机制。很多方面的积累工作我们已经开启。

文汇报:距离2020年还有5年,有没有什么“五年计划”?

单霁翔:这5年间,除了要紧锣密鼓地推进“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我们还需要为博物馆事业进步做4件重要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院两基地”。

第一要建成一个有学术影响的故宫研究院。故宫研究院成立2年来,已成立14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和1个博士后研究站,展开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比如对28000件碑帖的研究、23000块殷墟甲骨的研究、45000首乾隆诗稿的研究、42000件尺牍的研究、对清宫老照片的整理等等。第二要建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故宫学院。故宫学院被列为中国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博物馆的培训基地,它还是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70年来唯一设立的培训机构,国际文物修复协会也将唯一的培训中心设在了故宫学院。目前,故宫学院已为40多个国家培训了学员。第三要建成“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的国家基地”。依托故宫博物院内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和位于海淀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工程,未来将建立各种类别的文物藏品修复工作室,购置先进仪器和文保材料,强化科技保护人员培养,分轻重缓急实施文物藏品保护修复计划。第四要建成“中国古建筑保护传承国家基地”。“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实施14年来,大力传承了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丰富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论。2014年,故宫博物院建立了“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形制、营造技艺、保护修复理论与方法得到进一步研究与传承。该基地将通过不断完善,发展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传承国家基地”,目前已被授牌。

以上的“两院两基地”将发展成为故宫博物院“我有他无”的核心优势,使故宫博物院在世界博物馆界保持领先位置,发挥全球性的文化影响力。

文汇报:您说过,你们这一代故宫人的“故宫梦”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句话怎么理解?

单霁翔:有三层意思。首先,2020年“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的顺利竣工可以使古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体现,逐步提高故宫藏品保存和修复条件,提升传播能力和服务观众能力,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

其次,要保证故宫整体格局的完整。所谓整体格局就是指历史上与故宫密不可分的、在紫禁城外的建筑群,例如已经回归故宫博物院管理的端门区域、大高玄殿区域。这两处地点回归后,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修缮、观众服务、数字展示等方面加以规划实施,即将发挥出合理利用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另一些与故宫文化密切相关的古建筑群回归故宫博物院管理。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是故宫流散文物的整体保护,要实现完整的故宫,很重要的就是要最大程度的保障文物藏品序列的完整。

古建修缮与文物修复

文汇报:故宫博物院自2002年开始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修缮,预计2020年完工。目前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单霁翔:中轴线上大体量的建筑比如太和门、太和殿、神武门、钦安殿以及御花园都已经修缮完了,目前开始进入体量虽小但非常密集的区域,修复任务相当繁重。

比如乾隆花园里的倦勤斋。乾隆做太上皇时在这里修身养性、消遣娱乐。尽管偏居故宫东北角,倦勤斋却被称为“紫禁城最豪华的宫殿”,是“中国古代室内装潢的最高峰”。此前因技术难度高,200年来从未修缮过。

倦勤斋顶覆绿琉璃瓦,地铺苏州产的金砖,檐下绘苏式彩画,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内檐装修部分,全部是紫檀木,内檐隔扇的夹纱是双面绣,隔扇的棱条上镶嵌着上千枚和田玉。经过了200多年,紫檀内饰已有多处开裂、脱落,按照文物修复原则,后配紫檀一定要与乾隆时期所用紫檀一致。慎重起见,我们将倦勤斋紫檀残件送至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检验,结果显示,乾隆时期所采用的紫檀与今天进口的印度南部的檀香紫檀是同一个树种,我们修复时严格选用了这种紫檀。倦勤斋内小戏台和“竹”篱笆的材质看上去是竹子,其实,竹子在干燥的北方是不适合用于装修的,为了营造乾隆喜欢的江南风韵,这些“竹子”是金丝楠木拼接的,上面绘制了斑竹纹。为了修复戏台顶棚的通景画,我们得先把它取下来,修复后再回裱。通景画的托裱纸是手工桑皮纸,我们便去安徽深山里寻找做这种纸的原材料,请手工桑皮纸制造技艺的传承人帮我们做这样的纸。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这幅通景画得以复原。文物修复要以不改变文物为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并进行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倦勤斋的修复因此成为同类文保修复工程的样板。

文汇报:我了解到,故宫的文保科技部将成为故宫增编最快的部门,计划由目前的90多人增加到5年以后的200人,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单霁翔:故宫有100万件左右的文物需要修复和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涉及数百项传统技艺,文保科技部9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类别上都是无法满足需求。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快该部门的扩容,另一方面也要借用外力。2013年6月,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启动了“‘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近100位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已经参与到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逐步对院藏木器家具、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佩刀佩剑、盔头、缂丝挂屏等文物进行修复保护,他们中有些人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与苏州、扬州、景德镇等全国很多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解决文物修复中的技艺、材料等各方面问题,同时还与各类科研机构加强合作。


相关新闻

  • 022021.12

    “科学家最高的追求也无非就是工作”——彭桓武先生点滴

    近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科学技术馆“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我又一次忆起与彭桓武先生交往的点滴,先生的音容笑貌再次展现在我的眼前。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恰逢彭先生90寿辰。6月3日,周光召主持召开了“彭桓武先生90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彭先生向近300位学者和来宾作了《广义相对论—— 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精彩报告。这次会议的邀请名单,彭先生都曾一一过目。2006年9月25日,“彭桓武星”...

  • 242024.01

    彭桓武院士印象记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在不同场合下,多次接触彭桓武、王淦昌、于敏、陈能宽等科学家,零距离地给他们拍照。这些科学大家,都是性格秉性独特的人,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中国科学界如雷贯耳,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彭桓武 侯艺兵摄于20世纪90年代1984年5月,为了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二机部九院筹备大型影展,我受单位派遣,从四川来到北京,采访拍摄在核武...

  • 032020.02

    彭桓武:物理天工总是鲜

    如今,这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已经颁发20余周年了,让我们重温彭桓武先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全面了解他对新中国国防事业和理论物理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 102015.10

    百年彭桓武:“默默无闻”的大师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原子能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等....

  • 032022.03

    彭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

    彭桓武(1915.10.06—2007.2.28),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彭桓武的研究涉及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彭桓武还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执教,参与创...

  • 222008.04

    物理宗师 学界楷模彭桓武学长逝世

    (悼念) 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清华杰出校友彭桓武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 082015.10

    天殷嘱我重斯文——记“两弹”元勋彭桓武

    今年10月6日,是我国核事业及理论物理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彭桓武一百周年诞辰,他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核武器研制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中国物理学发展和物理....

  • 112019.12

    彭桓武:离世前三个月寄出论文更正信

    这封更正信的发出时间是2006年11月16日。3个多月后,彭桓武走完了92岁的不平凡人生。

  • 012023.03

    “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 缅怀“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1982年,九位科学家因“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这项奖励中,他排名首位。周光召说他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各层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后来的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他就是彭桓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和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彭桓武院士 来源:中国科学院...

  • 022018.05

    地球系统科学系组织召开校友座谈会

    2018年4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校友座谈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818会议室召开。地学系返校校友、部分教职工以及在读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