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倪晋仁:聚沙成学科之塔 滴水穿攻坚之石

2016-02-22 | 马昕琳 | 来源 北京大学新闻网2016年1月20日 |

倪晋仁,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982—1989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2015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大学之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肩负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的重任。北京大学的环境工程学科20年来一路艰辛走来,目前已发展形成一支朝气勃勃队伍,而这离不开一位学科带头人多年身体力行的无悔付出,他就是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的创办者、现任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倪晋仁院士。

白手起家 信念支撑理念

“当年不仅软硬件都跟不上,就连北京大学是否应该发展环境工程学科在认识上也有很大分歧。”倪晋仁说起1995年组建环境工程研究所的经历,至今感叹不已。在时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等校领导的支持下,环境工程研究所得以在城市与环境学院成立,但随之而来的是平台搭建所面临的办公空间、人员编制、研究生、仪器设备、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办公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都需要自己筹钱租用,往往是依靠横向项目完成后的结余款支付;人员费以及研究生培养费、生活费、医疗费与住宿费都需要自筹资金解决等。“我们可能是在学校最早招生计划外研究生的。”倪晋仁坦言,“上世纪9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能给我们这块牌子已经非常感激,拓垦开荒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对未来一直充满希望。”

在环境工程研究所成长的“生存”阶段,倪晋仁不懈地探索着环境工程的出路,同时也常年为研究所的“生计”而奔波。当得知教育部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消息后,倪晋仁预感学科整合的最佳时机到来了,他随即向时任常务副校长迟惠生等校领导汇报了将环境工程研究所并入环境科学中心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与唐孝炎院士的积极支持,也迎来了环境工程学科的“建设”阶段。“2000年,北京大学成为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单位。借助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整合优势,环境工程学科博士点顺利建立。”

倪晋仁谈起这个时期的苦乐:“自己本来是研究水利工程的,轻车熟路,顺风顺水,但偏偏对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工程产生了兴趣,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几乎将过去的优势清零。”事实上,他在1992年就被北京大学破格聘为教授,同年获得钱宁泥沙科学奖,1994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全国博士后十佳(国氏)奖、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那年他35岁。面对学科方向的重大转变,他说:“从零开始学习、摸索、实践,虽然疲于奔命,但也乐于通过不断的尝试来探寻北大环境工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学院的这十年“建设”期,倪晋仁教授一手组建了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2000)、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2002)、环境工程实验室(2004),启动了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2004),倡议并组建了国立新加坡大学-北京大学-牛津大学(SPO)水与环境技术平台(2010),十几年间吸引并网罗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有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地位和学术成果之后,倪晋仁思考的更多是:怎么形成并发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学院发展的软实力首要靠优质人才,到了发展期,我们开始有计划地引进更多的、代表学科发展新方向的教师,也同时注重学院自身对人才的培养。”2012年倪晋仁组织建立了北京市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他眼中,环境工程的学科价值在于对于现实世界“创新”“有益”,力求将学科的先进性、实用性、前瞻性扎实落地。20余年来,倪晋仁坚守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建设的岗位,令他欣慰的是,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研究团队目前已经有实力针对中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环境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钟情所学 致力碧水青山

2015年,倪晋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年初,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共涵盖38个学科类别,倪晋仁位列环境科学学科类别。

抛开外界的赞誉与认可,倪晋仁说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和科研经历,单凭“喜好”二字。“环境研究对人类有积极正面的意义,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本身就是快乐的。”甚至在忆起环境工程研究所初创时的清贫年头,大小繁杂事务都要亲力亲为,为计划外研究生到处寻找出租的平房时,他也笑着表示,“回想起来也挺有趣的”。

谈起他钟情的事业,倪晋仁总能滔滔不绝地打开话匣。“环境学科本就是一个交叉的、新兴的学科,它敞开怀抱欢迎一切有志于从事研究的人。”而谈及“碧水青山”的发展要求下,环境研究者的学科使命感,他则直言不讳地指出“首先要具备研究能力,其次再谈使命感,否则都是空谈。”当前国家部分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施加了不小的压力,对此倪晋仁指出:“环境学科的前瞻性就在于,该优先做的是‘保健医生’的工作,而不是‘急诊室、抢救室’的紧张应急,谈环境问题一定要从长远视角出发。”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与热情,倪晋仁致力于水沙科学与环境工程交叉的跨学科研究,迄今已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科专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欧盟国际合作项目、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30余项重要的项目,领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指导数十名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

多项国际学术认可、国家级荣誉的背后,这位来自三晋大地的学者,用玄武恒山一般不事雕琢却又坚韧不屈的品格诠释着“钟情所学”,讲台上、河湖边常见他无悔耕耘的身影,这份坚守也传承于他所培育学生之中。

倪晋仁和学生外出考察河流

我心匪石 莫若苍苍之竹

学生眼中的倪晋仁老师是严谨朴实的代名词。加入倪晋仁研究组三年多的博士生龙玉娇用“竹子”来形容导师给人的一以贯之的印象。“生活中的倪老师是个简朴而自信的人。”龙玉娇讲起了平日的细节,“记忆特深刻的是一次随倪老师去国外开会,他穿了件左手臂破洞的西服,说那件西服都穿了十几年了,他认为衣着干净整洁就行,穿着破了的衣服开会并不丢人,并认为人自信了穿什么都自信。”几位硕士同学也透露:“平常跟老师去食堂吃饭,他总是向我们提倡光盘,每次自己也都照做。”

当提及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朱秀萍博士对恩师及学院表达了深深的感佩:“无论研究条件还是仪器设备,抑或是师资力量,系里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研究组对我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譬如对科研的兴趣和执着,倪老师会给我们很多言传身教的指引。”

“北大学生往往嘴上说的多而手上做得少,希望你能做扎实的事。”2012级本科生王祖辉讲起毕业论文选题时倪老师曾勉励他的一句话,“觉得很受触动,老师也让我给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培养提些建议,我从本科生的视角分享了很多想法,也是出于对学院老师辛勤培育的感恩”。

身边学子对导师的推崇与敬佩,研究团队对学科的热忱与激情,不仅是学院未来的发展助力,更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引领”作用强化了核心竞争力。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倪晋仁所耕耘的这方天地,必将成为武陵渔人所见的那片“桃花源”。


相关新闻

  • 172010.06

    借他山之石 筑教育广厦

    时下,不论是出国留洋的“海归”,还是来华学习的“老外”都与日俱增。

  • 222018.08

    滕云鹤:清华校景之灵璧石(摄影)

    女娲铸炼灵璧石 清华树立擎天柱

  • 132014.05
  • 162021.06

    “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圆满收官

    “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圆满收官

  • 012022.07

    聚校友智慧,为青春护航︱“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五季精彩回顾

    近日,清华校友总会社科学院分会品牌活动“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五季圆满落下帷幕,本季沙龙邀请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4名社科校友主讲,分享行业前沿信息和实用的工作经验,在疫情的影响下助力学生和校友掌握职业选择以及健康生活的关窍。让我们一同回顾本季校友沙龙的精彩内容。第一期“青春为薪 为国铸剑”,由清华大学国际法学博士王珂校友主讲。她结合在校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工作思考与感悟等话题,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

  • 152021.07

    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生成长——“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三季精彩回顾

    7月4日晚,清华校友总会社科学院分会品牌活动“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三季圆满落下帷幕,本季沙龙邀请到了来自公共部门、知名企业、重点中学的6名社科校友主讲,分享行业前沿信息,助力学生掌握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关窍。让我们一同回顾本季校友沙龙的精彩内容。3月21日,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作为嘉宾致开幕词,拉开了第三季“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的序幕。第一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由北京小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

  • 292021.01

    精准聚焦学生需求,着力提升就业能力——“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圆满完结

    2021年1月10日晚,“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第8期“走上高校青椒之路”在近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与问答中缓缓落下帷幕,至此,“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圆满完结。第二季“社科之声”校友沙龙自2020年9月上旬开始筹备,充分调研了同学们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热情度,根据择业就业的职业困惑和热点行业,精心挑选了来自基层公共部门、国有企业、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和高校的8位优秀主讲嘉宾,分享主题涵盖“选调生与公共部门”、...

  • 182018.05

    象牙塔之外的杨振宁

    作为物理学家,从清华园到普林斯顿等等,杨振宁一生都在象牙塔中。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像一个象牙塔里的人。

  • 152018.06

    侯仁之与梁思成

    1949年9月底我父亲侯仁之留英归来,回到燕京大学教书。不多久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小楼,看望久仰的梁思成教授和夫人林徽因教授。

  • 01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