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众秀钟,赫赫吾校名无穷。感恩母校教会我科学知识和做人道理,我会努力拼搏,奉献社会,无愧于母校的培养!”
——刘洪冰
————————————————————
校友简介:
刘洪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16届博士毕业生,曾获林枫辅导员奖、国家奖学金(2次)、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现任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主任助理、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主持或参与《中原钛谷建设方案》《豫西北特色产业带规划》《洛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的编制,获评洛阳市高层次人才。

刘洪冰近照
采访伊始,刘洪冰说道:“‘清华’二字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的能力,而走出校园之后,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母校清华对我们的培养。”这也许是说出了每位清华人的心声。作为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动力与压力,一种为了母校声誉、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初心。
清华,教会我奋斗与责任
2007年,刘洪冰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初入清华,刘洪冰学习了清华大学校史,一代代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栋梁为国家发展贡献毕生精力的光荣事迹让他深受鼓舞。刘洪冰说:“清华的历史和文化教会我奋斗与责任,让我立志认真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本科期间,刘洪冰几乎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图书馆自习,并参加了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本科毕业时取得了年级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刘洪冰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都东教授。期间,刘洪冰从事高温气冷堆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3篇,相关研究成果被可再生能源全球创新网站(Renewable Energy Global Innovations)作为关键论文在首页报道。

刘洪冰(后排左2)与导师都东教授、实验室老师同学们合影
在学习和科研之余,刘洪冰也积极承担社会工作。从本科四年级到博士四年级的5年间,刘洪冰先后担任网络辅导员、科创辅导员、党建辅导员等职务。刘洪冰说,辅导员是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践行者,自己做辅导员,就要为同学们的成长服务。刘洪冰认真研究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充分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创新性开展了多项工作。5年的辅导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闪光的成绩:机械系学生在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大赛中包揽了一、二等奖,本科生支部活动被评为“清华大学创先争优优秀特色活动”(全校仅30项),机研三党支部“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活动被评为清华大学“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优秀成果(全校仅13项学生活动获评),等等。刘洪冰也因为辅导员工作表现突出被授予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

机械系辅导员返校参加校庆活动(右1为刘洪冰)
回忆9年的清华生活,刘洪冰提到,自己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老师们的真诚关怀与用心培养。导师都东教授不仅在刘洪冰科研方面给予了精心的指导,还为他的就业指点迷津;张文增老师作为刘洪冰的SRT指导教师,教会了刘洪冰如何养成创新思维;时任机械系党委副书记的马明星老师对刘洪冰的辅导员工作进行指导,教会刘洪冰如何双肩挑。刘洪冰说,毕业几年来,自己多次回到学校拜访各位老师,向各位老师请教各种问题,老师们的指导让自己受益匪浅。
清洛基地,给我事业发展的平台
刘洪冰是来到清洛基地最早的清华博士中的一员。2015年底,马明星老师向刘洪冰介绍了清洛基地的发展规划,刘洪冰很感兴趣。随后,他多次随马明星老师来洛阳调研。他发现洛阳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其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已经到了先进技术的最佳植入期,但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去洛阳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能够助力洛阳建设成为人才高地、创新创业高地!”以这个朴素的想法为起点,刘洪冰开始积极投身清洛基地的建设工作。
2016年11月,清洛基地正式启动运营,刘洪冰任战略规划部部长,主要负责行业研究、众创空间和教育培训三大业务板块。期间,他一方面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用心思考如何结合清洛基地的发展需求和洛阳市本土特色创新性开展工作。例如,众创空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而洛阳不像北京拥有大量的创业者,如何吸引优秀创业者成为刘洪冰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他带领团队学习国家政策要求、研读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清洛基地自身优势,提出以高质量服务取胜的思路,即:众创空间不仅要为创业者提供空间载体和基础服务,还要依托清洛基地的资源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开拓、技术对接等增值服务,全方位服务创业团队的成长。目前,众创空间已入驻双创企业和团队48个,申请专利18项,双创氛围活跃,得到了洛阳市、河南省乃至科技部的高度认可,获评“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清洛基地获批“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不仅众创空间,战略规划部其他业务也成绩斐然。2018年,战略规划部承接产业规划项目及政策咨询项目11项,承接省市级研究课题5项,举办大型行业峰会、培训活动、双创活动43期,实现合同额721万元,年终考核成绩位居清洛基地第一名。

刘洪冰(右1)为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团介绍清洛基地技术
漫漫创业路,家人来相助
2017年起,刘洪冰和2013级博士研究生沈鹏在清洛基地建设了“智能检测与图像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检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期间,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成功研发了锂电池壳表面缺陷检测系统样机。然而,该样机在实验室里工作可靠,进了车间就不断出问题。刘洪冰经过分析发现,由于团队成员大多为毕业不久的学生,缺乏工程经验,因此所设计的产品距离工业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洪冰邀请自己的岳父耿标先生加入团队。耿标先生是原北车大连机车的副总工程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工,他欣然来到洛阳,加入了刘洪冰和沈鹏的创业团队。刘洪冰说,岳父之前从事火车的设计研发工作,经验丰富,他的到来对团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年后,锂电池壳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工业机成功研制,目前已在新乡正元科技实现应用。该项目还获得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入围奖、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复赛二等奖等奖项。

刘洪冰(左1)与岳父耿标先生到工程现场调研
提起这段经历,刘洪冰对岳父非常感激。他说,岳父对自己的事业非常关心,在来洛阳之前就给自己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如今又和自己一起创业,充分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刘洪冰和耿标两人“上阵父子兵”的事迹在洛阳感动了许多人。
转型,清华仍是坚强的后盾
目前,清洛基地拥有一支139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了13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室,重点参股孵化企业15家,同时联合一拖集团、中车集团等分别发起建设了“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刘洪冰说,清洛基地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员工平均年龄31岁,大家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其中24位清华大学的博士硕士是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年初,刘洪冰在基地创业氛围的感染下,选择了新的事业发展方向。目前,他担任清洛基地主任助理、大生清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兼任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大生清风是清洛基地孵化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风电核心装备再生制造技术研发及工程服务,其关键技术均来自清洛基地。经过认真思考,刘洪冰认为风电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在马明星老师的支持下,刘洪冰选择了加入大生清风团队。半年来,刘洪冰已经先后前往福建、江苏、河北、云南、安徽等地区调研风电场装备运行情况,并带领团队开展了变桨齿圈磨损修复工艺、偏航齿圈断齿修复工艺、偏航制动盘磨损修复工艺等多项工艺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在7个风电场成功应用。

刘洪冰在风机机舱内
作为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洪冰热心校友工作。他曾参与第三届和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的筹办工作,确保了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今年暑假,刘洪冰和“中国力量•清华制造中国行”的老师、同学和校友们一同前往莱芜实践,调研当地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刘洪冰对母校清华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他在多个场合深情的表达,作为地方出来的贫困生,进入清华之后,我获得学校全方位的培养,清华的9年成为了我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他说,每位清华校友心中都有一个家叫“清华园”,无论在任何岗位奋斗,清华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刘洪冰在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现场
————————————————————
撰文/陈颂(2018级博,建筑学院)
许程(2018级博,金融学院)
供图/刘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