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988届校友、核物理学家高海燕与清华学子畅谈科研与人生

2020-05-14 | 王方 | 来源 清华新闻网2020年5月12日 |

清华大学1988届杰出校友、实验核物理学家、昆山杜克大学首任学术事务副校长……在高海燕教授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闪亮的标签。近日,受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邀请,高海燕与清华园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一场“云”上对话。

高海燕教授

5月10日晚,第14期TopTalk+暨首期“云上TopTalk+”如期举行,高海燕以“我的人生足迹:物理学家和中外合作大学建设者(Amazing Journeys in Physics and in Building a Joint-VentureUniversity)”为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线上分享。“TopTalk+”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于2015年发起的全英文国际化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交叉信息院2019级硕士生朱繁诚(Lawrence Kurowski)主持,吸引了27个院系来自12个国家的150余名清华学子一同探讨以学术全球化带动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新机遇。

来自世界各地的清华学子积极参与TopTalk+

前辈寄语:不忘初心,成就源于热爱

从上海行知中学到清华大学求学,再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博深造,高海燕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自己是如何在不同人生阶段中借助良师的力量找到兴趣所在,并成功地在物理学领域深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女科学家的生活也可以很有趣。”高海燕笑着说。通过阅读、下厨、园艺甚至越剧,高海燕发掘出自己不少的天分和爱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此外,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学生以及中美合作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首任学术事务副校长,高海燕还结合自己在海内外求学、任教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分享了对中美高等教育模式的切身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博雅教育和跨学科教育之间建立连接。

当然,成长路上少不了“阵痛”。高海燕坦言,当她看到很多同时期出国的同学都从物理专业转到电子、计算机工程或金融等行业时,她也曾多次叩问自己,是否真的要在物理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不过正是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比较了多个行业和职业可能性之后,她才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物理专业和核物理方向的喜爱,并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再也没有动摇过。

在高海燕看来,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而她正是把热爱变成了工作、浸入了生活,才会如此乐此不疲。她建议同学们在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时也应该仔细思索兴趣所在,并且勇敢追梦,而不是随波逐流。这一心得引起不少同学的共鸣。正如计算机系2017级硕士生曾海天所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她在核物理专业难就业的情况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是否坚持下去的那段经历。高教授无疑是幸运的,她的兴趣和工作合二为一,我相信这种幸运来自于热爱和心无旁骛的钻研。高教授的分享,带给正身处研究生阶段的我们很多启发和指引。”

对话青年:声音与思想的碰撞

本次论坛上,还有三位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经历的清华学子作为青年代表,与高海燕展开新鲜、前沿的“青年对话”。

在“对话青年”环节中,苏世民书院2018级硕士生黄尔诺、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施瑞祺和物理系2015级博士生王凌霄结合着各自的求学经历,与高海燕进行了对话交流。

“面对人生中的改变和挑战,如何才能充分激发个人潜力,成为一个为社会带来贡献的清华人?”经历过留学、工作,再回国到清华园里继续攻读的施瑞祺向高海燕提问。“要沉得住气、培养坚韧的个性,扎根个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这是高海燕给出的回答。她还鼓励清华学子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能做到持之以恒,“未来是你们的!”

王凌霄在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都有过科研经历,经过与高海燕的交流,他深有感触地说:“由于研究背景相近,高海燕老师的建议都非常触及我的内心。她鼓励我们要更多地倾听自己的内心,热点问题也好、重大问题也罢,找到自己所爱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在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必然会面临诸多抉择和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泰然处之,做好平衡。”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黄尔诺则更关注高海燕所提到的教育之道。“和高海燕老师的对话,让我想起了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在1914年所说的,当时的大学对于实现‘大学之道’,特别是在‘明明德’和‘亲民’方面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整整100年后,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等中国著名学府,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相信,回答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使命,对于实现“双一流”计划至关重要。”

除了三位青年代表之外,其他参会同学也在网络聊天室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

同学们在聊天室中热烈讨论

从科学研究到教育事业,从学术全球化到中国全球化,高海燕从自身经历出发,为同学们更好地开展学术科研、进行人生选择提供了作为过来人的建议。正如高海燕所言,在成长道路上,选择所爱并为之奋斗终生,终有一天,你所热爱的东西会转过身来拥抱你。

“TopTalk+”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于2015年发起的国际化高层论坛,致力于邀请享誉世界的政府、商业、文化、学术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清华学子面对面交流,聚焦重大国际议题,提升清华学子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目前“TopTalk+”已成功举办14期,先后邀请了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美国第24任劳工部长赵小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莫汉·莫纳辛(MohanMunasinghe)等嘉宾,活动议题涵盖气候变化与能源合作、中国多边外交政策、医工结合研究等多个领域。

供稿:校研究生会


相关新闻

  • 222015.01
  • 192022.09

    黄昆:成为世界领头的固体物理学家

    黄昆(1919.9.2—2005.7.6),浙江嘉兴人,著名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2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两年后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留学,1948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物理系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等职。曾获得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6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2001年度国家最高...

  • 242017.08

    “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王淦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上的求新与创造,他的名字始终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紧紧联....

  • 262022.10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记理论物理学家欧阳钟灿院士

    欧阳钟灿,1946年生于福建泉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4年获清华大学光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研究成果在理论方程构造以及物理、化...

  • 302021.12

    薛其坤:“7-11”物理学家的光荣与梦想

    “管它什么内卷、外卷、上卷、下卷,希望青年人能够有定力,保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状态。”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科学网“院士与科学基金”系列直播访谈中回答网友提问“如何看待内卷”时这样说,“相信你们都是有智慧的青年,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他也在直播间求助网友:“同事们过去都喊我‘7-11教授’,但现在作为导师、研究团队负责人、校长,...

  • 222022.11

    清华校友周光召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2022年11月18日晚,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赵凯华、陈佳洱、王乃彦、甘子钊、杨国桢、杜祥琬、赵光达、郑志鹏、赵忠贤等10位物理学名家获此殊荣。其中,周光召为清华大学杰出校友。10位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4—1988年任清华大学...

  • 202013.12

    清华1988级校友毕业20年纪念雕塑《携手》在胜因院揭幕

    12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1988级校友毕业二十年纪念雕塑《携手》的揭幕仪式在清华大学胜因院28号校友总会举行。捐赠活动是2013年5月1988级同学....

  • 102018.09

    著名物理学家洪朝生院士逝世

    著名物理学家、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8月19日10时1....

  • 012007.12
  • 242015.12

    校友总会看望物理学家洪朝生院士

    12月23日上午,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一行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看望了9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洪朝生老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