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劳动模范夏德明:一个逐梦电网的清华博士

2020-11-25 | 文/庞佳毅 图/王生龙 | 来源 公号“东北电力工会”2020-11-23 |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网东北分部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一处处长夏德明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参加了此次大会。

全国劳动模范夏德明

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金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辽宁省专利二等奖等20余项科技奖励,其中省部级7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17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这是一位青年奋斗者十几年来用智慧和汗水培育结出的累累硕果。

夏德明同志在电网调度台上

这位成就卓著的奋斗者叫夏德明,今年41岁,本、硕、博在清华大学饱读,2007年毕业后选择入职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以下简称“国网东北分部”),现为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一处处长。2020年10月,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考察夏德明的人生之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来自农村穷孩子成长成才的闪光足迹。

考清华 一个山区穷孩子的梦

1979年6月,夏德明出生在吉林省舒兰市(县级市)舒郊乡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有兄弟姐妹5人,夏德明最小,属超生,让他差一点就没来到这个世界。全家靠种地、摊煎饼为生,收入微薄,生活贫困。为了维持生活,夏德明从童年时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儿,锄地、插秧、扶犁、放牛、担水劈柴、收割......夏德明说,几乎农村的所有庄稼活儿他都干过。

夏德明家院子西侧是绵延的小山,正南边有一座监狱,在他家的小院里就能看到监狱的岗楼;东边有条不知名的小河,北面有个变电所。夏德明说,这就是他童年时能看到的全部世界。5岁那年,母亲带他去了一次山东舅舅家,这是夏德明第一次出远门。他舅舅是一位小学老师,是夏德明家亲戚里比较有学问的人,他告诉夏德明,中国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并鼓励他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从舅舅那夏德明知道了“清华大学”,也因此萌生了一个梦想:“长大了要上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

为了这个梦想,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夏德明要比常人付出的多的多。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步行3公里去上学,中午没有时间回家吃饭,就带饭盒,在学校吃。因为家里穷,夏德明的午饭经常没有菜,很多时候就是一盒米饭加一勺白糖。虽然学校离家远,但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班级里最早到学校的学生之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拿着班级的钥匙,成为每天到班级最早的学生。

1992年,夏德明考上一所离家20多公里的一所中学,需住校。宿舍是上下两层的大通铺,一个房间要住四五十人。宿舍没有室内厕所,冬天夜里如果想上厕所也得跑到外面去。在学校食堂吃饭,要自己从家里带大米,一斤大米交2毛钱加工费换成饭票,菜得自己花钱买。那时为了省钱,夏德明初中一个学期每顿只喝食堂一毛钱的西红柿汤,后来看到炒熟的西红柿都恶心,直到现在他都基本不吃炒熟的西红柿。冬天特别冷,早晚洗漱没有热水,洗漱间还在屋外,无论多冷也得在户外洗漱。

每两周回一次家,夏德明从不坐公交车,因为坐车得花2元钱,他就背着包,步行20公里路,跟军训拉练一样。因为那时的锻炼,夏德明现在也特别能走,国网东北分部工会鼓励职工通过走步锻炼身体,他几乎每天都能坚持走15000步。

那时候,夏德明每天洗漱完就到教室里去学习,晚上教学楼熄灯再回宿舍。有一年冬天,半夜冻醒了,因为宿舍没开灯,也看不清时间,他就悄悄穿好衣服,摸黑儿走出宿舍。当他走出宿舍的时候,才发现外面满天星斗,距离天亮还早。学校里只有锅炉房亮着灯,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休息,夏德明索性去了锅炉房里看书,因为那里既暖和又有光亮。从那之后,锅炉房就是他经常晚上去看书学习的地方。

1995年中考,夏德明是班级里唯一一个考入县重点高中的学生,中考成绩在县里排前十几名,父亲对夏德明说,“你只要始终保持年级前20名左右,我就知足了。”因为那个成绩大概可以上个985之类的大学。可夏德明说,“这个标准太低了,我的梦想是清华”。

为了好梦成真,夏德明成为这所高中最努力的学生。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课外辅导书,更不能上课外辅导班,他就做好提前预习,寒暑假的时候提前看下学期的内容,平时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夏德明还是一个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有的同学遇到不会的题,经常会拿来和他讨论,夏德明每次都是认真研究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为了给别人讲明白,一道题他会尝试用三种、四种、五种方法去求解,然后找出最简单、最方便记忆的方法,讲给同学听。夏德明说,这样做在助人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这些题的理解。

勤奋加好的学习方法让夏德明很快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就考了年级第一,领先年级第二名20多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夏德明如愿地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有一些年轻人考上大学似乎就完成了任务,进大学后学习就不那么刻苦了,但夏德明却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一股劲儿。他的同年级学友沈毅说,电机系有学生150多人,刚入学时,夏德明的学习成绩也就中等,可他一直非常努力,很快就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后来还当了系学生科协主席。

到最能发挥专业作用的东北电网去

“三清”人才,卢强院士得意门生,夏德明前途一片光明。近些年,名牌大学毕业生择业选择多是经济发展较快、待遇优厚的北、上、广、深。北京一家科研单位看好夏德明,专业对口、收入可观、落户北京,对夏德明也非常有吸引力,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地处沈阳的东北电网有限公司。

夏德明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思路非常明确。他说,关于职业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专业。一方面,作为博士毕业生,本专业是我最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另一方面,九年的专业学习与科研工作,让我愈发认识到电力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愈发爱上了这一行。而京沪穗地区聚集了众多名校的优秀毕业生,竞争已非常激烈,发展空间也很有限。相反,我国的东北正面临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迫切需要引入高层次人才,加速发展。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更是处于高速发展、积极引进人才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到东北,不仅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夏德明来后先分配到调控中心做见习调度员,屈可丁是和夏德明第一个签订“师徒协议”的师傅。“他是清华博士,自己是一个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的专工,又只比夏德明大一岁,这徒弟可怎么带啊。”这是屈可丁签订“师徒协议”后的想法。可一接触就发现,夏德明没有名校博士架子,非常谦虚、随和,很容易相处。按规定,师傅每天要给徒弟出两道题,都是调度专业很基础的工作内容,但每次夏德明答的都非常认真,而且经常配上图,附上说明。对实践中自己不懂的地方夏德明总是认真请教,像个小学生。

夏德明说,刚入职到白山水电厂实习后当时的调度处负责培训的副处长李忠满对他说的一段话对他很有帮助。李忠满告诉他,刚参加工作的头两年,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要学,不丢人,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工作三年后对一些很基础的技术问题还不明白,那时丢人就丢大了。

为了尽早掌握电网实际情况,除了吃饭睡觉,夏德明差不多天天呆在单位里,熟悉网情资料、水文参数、调度规程,跟踪国内外电网发展的新技术。2007年10月,国网东北分部组织调度全员考试,给了一套几千道题的题库。题库的题多数都是客观题,都有现成答案,照着背就行了,但夏德明对每一道题针对的问题都追根溯源,努力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不仅熟悉了这些题,还找出了题库中5道答案不够严谨的题,将意见反馈给了出题委员会,后来这几道题被从考试题库中删除了。

调度工作是个很基础的工作,了解了这个工作,才知道电网运行是怎么回事。为了尽快地熟悉东北电网结构,夏德明一有空就背东北电网一次系统接线图。当时的东北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的厂站数量有四五百个,这些厂站之间还连着一千余条线路,每个线路还有线路长度、线路型号等多个参数。他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背,然后再一个省一个省的背,用了一个月时间把东北电网的一次系统接线图烂熟于心,也为后来到系统运行处从事安全稳定分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刻苦努力,仅用一年时间,他就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009年,夏德明调到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处。如果把调控分中心比作作战部队的话,那么系统运行处就是参谋部,为实时在线为电网运行提供决策参考。系统运行处绘制的电网接线图,就是作战地图;系统运行专业编制的新设备投运方案、试验调试方案就是详细的作战计划;编写的年度运行方式、迎峰度夏暨度汛方式就是电网运行的作业指导书。因此,做好系统运行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夏德明到系统运行处时,正是电网快速发展、尤其是风电大发展时期,因此,工作特别忙,夏德明他们几乎天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双休日几乎不休息。处里的同志评价夏德明,先是和大家一起干,很快成为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

夏德明对计算的每一个控制限额、编制的每一个定值都要反复校核,起草的每一份规程、规定都要字斟句酌。10年来,他编写了上千份规程、规定、方案、定值等重要生产文件,从来没有出现过纰漏和差错。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他将东北电网主要的安全问题、运行规定、稳控策略烂熟于心,无论何时调度来电咨询,他都能提供准确的信息,给出专业的意见,成为调度值班人员信赖的作战参谋。

2017年,夏德明被提拔为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处副处长,2019年提拔为处长。

一个项目创效23.4亿元

风电是一种倍受青睐、国家政策又大力支持的清洁能源。通辽地区风资源非常好,风电也因此发展迅猛,然而,风电装机增长速度大大超前于电网建设,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风电资源难以实现全额消纳。

“这是大风刮来的钱”,夏德明如此评价成本低而又环保的风电,他积极建议采取措施吸纳风电能源。这是2011年,这年,夏德明只是系统运行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东北电网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夏德明和他的同志们的建议。

然而,将数百万千瓦风电接入东北电网难题一个接一个。第一个难题,东北电网在通辽地区有五回线路,两条500千伏,就是俗话说的粗线。还有三条线220千伏线路,是细线。数百万千瓦风电接入电网,必然增加电网负荷。如两条500千伏线路出现跳闸,电就得走另3条细线,就可能造成线路烧毁,造成整个通辽地区停电。

其次,风电受季风影响,有时发电多有时发电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电力稳定控制是个挑战。用电力部门的专业说法就是:电源切除多了,三回线路由往外送改为往里送,造成供电不足;切除少了,线路外送过载,可能烧毁,威胁地区电网安全。

再其次,多接入风电就要少接入火电,而电网用谁的电多谁的电少,直接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职工收入,这个矛盾怎么协调解决?而且因为上这个项目,需要火电、风电企业投资,他们能接受吗?

同时,对于这种改造项目,当时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当然,解决通辽地区风电接入东北电网还有一个安全可靠的办法,就是新架设一条输电线路。然而,这个办法需要征地、需要新工程建设,造价高、时间长。

调度中心同志们研究新能源消纳方案

面对一个个难题,夏德明和同志们没有退缩,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探寻新的节省成本、快速高效的解决办法。那一段时间,夏德明和同事们反复计算分析、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与主流设备制造厂家进行技术交流,思考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原来的五回线路上挖掘潜力,选定19个变电站,增设智能稳控装置。这样,投资较少,而又能根据风电变化情况,实现风电、火电相互转换。

然而,这个方案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可靠性达不到要求,稳控装置出现“误动”,即不该动时动了;“拒动”,该动时不动,都会对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产生严重影响。夏德明和同事们最终研究设计了双重化配置,主站、子站、执行站三层结构,具有一定自愈性的区域智能稳控系统。

覆盖一个主站、五个子站、十三个执行站的区域稳控系统,经过认真计算,夏德明和同志们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通辽地区资源优化配置改造方案》。方案写完,又一个变电站一个变电站现场调研,与一个站一个站运维人员进行核实,确保《方案》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这次改造涉及2家风电企业、4家火电企业,又连续召开三次协调会,确定每家企业投资数额和实施方案。

一个详细、科学、严谨的《通辽地区资源优化配置改造方案》交给了国网东北分部领导。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这个方案顺利通过。

工程通过招标确定了中标方。按说,这时夏德明已经完成了任务,不用再操心这个工程了。然而,夏德明对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积极参与施工设计,帮助计算了几十个技术参数,参与工程设计、出厂验收、施工调试的全过程。

2012年12 月,这个项目正式投入运营。通辽地区风电送出能力增加了80万千瓦,仅2013年一年就提高了通辽风力发电25亿千瓦时。这是一个效益非常好、家家皆大欢喜的项目。投资这个项目的几家企业,几个月就收回了投资。

夏德明和同事们继续努力,先后在东北其它多个风电基地研究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区域智能稳控系统”,同时,综合利用风火联合优化控制等技术手段,2019年实现全网新能源发电量830.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了14.85%,利用率达到了98.16%,在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6个区域中名列第一,累计提高风电送出能力180万千瓦,年增加风电发电约45亿千瓦时,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风电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23.4亿元,为社会节约15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25万吨,为推进绿色发展,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项目也得到了国家能源局、自治区政府以及发电企业的高度认可。夏德明也有了很大收获,申报获批了3个发明专利。2018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通辽地区资源优化配置是夏德明入职以来参与的比较重大项目,他的贡献还有很多。2012年,呼伦贝尔地区500千伏海北变投运后,伊穆直流工程送端系统网架结构仍然很薄弱,仅仅通过同杆架设的500千伏双回交流线路和1回直流线路与主网相连。一旦同杆架设的500千伏双回交流线路故障跳闸,如果不能快速精准的实现送端系统电源、负荷平衡,将导致伊穆直流闭锁,系统失去送端400万千瓦电源,呼伦贝尔电网将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

为最大限度提高伊穆直流送端系统故障方式下运行成功概率,夏德明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缜密的分析计算,提出将稳控装置调制直流功率的方式由此前的分档调节改为数字化连续调节。直流的辅助控制系统类似于由原来的手动挡驾驶升级为无极变速,系统运行更加精准平稳。同时他还提出了优化伊穆直流极控系统频率控制功能参数的措施。他的建议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认可并最终付诸实施,有效保证了伊穆直流的运行安全。

2017年冬季供暖期,丹东地区大量火电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火电机组上网功率可以减得很低,提高了低谷深度调峰能力,为风电提供了更多的发电空间。但在最初的调度运行中,却出现了地区受电断面超安全限额的问题。既要充分发挥电网调峰能力,又要守住安全红线,夏德明会同国网辽宁电力调度中心研究对策,临时安排丁家变电站220千伏母线分裂运行。这个运行方案不仅确保了电网安全,同时也释放了丹东地区机组低谷30万千瓦以上调峰能力,仅此一项即为全网风电接纳创造了30万千瓦以上的空间。

作为公司的专业技术骨干,夏德明先后参与了10多个公司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提出了20余项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新能源接纳能力的实用新技术、新思路,在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片让职工成长成才的沃土

入职国网东北分部(原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才13年,就取得如此丰硕的技术成果,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夏德明说,我由衷地感谢我的企业、领导和同事们为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提升个人能力、发挥个人才学、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在这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这里已经成为职工成长成才的沃土。在国网东北分部大厅正面,有一组铜制人物雕像。这组雕像10个人,是以2010年东北电网十大道德模范为原型雕塑的。为依然健在的先进人物塑像,这在辽宁甚至全国也不多见。在采访夏德明时笔者也有这个感受,夏德明的领导、同事、下属说起夏德明工作和事迹津津乐道,为公司出现夏德明这样的先进人物由衷地高兴。

参观技术创新获奖成果展

国网东北分部积极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在国网东北分部的大厅右侧,有个占地几百平方米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三年来,国网东北分部职工技术创新获奖成果都展示陈列在这里。在多达近百项的科技进步奖、专利成果奖、职工技术成果和“五小”成果展览中,有获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金奖的“高大上”成果,有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协会二等奖获奖成果,也有用类似电热毯解决电缆隧道潮湿问题的“五小”发明。展览厅的中间竖立着3幅职工技术创新带头人的大幅照片和简介,四周是各项创新工器具的实物或者模型。

这样规模的展览已经是国网东北分部举办的第二次。国网东北分部有三年一次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制度,有“职工科技进步奖”“专利成果奖”“职工创新成果奖”“五小成果奖”等鼓励创新的奖励制度,每次职工申报创新成果的项目都多达上百项。

国网东北分部调控分中心还有被辽宁省总工会和国网东北分部工会命名的3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这又是为职工展现聪明才智、创造新业绩搭建的平台。

新入职的职工无论学历多高,都会有严格的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计划,老职工每年也都会有针对岗位不低于200学时的网络大学课程培训,调度、检修、水工等等一线专业的新同志依然会有一位师傅指导他们的专业工作,负责他通过见习期满的技术和安全规程考试。

多年来,国网东北分部积极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竞赛活动,承办了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暨东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能大赛,一个“提素质、争先锋、比贡献”的劳动热潮正在国网东北分部形成。正如国网东北分部工会主席王韬所说,“知识工人有力量,他们是国网东北分部发展的脊梁。”为建设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高素质职工队伍,国网东北分部大力推进职工队伍建设改革,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2020年3月,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国网东北分部的领导班子已经开始了2020年的第一次干部人事调整,为全面复工复产,夺取“双胜利”提前排兵布阵。和2019年调整的83名机关干部一样,这次得到提拔任用的更多的是来自生产技术岗位的年轻同志。

每年除夕,国网东北分部的领导总会给调度运行值班人员送去春联、“福”字、饺子,送去对一线劳动者的祝福。每年的劳动节,分部领导都会和劳模面对面座谈,对劳模进行慰问。这些“老”的传统依旧在国网东北分部延续。

2020年1月14日,国网东北分部六届一次职代会暨2020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网东北分部党委书记、主任张福轩聘任了8名主任联络员,这些人可直接向“一把手”建言献策,这是国网东北分部为职工当家作主搭建的又一平台。

夏德明就是在这种机制中成长、进步,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传承着这种机制。国网东北分部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处岳涵说,夏德明自己进步的同时也在积极为他们处的每一个人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如向领导汇报工作,这是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夏德明会让处里的每一位同志轮流汇报;而上报科技成果时,尽管夏德明做了主要工作,但署名时却把自己排在后边;夏德明的科技成果获奖了,他要拿出一部分奖金分给处里的同志,他说这是大家的功劳。

近期,国网东北分部工会正式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作为试点工作之一,夏德明正在筹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即将东北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专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结成“同盟”,集中东北区域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各单位的技术难题,让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力量。

供稿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


相关新闻

  • 222021.02

    一个逐梦电网的清华博士——记全国劳动模范、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夏德明

    一个逐梦电网的清华博士——记全国劳动模范、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夏德明

  • 102008.09

    32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张旭

    见到32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张旭,说明我们的来意,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同学中比我干得好的人还有很多呢!我只不过是机遇比较好,选择了中国网通这个和社会各....

  • 102008.09

    32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张旭

    见到32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张旭,说明我们的来意,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同学中比我干得好的人还有很多呢!我只不过是机遇比较好,选择了中国网通这个和社会各....

  • 032020.12

    冉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经过层层推荐、评选,中航重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冉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受邀参加了现场表彰大会并接受表彰。冉兴,1968年8月生,苗族。1990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铸造专业,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在读。现任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扎根三线航空坚守航空报国初心30年来,兢兢业业,...

  • 032020.12

    热烈祝贺刘霞校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清华大学博士校友刘霞荣获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于2020年11月24日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刘霞,1970年生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1993年在兰州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潘际銮院士。现任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技术发展处副处长,资深焊接工艺技术专家。多年来,她带...

  • 252020.11

    谢邦鹏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主任兼数据管理组组长谢邦鹏....

  • 032020.12

    龙卫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中建西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卫国(1987-1989硕,土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042020.12

    致敬劳动者!东方电气集团赵永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赵永智(清华大学1984级工程力学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012020.12

    中海油服尚捷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在此次大会上,中海油服油田技术研究院院长尚捷(1999级博,精仪系)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并接受表彰。尚捷于2007年加入中国海油,投身于我国高端石油钻井、测井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推动我国石油钻井能力提升的关键装备——随钻测井和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被誉为摘下现代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明珠”的人,一举打...

  • 142020.12

    全国劳动模范雷丙旺:“大国重器”的守望者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雷丙旺(2012级博,机械)获得2020全国劳动模范荣誉。雷丙旺经常说,“选择这份事业,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扎根边疆,潜心武器装备关键材料科研生产核心领域,带领团队完成我国极端制造的“大国重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