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家巧夺天工的画笔,探索清华园人才辈出的奥秘”。巨幅国画长卷《以身许国图》原作(220x1400cm),诞生于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名家绘清华》大型主题书画创作展示活动,作品以万里长城和祖国大好河山为背景,生动刻画了国家表彰的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中十四位清华校友“我愿以身许国”(王淦昌语)的豪情壮志,组委会委托时任中央美院讲师、“全国百位杰出青年画家”之一的毕建勋先生创作定制,现收藏于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校史馆显著位置专门展示,被誉为体现清华人文精神的“头号文物”。
“我学的是核科学,就应该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边远不边远,无所谓。我完全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不去最艰苦的地方,谁去?”陈达院士的这句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汤晓斌永生难忘。陈达院士是汤晓斌的博导,也是一位“采摘”蘑菇云的勇士。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时,学校领导曾劝说陈达留校任教。但年仅26岁的陈达还是选择隐姓埋名,去往马兰基地。陈达(清华大学工程物理...
8月25日,2025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5位清华人,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吴嘉敏、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胥蕊娜、材料学院教授宋成,以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闫浈与徐和平。获奖人简介生命科学领域闫浈(2011级博、2016-2018博士后,医学院)闫浈,女,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2011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清华大学、普林斯顿...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肖百龙、医学院教授程功、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土木工程系长聘教授冯鹏,以及博士后校友、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等6位清华人。王光宇是今年最年轻的获奖人,也是“科学探索奖”首位90后获奖者。
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荣获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3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2人。清华大学2位教师2位校友光荣上榜,其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方璐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清华大学1982级校友、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清华大学1991—1993博士后校友、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
2020年12月下旬,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院士和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带头人、1950级土木系校友陈厚群院士名列其中。
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2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3人。清华大学5位教师2位校友光荣上榜,其中,1952级校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戚发轫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院士和清华大学机械系长聘教授李德才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清华大学医学院长...
日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中国·AI盛典》活动同时启幕。盛典揭晓10位“2025年度AI人物”、1项“年度AI创新应用”,展现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实践、丰硕成果及广阔前景。据清华校友总会初步统计,3位清华人当选“2025年度AI人物”,他们是:智谱首席执行官张鹏(1998级本、2002级硕、2018 级博,计算机),现任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研究领域包括...
1 月 15 日,纪念核工业创建 65 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71 名“核工业功勋榜”上榜人员及家属代表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共有28位清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