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身穿“孔雀蓝” 胸怀“强军梦”——记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

2024-01-31 | 王裴楠 魏寅 |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4年01月30日 |

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成为军队文职人员时,白晓颖已是国内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她当时正任教于清华大学,获得过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还曾荣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

2019年,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面向社会广泛延揽人才。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是数据、是智能,而这不正是我的专业领域吗?白晓颖不愿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她如愿穿上“孔雀蓝”,正式成为军事科学院的一名文职人员,来到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工作。

“军队文职人员无论硕士博士,都要自觉当新时代强军事业的勇士。”从入职那天起,白晓颖就急切地更新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努力完成身份转变、角色转换。

她的书架上,除了科技著作,还有越来越多的军事书籍。有时,工作结束已是深夜,她又开始不知疲倦地进行军事知识“补课”,阅读大量资料,撰写学习笔记。

“白老师下载了大量的文献资料,3个多月借阅了近百本各类文献资料,那是我好几年的借阅量。她的同事说。

春夏之交,白晓颖一行来到戈壁大漠的边防某部。她们深入指挥所、测试站、控制室一线,与官兵面对面座谈交流,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为部队网信系统建设、数据资源使用等方面出谋划策。

她策划开展“数智砺战”系列活动,带领科研骨干深入一线作战部队调研数据需求,了解数据使用情况,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为部队既送资源、送数据,又给方案、给技术,被部队官兵认为是送来了“及时雨”。

“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诗,是曾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叶剑英元帅所作。白晓颖很喜欢这首诗,“搞军事科研就是要勇于攻关,不论多难,都要有‘苦战能过关’的信念”。

2022年年底,白晓颖领受了某网信建设任务,挑起总工程师的重任。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要把多个系统、不同型号的设备集成一体、共同管理、共享信息。此外,在进行数据和应用迁移、升级、适配的同时,还要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可谓难上加难。

那段时间,白晓颖每天清晨就进入工作状态,协调处理各类问题,直到深夜才能休息。有的项目推进遇到瓶颈时,她就鼓励大家说:“逼一逼是能做出来的。”

“项目经常会遇到瓶颈,但有她在,我们都特别踏实!”一名团队骨干成员说。

8个多月时间,攻克了数不清的各类难题,数十个单位的系统无感迁移到同一张网,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圆满完成。

“白晓颖给我们的科研工作注入了一股清流。”军事信息科学研究中心领导称赞说。

“这个会议的视频推荐你看看,估计对你的课题有启发”“这本书建议你读一读,应该对你正在写的报告有帮助”……从研究室领导到新入职研究生,与白晓颖共事过的同志几乎都收到过她的“微信推送”。

“白副主任经常能联系到国内顶尖的学术专家,她从不吝惜自己的学术资源,主动帮忙解决难题。”某研究室主任介绍,5年来,白晓颖先后联系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来单位交流作学术报告。

白晓颖还特别提出,组织研究生定期学术汇报。不管多忙,她都会挤出周日下午的时间,与她所带的博士生一对一交流,“谈学术、聊生活、谈未来,每周我们都特别期待!”她的一名学生笑着说。

让同事们更佩服的是白晓颖的学术洞察力。某天,又到了白晓颖定期组织的学术会议时间。她和大家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她发言不多,却总能直指要害,不少难题随着讨论的深入迎刃而解。

“参加白副主任组织的学术会议,更像是参加‘毕业答辩’,不下一番功夫可过不了关!”同事感慨道。“数据核实了吗?”“测试验证了吗?”……白晓颖“犀利”的提问,经常让准备不充分的人坐立难安,甚至汗流浃背。

起初,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她对待科研太苛刻,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压力”。对此,白晓颖的看法是:“军事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要凭想当然,也不要说差不多,否则可能带来血的代价。”

白晓颖认为,军队人员的最高荣誉不是牺牲、不是奉献,而是胜利。她始终以备战打仗为牵引,瞄准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急需,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团队集智攻关。

“越是深入研究,越觉得科技赋能战斗力任重道远。这已不是一种紧迫感,而是一种危机感。”白晓颖说。

前不久,在某重大专项课题竞标中,白晓颖作为军事科学院代表,与其他军地人员组成联合项目组。她特别强调注重“军事需求”,定下向战胜战的基调和标高,赢得了军地单位的一致认可,为项目的最终胜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5月召开的第四届军事大数据论坛上,作为论坛负责人的白晓颖,以军事大数据综合治理与融合应用为主题,与军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适应未来战争军事大数据建设的热点难点、发展趋势,受到广泛关注。

不少年轻同志谈到,白晓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精神的磁场”。“从某研究机构组建时的深入合作,到跟随她加入军队文职人员队伍,对我来说她不是领导,而更像是我的人生导师!”一名同事说。

近年来,在白晓颖的影响带动下,一批高层次人才先后追随她加入“孔雀蓝”方阵,并在完成重要科研任务中崭露头角。

“这是白晓颖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曾经负责文职人员招考的领导说,近年来,军队文职人员比重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走进军队,为军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 312024.01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白晓颖——锐意创新 逐梦强军

    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大步走进数据研发中心,开始了新一天的军事科研探索。自2019年加入军队“孔雀蓝”方阵以来,白晓颖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推动解决网信体系建设、数据资源治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数据赋能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攻坚克难挑重担白晓颖对国防科技事业的选择并非偶然。出身于军工家庭的...

  • 312024.01

    为科技赋能战斗力创新攻关——记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

    初冬的一天下午,伴随嘹亮的军号,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快步走进实验室,开始了紧张的科研攻关。曾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白晓颖,2019年来到军事科学院,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白晓颖不仅完成了从地方科研人员到军队科研工作者的转变,还推动解决了网信体系建设、数据资源治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数据赋能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052021.08

    为国铸盾的“人民英雄”——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颁授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入伍30年来,陈薇致力于生物安全防御应急疫苗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研发体系建设和重大品种创制及转化应用,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筑起一座生物防控坚盾。1...

  • 092021.09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闻令即动 不负使命

    去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陈薇带领团队作出重大贡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闻令即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

  • 132016.04

    社科学院分会

    清华校友总会社会科学学院分会简介 泰戈尔有言:“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

  • 222009.10
  • 072022.01

    庆祝李政道先生95华诞暨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活动举办

    2021年12月30日上午,“艺科日新 与时偕行”——庆祝李政道先生95华诞暨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活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活动以学术研讨会的交流方式,回溯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廿年发展历程,共话学科创新之路。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李可染画院等专家代表,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

  • 292020.06

    陈薇团队新冠病毒抗体研究获突破 发现有望让“鸡尾酒”疗法更高效的中和抗体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中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

  • 082017.05

    社科学院新老辅导员座谈会顺利举行

    2017年4月29日下午3点半,社科学院新老辅导员座谈会在明斋221会议室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研工组组长张丹、3位曾经担任过辅导员的校友和近2....

  • 022018.05

    社科学院举办新老辅导员座谈会

    4月28日下午两点,社科学院新老辅导员座谈会在明斋315会议室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党委副书记李颍、学生组组长戎珂、前研工组组长于洪军、党办教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