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都兴武:清华走出来的“知本家”

2009-03-31 |

  如果说都兴武的创业“起点高”,甚至“水到渠成”的话,那后来创业的艰难与波折,则有些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说都兴武“起点高”,是因为他师出清华。1984年,都兴武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取得工学学士学位。曾以品学兼优的成绩留校任职,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并担任过校团委副书记、系党委副书记等职。

  说都兴武“水到渠成”,是因为都兴武所走过的路,为今后的创业作了“铺垫”。19943月,受清华大学派遣,都兴武到香港从事西方橡胶机械、橡胶成型技术及橡胶成型模具的研究。

  或许是偶然的机缘,或许是“高人指点”,20013月,都兴武怀揣20万元,从香港经广东沿海带领橡胶机械行业的5名精英前来衡阳创业,成立了衡阳华意机械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回忆这段经历,都兴武并没给人以“少年得志”的感觉,他说,我只是做了我想要做的事。

  创业之初,公司租用了衡阳市叉车厂的一个车间,当时员工只有12人。主要从事橡胶注射成型机的技术研发,零部件加工依赖外协。

  应该说,2004年是都兴武生命中的重大转折点。这年3月,他以整体打包价收购了衡阳市仪表机床厂。“华意”实现了“华丽转身”——公司固定资产增加到4800万元,拥有员工236人。到了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上缴税收620万元。2007年,公司还被珠晖区政府、衡阳市银行业协会评为“珠晖区十大纳税企业”、“守信用企业”,并连续三年被衡阳市机械协会评为“先进单位”。

  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都兴武的“创业史”目前只有八年。对“八年创业”的苦乐,都兴武说,这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公司刚刚启动运作之时,白天他带领5位工程师,跑外协加工,从产品铸造到零部件加工,谈合同、签协议,对重要零部件进行现场跟踪。晚上,和工程师、装配工同下车间,检验零部件,装配机器,调试机器,天天起早贪黑、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每天晚上11点才离开车间,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的概念,也没有节假日。创业初期,公司没有一台机加工设备,哪怕是一个很小零部件需要返修。资金呢,更是捉襟见肘。

  ……

  收购衡阳市仪表机床厂,无疑是都兴武的“第二次创业”。公司先后投入上千万的资金,增添了加工中心、大型立车、数显镗床等高精尖机加工设备,在改建油漆车间的同时,增加投入20万元添置了环保型油膜处理设备、水封除尘设备,扩建了一幢近1800m2的钢结构装配车间,修缮了机加工车间、仓库、车库、食堂及办公楼……

  “华意的做大,靠的是技术创新,知识的力量此时是如此的神奇。”都兴武有些庆幸地说。如今,华意已拥有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专利,还有3项核心技术正在申报专利之中。

  作为从清华走出来的“知本家”,都兴武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到衡阳创业之前的2001年,他就获得了香港居民身份证。从北京到香港,再到衡阳,都兴武的“路线图”,是从大地方到小地方的“下行线”,而其事业蓝图呢,却是一条铺满阳光的“上行线”。(李柏芳 赵宏勇 周德明)

转自 衡阳日报 2009年3月2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