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九旬院士申泮文的科学发展观

2009-07-02 |

申泮文,19169月生,祖籍广东省从化县人。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现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091月当选“2008年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科学发展观”并不是空中楼阁,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就是科学发展观,我们根据一件事物科学本质的发展规律,去推动这件事物的健康发展,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位老教授精彩的演讲引得师生们掌声不断。

  近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93岁的申泮文教授为化学学院党员师生作了题为“实践化学及高等化学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报告,畅谈了自己作为一名化学科研人员、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学习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体会。

  一、化学学科也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申泮文院士说:“自从2003年党和国家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我就在认真学习,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十分拥护党中央的战略指导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结合工作实际,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愿意与老师同学们分享,我们一同进步。”“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也是这样,未来的化学,'三驾马车'不可或缺:一是实验技术,这也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思想;二是量子化学;三是计算机化学。只有这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化学的科学发展。”

  二、发展化学事业,努力造福人民

  申泮文院士谈到:“化学已经进入严密科学时代,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改革化学教育体系,改造化学教育课程设置系统,推动化学由单纯实验科学向着严密科学发展。”化学与各个学科交叉紧密,有能源化学、原子核化学、农业化学、材料化学等诸多交叉学科。化学科学应该与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新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他表示,作为一名从事化学教学、科研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素质,更应当自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精良的实验方法,懂得如何去为人民谋福利,做人民的好化学家、好教育家。

  三、不断实践,新教材中编入“科学发展观”

  新世纪以来,申泮文院士已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目前仍致力于组建一支由老中青三代教师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以便更好地开展化学教育。近年来他领衔的基础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化学学院实行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共编撰本科生教材2732卷册,教材成果获得市级一等奖;将本科生基础课“化学概论”打造成为国家级精品课,并将课程整套教材《近代化学导论》赠送给学生,而费用均由该教学团队负担。

  “我们这套《近代化学导论》教材第二版的最后一章为'化学的科学发展观',同学们会在期末的时候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这套教材的创新点,教材再版发行,也体现着'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关于这门课程,申泮文院士承诺要给学生“三包”服务,一是包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化学的概况;二是包学生上过这门课之后觉得化学有趣;三是包学生在总体了解化学之后,能够对自己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规划。

  “四年前,我们党有过一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觉得那是一次思想动员,是让我们端正态度,来完成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相辅相成,就像一声战斗动员令,号召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完成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

最后,申泮文院士引用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的经典名句来结束他的精彩报告:“希望我们全体党员能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转自 教育部网 2009年4月1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