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38岁挑起中国水文地质调查的大梁,“越是没人去的地方,我越是感兴趣”

2019-08-12 | 来源 公号“中国科学家”2019-08-08 |

他曾说:“越是没人去的地方,我越是感兴趣,越是空白的领域,越是能有收获。”

终其一生,不惧险难,上下求索,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国土,用赤子之心报效家国,用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为中国的水文地质事业写下了一段不朽篇章。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

陈梦熊(1917-2012),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书香门第勤治学,赤忱丹心报祖国

陈梦熊出生于六朝古都南京。其父为江南名士陈金镛,共育子女十人。由于兄弟姐妹年龄差距较大,父亲顾及不暇,陈梦熊不到六岁就由三姐陈郇磐抚育。

陈郇磐是一名音乐教员,同时是一名教育改革家,曾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等人组织教育改革研究会,并协助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虽然家境不算富裕,陈郇磐还是送陈梦熊到当时南京较为有名的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及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读完小学和中学。在金陵中学,陈梦熊接受了体系严格的英文教育,学校将《天方夜谭》《林肯传》以及当时发行量很大的英文报纸作为教材,让他受益终身;同时,他还是学校里的足球门将,身体素质不错,为他后来艰苦的地质探索生涯打下底子。

1930年全家福,前排左一

陈梦熊的三哥陈梦家是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新月派诗人。兄弟之情深厚,经常书信往来,陈梦熊的书信他都要批改,划出错别字和赘述的语句,再寄回去,陈梦熊后来的理论研究著作硕果累累,与三哥陈梦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938年,陈梦熊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修地质专业。

回忆起那时,他说当时东北被日军占领,国家急需石油、煤炭、钢铁等资源和物资,号召开发大西北。他一心想为国家出力,就这样作出了坚定的选择,并且为之奋斗了一生。

漫漫地质考察,上下而求索

1942年,陈梦熊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中央地质调查所。他潜心向学,恪守着地质所前辈丁文江所说的“出门必须步行,爬山必须爬到顶峰,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险路”的师训,陈梦熊开启了他的地质考察研究生涯。

入职地质所留影

20世纪40年代,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作为地质考察人员,不光要长期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临土匪劫持的生死考验。1944年,陈梦熊的同事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一行三人便在贵州遭遇土匪,被残忍杀害。国家贫瘠,局势动荡,人心昏沉,更需要有识之士坚定不移,力挽狂澜。痛定思痛,陈梦熊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地质考察工作中。

中央地质调查所位于重庆的所址

入所的第二年,他被派到兰州,参加刚建立的由王日伦先生领导的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工作。

1945年,陈梦熊作为年纪最小的队员加入祁连山地质矿产考察队,第一次进行野外科考,最终成功从西宁横穿祁连山脉进入河西走廊,获得了祁连山一带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的一手资料。

1946年,陈梦熊追随中国地质编图先驱黄汲清先生,负责西北地区地质图编图工作。黄汲清对工作要求极为严格,有时黄汲清发现重大错误,就毫不留情地在图面上画一个大叉,严厉地说一声:“重画!”陈梦熊有时也会面红耳赤,下不来台。正因有如此严师,他协助完成中国第一幅1:3000000地质图,并掌握了全套的编图方法与印制技术,为后来从事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工作积累了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地质部门重新拆分组合,陈梦熊与所里大部分人员从南京来到北京,他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天成、宝成铁路工程的地质勘测工作。宝成铁路线考察时,陈梦熊任主任工程师兼分队队长。

1948年陈梦熊在地质调查所楼前,远处二层小楼为图书馆,楼上是阅览室和区域地质研究室办公室

秦岭绵亘,地质条件复杂,为了保证建筑稳定性和线路安全性,陈梦熊反复考察,不惜人力,不惜改动既定方案。如白水江到徐家坪线路,原定线路在江右岸,但江右岸地质条件不合格,他便果断改道江左岸。历尽艰辛,陈梦熊完成了我国第一条横跨秦岭的复杂山区铁路新线勘测任务,这为我国后来的铁路新线勘测工作提供了范例。

陈梦熊摄:宝成队野外勘测照

领导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

1955年,陈梦熊接到一项新任务,在全国负责开展首次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从此开始了以前从未涉及的水文地质新领域。

水文地质学是从苏联传入中国的一门地学新兴分支,是研究地下水的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基本规律、测量方法,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当时国内正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一下子要领导和完成如此庞大、陌生、繁重的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经历战乱后正在恢复经济建设,亟需了解水资源状况,以支持城市建设、农业发展。从此,陈梦熊的科研开始“从头学起”。需要“从头学起”的不止是陈梦熊,还有中国的水文地质学。7

克利门托夫赠送给陈梦熊书稿的亲笔签名及俄文赠言与中文翻译

陈梦熊将条件恶劣的柴达木盆地选为试点,组建青海省第一个近百人的水文地质勘查队,经过一年的考察,不仅找到水源,还完成冷湖地区1:200000两个图幅的普查任务,同时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区域水文地质文章《柴达木盆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柴达木工作开始以后,地质部逐步在各省开展水文地质普查工作,陈梦熊负责各省检查组队情况的工作,经过努力,到50年代末期,水文地质普查已经成就斐然。

1958年,根据普查结果,陈梦熊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幅1:3000000中国水文地质图和第一本专著《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概论》;1959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利用本国资料写成的《实用水文地质学》;60年代,参与编制了我国最早按自然单元编制的小比例尺图系(1:1000000)黄淮海平原与松辽平原的水文地质图系,该项工作还获得了1978年科学大会奖。

1973年,周恩来总理作出要加快清查全国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指示,由于任务十分艰巨,陈梦熊等人花费了许多心血和汗水,做了一个庞大的规划:组建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

这是一个涉及上万人的庞大工程,部队组建完成后,陈梦熊成了普查部队中不穿军装的专家。此后几年,由陈梦熊“统领”的普查部队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大大推进了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进程。

从1955年开始参与主持全国水文地质勘测工作,一直到1984年工作全面结束,陈梦熊前后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查清了我国主要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填补了中国大面积的水文地质资料空白,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

1980年9月陈梦熊(中)参加泰国联合国教科文会议,与水利部,地质部外事局同事合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梦熊开始专门致力于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系统与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他首次提出了环境水文地质学这一新学科;引进了地下水系统理论;参加了国际水文计划地下水系统研究专题组……

多年来,陈梦熊共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包括英文论文20多篇,并完成两项国际合作课题。他遍访多国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与国际相关协会、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

陈梦熊作为我国水文地质学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不但爬过无数高山、趟过无数河流,更曾行走在大漠戈壁、雪峰冰川、沼泽泥潭,甚至荒无人烟“生命禁区”。

他说,越是没人去的地方,我越是感兴趣,越是空白的领域,越是能有收获。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代徐霞客”。

陈梦熊在寓所书房工作

70多年的地质生涯中,他孜孜以求,探访千山万水,细数江河湖海,以一片深情守望这片热土地。

【参考文献】

1. 李娟娟. 跋涉者的歌——陈梦熊传[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

2. 范宏喜. 万水千山总是情——献给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梦熊先生[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第1期

3. 李晓平. 双足踏尽天涯路——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J]. 今日科苑,2002年第4期

4. 顾春雨. 敢登高峰——记浙籍地质学家陈梦熊[J].今日浙江,2006年第7期

5. 刘立仁.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中科院院士、水文地质学家陈梦熊[J]. 北京观察,1999年第7期

6. 周国勇、邵肖梅、潘琼英. 科学界的“当代徐霞客”——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陈梦熊[J].绍兴日报,2007年10月18日

7. 张尔平. 陈氏弟兄梦熊与梦家[J].人物,2008年第8期

8. 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成果《山水人生——陈梦熊传》

9. 本文配图均来自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站


相关新闻

  • 302022.06

    中国水文地质学科的奠基人——王大纯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72013.04
  • 122019.04

    88岁院士个人捐资360万元,只为“留善安”

    11日,已届88岁高龄的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个人捐资36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 “卢耀如生....

  • 082021.12

    梅贻琦:危难时期挑起大梁的清华校长

    今年12月3日是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就任清华大学校长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梅贻琦先生以短短15分钟、不足1800字的就职演说,告诉了清华学子们抗日救国的道理。

  • 042019.11

    “喀斯特卢”:捐出360万报答29块5

    “生当强国好奉献,死应报民留善安……”近日,88岁高龄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捐出个人积蓄360万元,设立基金奖掖后学....

  • 222016.0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大事记

    1月19日 长沙临时大学商承教育当局,决定迁往昆明。1月27日 常委会决议:本校迁移昆明时规定学生步行沿途作调查、采集等工作,且借以多习各地风土民情,务使迁移之举本身即是教育。惟女生及体弱经医生证明不能步行者...

  • 132022.06

    中国科学院院士於崇文逝世 享年98岁

    於崇文院士逝世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12日5点15分逝世,享年98岁。於崇文,男,1924年2月15日生,浙江宁波人,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於崇文于1944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2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80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

  • 232021.04

    西南联大1938级校友柏世藩去世 享年103岁

    原昆明五华中学(现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校长、西南联大1938级校友柏世藩,因病于2021年4日18日去世,享年103岁。柏世藩(曾用名柏克),1918年11月16日生,云南峨山人。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化学工程系,1943年毕业。1949年进入昆明五华中学(现昆明市第十二中学)工作,先后担任教务主任、校长、教研组长等职。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直到1986年7月68岁时才退休,超期工作8年之久。柏世藩先生从教40余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

  • 262018.06

    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翁文灏和他的时代

    翁文灏这个名字,今天的人很难想象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曾经代表了一个学术的高峰,在中国地质学,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 292016.0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

    1月19日 长沙临时大学商承教育当局,决定迁往昆明。 1月27日 常委会决议:本校迁移昆明时规定学生步行沿途作调查、采集等工作,且借以多习各地风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