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豪门公子刘国鋕放弃美差闹革命

2013-12-02 |

身世:

  刘国鋕,《红岩》小说中刘思扬的人物原型。出生于四川泸州的一个豪门望族,并且成绩优异,还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当时,刘家共有几十口人,遍及工、商、学各界,在四川有权有势。

  革命事迹:

  因参加革命,刘国鋕被敌人逮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五哥刘国琪两次拿重金赎他出去,敌人只要他在悔过书上签字。他面对哥哥流着泪摇着头说:“要释放必须是无条件的!”在赴刑场的路上,刘国鋕慷慨激昂吟诵在牢房里没有写完的诗:“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牺牲时,年仅28岁。

  到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参观,你可能看到过一部实景话剧:一位年轻人被敌人关押受尽折磨,但面对家人重金救赎,却两次拒绝了,最终英勇就义。

  这部实景话剧叫做《森林作证——风雨歌乐山》,剧中的这位主人公,就是富家公子刘国鋕,《红岩》小说中刘思扬的人物原型。

  身家 豪门最受宠的幺儿

  “富家公子”刘国鋕的家境殷实、有权有势,但究竟殷实到什么程度?

  66岁的刘以全是刘国鋕大哥的儿子,现在仍然住在泸州,父亲和大哥常给他讲刘国鋕的故事。刘以全说,刘国鋕的父亲任过泸州济和发电厂董事长,家里有十一个子女,男七个、女四个,刘国鋕是大家庭中备受娇宠的幺儿。当时,家里不仅财产丰厚,而且还持有发电厂的股份,是名副其实的富豪。

  “七七事变”爆发后,各地掀起抗日救亡活动,成都建国中学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最活跃的学校之一。1936年,刘国鋕进入建国中学读高中后,听了不少抗日演讲,参加了一些集会和读书会,这使他眼界大开。

  上世纪40年代,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的刘国鋕加入学生进步组织,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 放弃留学和“美差”

  1944年刘国鋕大学毕业,家人希望他到国外继续深造,还为他揽了一份政府部门的“美差”。刘国鋕却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到云南陆良县的一所中学任教。

  云南陆良县,当时只是一个民族杂居、连电灯都没有的地方。一个富家公子跑到“不毛之地”去,在亲友看来,简直就是“荒唐、怪诞”。

  刘国鋕一面教书,一面发展党组织,直到1947年才受组织调遣回到沙坪坝,担任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公开的身份是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资料室工作人员。

  后来,刘国鋕到《商务日报》当记者。国民党在昆明杀害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朴的血案发生后,他成功组织了重庆各学校学生走上街头示威,还以刘钢为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略论闻一多先生》的文章。

  被捕 遭受酷刑一言不发

  194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刘国鋕不幸被捕,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红岩》小说中的徐鹏飞)欣喜若狂。

  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档案里,保存着一份询问笔录。

  徐远举问:“你这万贯家财的少爷,家里有钱有势,你有吃有喝,闹什么共产党?你要知道,这共产是闹不得的,要坐班房、挨杀头的。”

  刘国鋕没有吭声。徐远举又问:“你的上级已经将你出卖,否则,我们不可能把你抓住,今天让你来,就是看你老实不老实。如果不老实,只怕你的皮肉细嫩,吃不消。”

  刘国鋕回答:“既然我的上级已将我出卖,你们什么都知道,又何必来问我呢?你问我,我什么也不知道。”

  徐远举等人认为这个文质彬彬的少爷,很快就会招供。但在酷刑面前,刘国鋕一言不发,徐远举只得将他投入监狱。

  营救 市长曾请网开一面

  刘国鋕被捕后,刘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营救,还动员方方面面的关系向军统局施压,要求放人。

  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重庆市参议长胡子昂等官员打电话、送信函给徐远举,请求对刘国鋕“网开一面”、“个案处理”;刘国鋕的一位宗亲哥哥、四川经济交通厅长刘航琛,也密电何应钦,务请刀下留人。

  为了营救刘国鋕,家人还把他的五哥刘国琪从香港请回来。刘国琪是时任四川建设厅长何北衡的女婿,在香港开公司做生意,但他两次营救,都被刘国鋕拒绝了。

  第一次,刘国琪从香港带回许多礼物打点,还专门送给徐远举一个纯金香烟盒、一只劳力士手表和其他礼物。徐远举同意放人,但提出“必须在报上发表声明,退出中国共产党组织”。刘国鋕得知徐远举的条件后,含泪拒绝。

  19497月,刘国琪从香港带来一张空白支票!他提出:要多少填多少,刘家只有一个要求,降低条件放人。徐远举提出必须写悔过书,刘国琪考虑到弟弟的倔强性格,同意代写悔过书,让弟弟签字,徐远举这才答应。

  刘国鋕一看到五哥,立即问:“五哥,我要的全家福带来了吗?”看到全家福,刘国鋕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除了想念长辈兄妹,还有一起身陷囹圄、生死未卜的未婚妻曾紫霞。五哥一再苦劝,但刘国鋕不同意在悔过书上签字,表示:要释放必须是无条件的。这样,第二次营救也失败了。

  遇难 临刑前吟诵就义诗

  19491127日,当刽子手冲进白公馆,提押刘国鋕时,他正伏在牢房地板上写诗。特务不由分说,上前将他架出牢房推向刑场。

  在赴刑场的路上,刘国鋕口头吟诵了他在牢房里没有写完的诗。解放后,根据脱险志士的回忆和特务交代,这首诗被记录在案,被称为“就义诗”。

“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记者 蒋艳)

转自《重庆晨报》2013112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