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陈寅恪佚信中的厉鼎煃

2013-10-25 |

○周言

厉鼎煃这个名字,对于绝大部分人,都太过陌生,其人生平材料也少,仅有的著作也大多湮没不传,但此人绝非可以忽视的人物,其在民国学术史上自有其独立的地位,至少在契丹文研究领域,有其不容抹杀的贡献。

厉鼎煃,江苏仪征人,1907年生,字星槎,号筱通,三十年代曾任职于南京国立编译馆,后至吴淞中学任教。刘凤翥先生发表在《书品》2009年第五期上的《跋孟森和陈寅恪给厉鼎煃的信》一文,以厉鼎煃正式出版的著作《契丹国书略说》为材料,披露了孟森和陈寅恪给厉鼎煃的两封信,其中陈寅恪写给厉鼎煃的信最新版《陈寅恪集》失收,属于佚信。

据刘凤翥先生介绍,1932年厉鼎煃看到孟森发表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932年第三卷第三号《辽碑九种跋尾》一文,其中孟森指出这九种跋尾最后两种是契丹文,自己没法解读,于是厉鼎煃撰写了《热河契丹国书碑考》一文,考释这两种用契丹文写成的跋尾,随后寄给了孟森,孟森把厉鼎煃的稿子推荐给《国学季刊》编辑部,在得到编辑部决定刊用的结果后随后回信,对厉表示嘉许,信全文如下:

厉君著席:

奉教得读大著,为契丹文字开一线曙光,精心探讨,极佩,已商敝校社刊主者尽先登载矣。惟社章收稿,只赠单行本百册,别无报酬,特此声明,敬祈鉴谅。并请撰安。

孟森手上 十一月十八日

也正是因为孟森的鼓励,厉鼎煃1934年撰写了《契丹国书略说》一文,并抄录一份寄给了陈寅恪,和孟森一样,陈寅恪回信极为客气,陈寅恪的回信写在一张明信片上,信全文如下:

筱通先生著席:

大作读讫,敬佩敬佩。寅恪近年于外族语言之学,久已弃置,何况此为新发见之材料,自更不能通解。今获读新著,尤增惭恧景仰之思也。公谦特甚。请以后通讯。“师弟”之字样,万勿再用,以免令受之者惶恐不安。匆此奉复,敬颂撰祺。诸希谅鉴,不尽欲言。

弟寅恪谨复 五月廿二日

据刘凤翥先生介绍,厉鼎煃对陈寅恪、孟森来信极为看重,《契丹国书略说》正式出版时,厉鼎煃将陈寅恪和孟森的信影印置于卷首,以为增重。但刘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厉鼎煃的所知,也仅限于《契丹国书略说》前所披露的这两则材料,对于厉鼎煃则没有进一步的介绍。

需要补充的是,19401226日,《国学通讯》发表了陈寅恪写给厉鼎煃的这封信,并且附有按语,据按语推断,厉极有可能是《国学通讯》的编辑,按语称:“右函为陈寅恪先生赐书第一通,曾以影本附刊拙著之前,微有模糊之嫌,兹特重付排印,此后先生书札著作,尚当陆续刊布也。”《契丹国书略说》出版于1934年,时隔六年厉鼎煃重新将陈寅恪的信刊布,可见《契丹国书略说》中的陈寅恪信当时依旧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

厉鼎煃当时其实是《国学通讯》的编辑,所以才能“近水楼台”,在《国学通讯》上发表文章。厉不但精通契丹文,而且外文也颇为不错,曾经翻译英国人赫森的《华欧交通史》,在《国学通讯》上连载,1941220日《国学通讯》上还发表了一则有关厉鼎煃的通讯,说的是厉把家中藏书捐出,设立“国学图书馆”,据通讯介绍,其中有阮刻十三经法疏附校勘记,阮刻清经解等珍贵版本,还包括《学衡》、《国学集刊》、《国风》等杂志。

厉鼎煃所捐出的这些藏书,不仅仅透露出其治学倾向,而且显示了其曾经的职业,在就职《国学通讯》编辑之前,厉鼎煃曾在南京《国风》杂志担任编辑,并且亲自访问过章太炎,写有《章太炎先生访问记》,刊登在19364月出版的《国风》第八卷第四期。厉鼎煃如此记述他曾经访问过的章太炎:“既谒见先生畅谈亘二时许,绪论精谌,并仅铭记。先生出会客时,步履轻健,惟气喘甚,盖患慢性气管支炎。沛然问曰:‘曾见刘申叔否?’拳拳故人之思,溢于言表。继乃畅所欲言,滔滔不绝,神采愈旺。煌恐久谈劳神太过,兴辞欲去。”

当时厉鼎煃还送了章太炎一册《读故宫本王仁煦刊缪补阙切韵书后》抽印本,请章太炎指正,得到了章太炎的夸奖。从章太炎的话中可以看出,厉鼎煃和刘师培也非常熟悉,否则章太炎不会以刘师培相询。

在此之前,厉鼎煃还曾自己出资办了一份名为《集成》的杂志,以研究国学为主,厉鼎煃在前言中说此杂志的宗旨乃是“知中知外知古知今,救己救人救国救世”,感慨当今之世乃是“官不聊生,民不堪命”,因此决意振兴国学研究,这份杂志的作者包括孟森、卢前等一大批文史哲研究领域的顶尖人物,和厉常年当编辑积攒下来的学术人脉有着密切的关联。

1949年之后,厉鼎煃主要在上海活动,金毓黻《静晤室日记》1957527日记录了其和厉鼎煃来往:“上海厉君鼎煃寄来近作《辽陵石刻集录补证》一文,属为介绍《历史研究》发表,余以其中尚未充分引近年出土之契丹大小字材料,必须补充,复为寄还。请其订正,并言宜送《考古学报》发表。”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厉鼎煃1949年之后活动的唯一一则材料。

转自《中华读书报》20131023

相关新闻

  • 142016.07

    陈寅恪的自用印

    2016年5月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有标为“陈寅恪自用印”的拍品,计十四枚。

  • 022016.03

    陈寅恪的语言天赋

    陈寅恪一生中通晓的语言有二三十种之多。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自不必说,他还精通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突厥文、西夏文、中古波斯文,还有拉丁文、....

  • 112016.11

    周恩来谈陈寅恪

    在陈寅恪研究中,这则史料很重要,它直接表明当时高层对陈寅恪的评价,同时也证明以往披露的关于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情况,很快就到达了高层并在高层形成了对陈....

  • 312019.10

    纪念︱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今年适逢陈先生逝世五十周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院”)和三联书店在静园二院联合组织召开了“‘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 182016.05

    关于陈寅恪的新史料

    三种旧版书增补修订重印: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吴定宇的《学人魂•陈寅恪传》,吴学昭的《吴宓与陈寅恪》。这三本书都增补了新材料,提....

  • 262014.01
  • 172017.02

    与陈寅恪先生做邻居

    来到中山大学康乐校园的朋友,多半都要到“大钟楼”格兰堂南面的“陈寅恪先生旧居”看看。陈先生的伟大,何止“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幢房子原来叫做麻金....

  • 042017.09

    陈寅恪也幽默吗

    陈先生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而且,他的幽默是发自骨子里的。这是一种有大智慧的人、思想和学识都不寻常的人,才会具有的幽默。可以说,幽默诙谐是陈先生性情中的....

  • 122018.07

    陈寅恪的逸闻趣事

    陈寅恪到清华任教实为吴宓所荐,但梁启超与曹云祥对话情节经陈哲三教授演义出来后,颇具传奇色彩,故广泛流传。

  • 282020.05

    陈寅恪为何“苛评”中国学术

    1931年,陈寅恪在《国立清华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刊》上发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虽然不长内容却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