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张清常:君子坦荡荡

2012-05-11 |

张清常

张清常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学术成就众所周知,蜚声海内外。先生1915年在北京出生,籍贯贵州安顺。他从小就聪颖出众,博闻强记,广采博取,十五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十九岁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早年师从语言学大师钱玄同、罗常培、王力诸公。张清常从清华研究院毕业后,任教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后,朱自清先生给他写信,请他去西南联大任教。据他当年的学生回忆,他在西南联大一共开了13门课:训诂学、古音研究、《广韵》、国语与国音、国语运动史、西方学者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文字学概要、唐宋文、中学国文教材教法等,流传极广的《西南联大校歌》即是他谱曲。“他当时才30岁,是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张先生的弟子、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凯回忆道。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北归复校,张清常到南开大学担任了中文系主任。

1957年,为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被借调到刚刚创建的内蒙古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这一去就是十八年,1975年,先生才回到南开大学。直至1981年,为了分居多年的夫妻能聚首,在王力先生的举荐下,张清常调入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前身),时任外国留学生二系系主任、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生一生在不同的院校做了四任系主任。无论是学校的办学方略,科研方向的把握,还是科研方法的指导,科研成果的评估,事无巨细,先生均有自己的见解。”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赵金铭回忆,张先生在北语十七年,对科研工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垂范后世。

回忆起张清常先生的治学贡献,赵金铭如此描述:在汉语音韵学领域建树颇丰,后又长期从事汉语语音史、词汇史研究,在音义关系研究方面,贡献尤多。先生一生特别关注音乐、语言、文学三者之关系,从音乐角度看音韵,眼光独具,结论令人折服。晚年,在对《战国策》原书标点工作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时,着力研究北京的胡同,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将语言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蹊径独辟。

在音韵学领域,张先生做了突破性的贡献。“1948年,先生有一篇《中国上古-b韵尾的遗迹》。语言学界过去认为,中国从古至今只有bdg三个清音韵尾,没有浊音韵尾,但张先生论证有。在中国音韵学界,据我所知,这个结论就他一个人提出来。80年代,先生写了一篇《古音无轻唇舌上八纽再证》,论证了清初钱大昕‘古音无轻唇舌上’的假说,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张凯表示,尤其是,张先生开辟了音韵与音乐之间关系的研究,此前,还没有一位学者在汉语语音与音乐中做过这么多的研究。

1998年,先生谢世,于今已十八个春秋。然而,先生的为人,做学问的态度,展现了老一辈学人的风范,让人难忘。在张凯的印象中,张先生为人非常谦虚、谦和,没和人红过脸。同时,张先生的东西可靠、扎实,言必有据,能被反驳的东西几乎没有,这是值得当下学界深思的。

在回忆与先生的交往中,张凯提到一件小事。考上先生研究生后,张凯和师弟去先生9平方米的小屋看他,买了一兜苹果,但先生坚辞不受。赵金铭回忆,先生年近八秩时,曾有一段夫子自道:“我做到了清清白白,不怕半夜鬼叫门;生活清贫,但决不懈怠;头脑基本清醒,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事情做得未能尽如人意,但竭力以赴,有个交代,力求清清楚楚。”

“正是:君子坦荡荡。”赵金铭说。

(记者 陈香)

转自《中华读书报》201259

相关新闻

  • 272018.03

    遥望张清常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是西南联大最年轻的的教授,他是西南联大校歌的曲作者。

  • 282012.03

    坦坦荡荡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怀念赵宝煦先生

    赵宝煦先生书法作品    从师承辈分来算,赵宝煦先生是我老师的老师,是师祖。所以到我入学的时候,赵先生已经年近八十,不再开课了。但他也曾给我们作过几次讲座。有一次讲“文革”的起源,其实主要是讲“文革”与北大的关系,赵先生是亲历者,他知道的真相比较多。当时我才大二,阅历尚浅,不太能明白赵先生讲学之妙处。唯一的印象是,他声如洪钟,不急不慢,用词很平和,即使是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是就事论事,不带很强...

  • 122018.10

    西南联大不该遗忘他——忆张清常先生

    张清常何许人也?西南联大校歌的谱曲者。他1940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是当时联大最年轻的文科教授,时年25岁。

  • 242012.11

    张清常先生和不朽的校歌 ——姚曼华

     在附中时,我未上过张清常先生的课,对他的印象和认识,全部来自合唱团的活动和他作曲的三首铭刻在心中的校歌。   1944年,附中成立了合唱团,全校的....

  • 102020.08
  • 112024.04

    清华·君子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32018.07

    张清奎:坚持自强不息 修炼厚德载物

    ——写在本科毕业及研究生入学四十周年之际

  • 222021.10

    君子爱人以德——朱自清与叶石荪的交谊

    叶石荪(1893-1977),原名叶麐,字石荪,以字行,四川古宋人,是文学史上一位久已湮没的学者、心理学家。其事迹不彰,鲜有文章名世,以致人们只能从他人口中零星地获得些材料。然而,笔者近来发现,朱自清的日记中有五十余处关于叶石荪的叙述,故特将二人交往的相关史实钩沉如下。人生初相见,历久成故交。朱自清与叶石荪相识于母校北京大学,朱自清1917年由预科转入哲学系本科,一年后叶石荪考入同系,成为上下级。三十多年后...

  • 272019.11

    大哉清华,美哉君子|纪念梁启超先生清华《君子》演讲105周年活动成功举

    君子的节日——纪念梁启超先生清华《君子》演讲105周年暨第二期清华园里读经典传统文化诵读交流活动,于2019年11月23日在新清华学堂八三实验剧场成功举办。

  • 222021.10

    追忆水业泰斗许保玖:首倡“水工业”概念 主张大学培养思想家

    “经世赤子心,轻利重义,坦坦荡荡真君子;许国期颐身,投李报玖,兢兢业业大先生……”10月20日上午,百余人来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送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退休教师许保玖教授。许保玖于2021年10月15日15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