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共前行——专访1968届计算机系校友、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

2019-06-12 | 李静 张超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会”2019-06-12 |

陈静,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68届校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

陈静学长一直从事的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及信息化领导工作影响着我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进程,为金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奠定了信息化基础。他长期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标准化、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主持金融信息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负责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金融信息化的编制工作。曾为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计算机多功能会议系统”负责人,该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成功地应用于党的十三、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全国人大、全国代表大会等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

陈静,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68届校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他的奋斗生涯刻下了浓厚的时代印记,他的履历见证着国家金融科技事业的发展。回忆起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已过古稀之年的学长依然记忆犹新,谈笑间,50多年的故事浓缩成一部时代的画卷。

清华篇|扎实的基础教育受益一生

“我是1962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当时17岁。刚入学时,‘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和‘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深深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那一代同学时刻牢记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1962年,正赶上全国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饭,生活艰难。那一年,清华总共只招生了1400多人,包括陈静学长在内,成都仅有5人考入。“我记得当时南方有一些同学光着脚、用一根棍子挑着一些简单的行李就来学校报到了。”学长回忆道。

“当时一报到,学校就对困难同学给予了补助,发放了被子、床单以及过冬的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粮食定量也提高了,我从四川的28斤提高到34斤。后来,学校争取到一些粮食指标,还让给部分食量大的同学再增加一些粮食定量,令人感到温暖!很多同学个子窜高了,身体长壮了。半年后,我的体重也由刚来时的90斤涨到了120斤!”

作为当年刚入学时的班长到分专业后的团支部书记,陈静学长对清华的学习经历印象深刻:“清华非常重视基础课的教育,高等数学、物理、机械制图及工程画、英语等课程都要求很高。我第二外语还学习了俄文。老师们水平很高,如高等数学由全国概率论的知名专家周华章教授亲自教课,一下就把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来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给镇住了。再如教英语课的是一位女教授,要求很严格,上课时间多半在提问:英译中,或中翻英。经常是刚坐下又被提问站起来,强度很大。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印象最深刻的是8个礼拜的精工实习,车、钳、铣、鉋、钻、电焊、气焊等都要学,每一样学完都要考试呢。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再就是学习机械制图及工程画,我记得当时经常要很早去抢占有绘图桌的教室位子,以完成机械工程制图的作业。”

除了学习,学校还鼓励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十分注重体育锻炼。“我终生难忘的是,清华居然有摩托俱乐部!每学期大家自愿报名,参加选拔考试。我通过了笔试和自行车考试,参加了摩托车培训。事后还被留在了摩托车俱乐部担任教练。后来俱乐部主任推荐我参加清华摩托车队,由于学业繁重我没同意。”

陈静学长还谈起当年的一次军训:“1964年,我们自8的几十个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坐火车到张家口参加军训,和真正的解放军同吃同住同训练。练正步、练刺刀、打靶、拉练等,整整两个礼拜。”军训生活的辛苦及军事素质的训练,让同学们有了很大的收获。

在学校打下的一系列扎实基础,让陈静学长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至今依然铭记着其中的点点滴滴。

1968年,陈静学长毕业。当时大家踌躇满志,都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正值文革,很多同学们都被分到边远地区,我被分配到了老家四川自贡市无线电四厂工作。”

西南篇|潜心计算研究20年

那个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各地人才青黄不接。不久后,国家开始注重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1972年,陈静学长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被重新分配到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由于科技人才的缺乏,能用的“将才”并不多,因此领导对这位清华毕业生的到来寄予了厚望。刚上任的陈静就临危受命,被分配到研究所新引进的108乙计算机室。每天夜以继日地学习,两个月左右即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该计算机光电输入机、磁鼓、打印机等的维护工作。研究所随即将增配绘图仪的工作交给了陈静。经过艰苦努力,他解决了抗干扰等技术难题,成功为108乙计算机配上了大型绘图仪。随即又完全自主设计了一个表演绘图程序“红色娘子军”,受到研究所好评。他后来又承担了该计算机运算控制器的维护工作,全面了解、掌握了108乙计算机。

1981年5月,陈静学长作为访问学者由中国科学院选送美国纽约州Syracuse大学深造,学习数据库计算机,他在课余时间还旁听了微型计算机课程。两年期满后,美国教授向他发出了留任的邀请。“与此同时,研究所的党委书记给我写信,我至今都清晰记得信中的内容:陈静,你是我们所第一个出国的,国家急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期盼你能按期回国,参加所里的工作。”那一刻,爱国之情与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毅然放弃了国外的邀请,按期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研究所立即任命陈静为第二研究室主任(正处级)。“我是没有担任过副处级、直接担任处级干部的人”,陈静开玩笑说。面对国内外科技水平的巨大落差,陈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利用所学知识,为所里、为国家做一点有用的贡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就这样,他带领一个研究课题组,废寝忘食,把单位当家,用在国外学习到的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专业知识一点一点攻克技术难关,最终率先开发出了中国铁路第一个火车站磁性翻牌旅客信息显示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成都火车站。

1984年,中国科学院正式任命陈静为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随后的80年代中后期,陈静学长成功领导研发了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计算机多功能会议系统”。该系统被成功地应用于十三大、十四大以及全国人大等重大会议,填补了国家的空白,解决了当时亟待解决的国家重大会议选举自动化的问题,极大地缩短了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选举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率,因此深受党中央和全国人大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该项目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金融篇|精耕细作,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初,信息化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各国纷纷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金融现代化水平。在国内,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中国金融业和人民银行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有了十分紧迫的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3年12月底,陈静离开西南,调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从此耕耘在金融事业中。

来到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第一个面对的困境,就是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家无疑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我们的举措有三:一是加快建设自己专用的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同城清算网络等;二是建设和完善电子联行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三是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陈静学长回忆道。

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国家对人民币现金的发行十分重视,每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都要向中央报告前一天的现金发行情况。可当时,人民银行是靠电话、传真和手工统计,速度非常慢。为了完成任务,中国人民银行的省、市、县机构的货币发行管理部门每天加班加点。

后来,在实现货币发行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脑实现了数据的统计、传送、汇总的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工作质量。

此外,陈静学长还参与领导了中国的金卡工程,在国家和人民银行的领导下,负责筹建中国银联公司。还领导建设了人民银行的全国信用系统等重大工程。

“如今,每年的“11.11”电商购物节,让很多国民享受到了便捷购物的乐趣,每秒几万笔的网上交易和网上的实时结算,让很多人赞叹电商平台的高效、方便。但大家想过没有?你网上购物付款是通过你在银行开的银行卡账户进行的,这直接反映了银行的网银支付结算的快速、高效、安全。并且,每一次跨行的交易还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而享受这些便捷化服务的前提,就是我们银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完善、安全。”

忘记了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眠不休,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慎重再慎重。深耕细作十多载,陈静学长为中国金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奠定了信息化基础,功不可没。

由陈静学长主编的《历史的脚步——互联网金融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998--2001)》一书中,详细讲述了中国的金融行业在1998年以来为加快互联网应用而创办互联网银行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艰苦创新历程。欢迎读者们延伸阅读此书,了解更多信息。

人工智能篇|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与预警

2018年6月底,清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前不久的5月21日,又宣布成立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当谈到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时,陈静学长发表了他的看法。

“目前,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加强、加快应用人工智能。主要有以下应用场景:一是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应用与知识图谱;二是计算机视觉与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三是服务机器人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性事件是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AlphaGo深度学习了三千万盘的围棋棋谱,改进了算法,在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支持下,其智能推理远远超过了人类智力。”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金融风险防控和监管仍是公认的世界难题。人工智能可以协助解决这个世界难题吗?我认为是大有希望的。”

“首先,800多年金融发展的研究发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产生有标志性特征,有一定规律。世界范围内积累了浩繁的相关数据资料。关键是切实分析掌握其必然性。其次,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化已有相当好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同时拥有高性能计算能力,仅缺乏智能化深度分析。再者,金融机构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也积累了大量的有关数据,也拥有高性能计算能力。可为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提供基础依据。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突出优势是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应用。与金融机构高度互补,正适合在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上应用。”

“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很有希望将金融风险监管与预警提高到崭新、空前的水平。这需要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有关人工智能企业、研究单位的通力合作。”

时代篇|与家国同生,与时代共行

上世纪60年代,从清华园里走出很多毕业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逐渐成长为“治国栋梁、学术大师、兴业英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大礼堂草坪前日晷上“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被他们诠释得淋漓尽致。

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共前行。“都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很高兴,作为计算机系的毕业生,我终于为母校、也为母系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陈静学长欣慰地总结道。

【采访后记】

访谈当天,陈静学长冒着炎热的天气来到计算机系,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他走起路来,却依然步履矫健。

3个多小时的交谈,50多年的工作履历,曲折事如惊涛拍岸,困境中又逢柳暗花明……采访结束的那一瞬间,我们被深深感染,仿佛合上了一本厚重的书。

此刻,我们向陈静学长致敬,向老一辈计算机系人致敬,向老一辈清华人致敬!


相关新闻

  • 052023.10

    计算机系1968届校友返校相聚

    10月2日上午,计算机系1968届校友曹友治、余守志、王笑延、刘晓雷、常西畅、张家兰、焦敏、周继贤、陈北柳、刘大隆、姬巧玲及家属等一行15人回到清华园相聚,共同庆祝第74个国庆节,同时也纪念他们入学60余年。计算机系主任尹霞、高性能所青年教师赵颖、系友办公室李静热情地接待了校友们,并组织校友们参观了新系馆。在东主楼合影参观活动中,尹霞向学长学姐们对母校、对计算机系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对他们毕业后在重...

  • 282018.04

    计算机系 1968届校友纪念毕业50 周年并为系发展基金捐款

    4 月 28 日上午,计算机系 1968 届校友庆祝母校 107 周年华诞、纪念毕业 50 周年暨为系发展基金捐款仪式在清华大学东阶梯教室举行。100....

  • 242016.04

    计算机系1966届校友毕业50年周年聚会

    4月24日上午,计算机系1966届校友毕业50年周年聚会在主楼东阶教室举行。

  • 202023.06

    计算机系举办香港校友日活动

    紫荆同心,携手共进。6月17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了专场校友日活动。1952级校友、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宗家源,1980级计算机系校友、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院士,计算机系党委原书记、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会长杨士强,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分会会长尹霞,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计算机系分会秘书长刘知远,副系主任李国良,校友办公室主任许斌等出席活动,近40位在港校友相聚中环,...

  • 072017.05

    清华计算机系1982 级校友欢聚母校

    4 月29日上午,计算机系1982 级校友庆祝母校106 周年华诞、纪念毕业30 周年暨为系发展基金捐款仪式在主楼举行。

  • 072017.05

    清华计算机系1982 级校友欢聚母校

    4月29日上午,计算机系1982 级校友庆祝母校106 周年华诞、纪念毕业30 周年暨为系发展基金捐款仪式在主楼举行。

  • 232012.03

    教育部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批复清华大学《关于接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请示》,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并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建制。

  • 182019.11

    计算机系1984级校友捐赠“科技创新奖学金”

    计算机系1984级校友联合设立了“1984级科技创新奖学金”,承诺每年捐赠30万元人民币,为期10年,共计300万元人民币。

  • 232019.05

    计算机系1969届校友欢聚母校纪念毕业50周年

    4月27日上午,计算机系1969届校友(自九)庆祝母校108周年华诞、纪念毕业50年暨为计算机系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第一教学楼举行。

  • 252018.09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60届校友返校活动成功举行

    9月16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60届校友返校活动在第三教学楼2102成功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计算机系60周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