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2011-09-07 |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唐家五代人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也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编者

   历史深处的祖父——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唐悦良    

唐虔的祖父唐悦良,1888年生于广东中山县,曾就读圣约翰大学。老照片中的青年唐悦良,眼神清亮。唐悦良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先在耶鲁念教育学,后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    

大清留美幼童出国前合影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

   前三届清华庚款留学考试中,胡适考中的第二届,录取了72人;第三届取了63人;最严格的第一届,只取了47人。

   19099月在学部衙门进行第一届庚款留美选拔考试,各省选送了550多名考生参加。4日考国文,5日考英文,78两日校阅试卷,8日发布初榜,淘汰十分之九。9日复试考代数、平面几何、法文、德文、拉丁文;10日考立体几何、物理、美术、英国史;11日考三角、化学、罗马史、希腊史。    

   后三日考官随考随阅。放榜时公布的考试成绩中,梅贻琦列第一,唐悦良列第十三。    

   10月,身穿250元银洋订制的洋装,47名留美生乘“中国号”轮船由上海启程。    

   抵美后,唐悦良先入耶鲁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耶鲁毕业后,唐悦良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获政治历史学硕士学位,他也是庚款留学生中第一个选择政治学专业的学生。    

   1915年,唐悦良成为第一批回国任教的庚款留学生,担任清华学校讲师,讲授原本只由外籍教师所开设的政治类课程,是中国第一批讲授政治学课程的学者,为中国政治学的早期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9年,由堂叔唐绍仪介绍,唐悦良首开清华学子任职中国外交界之先河,先后出任驻古巴公使馆三秘、华盛顿会议代表团编纂、远东问题研究专员。华盛顿会议结束后,唐悦良任北京政府农商部和内政部秘书。    

   1925年,唐悦良迁任西北督办公署外交署长,两年后担任冯玉祥所辖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外交处处长、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河南省交涉员。    

   19283月,唐悦良任外交部常任次长;5月代理外交部部长;11月复任外交部常任次长。“九一八”事变后,唐悦良作为广州外交特派员,代表南京政府,前往中山县翠亨村,拜见孙中山的原配卢夫人和唐绍仪,孙科和汪精卫等人同行。    

   政坛的纷扰使唐悦良开始怀念学界的安静,1932年,唐悦良回京重新开始教授生涯,先后在燕京、辅仁、师范、清华等大学执教,同时被国民政府外交部聘为顾问。    

   在此期间,唐悦良因出身清华,且与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均有人脉渊源,长期担任清华庚款管理委员会要职。他还曾主持选派留苏学生的工作,并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    

   宋哲元担任华北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时,唐悦良除协助宋处理外交事务外,还担任中国大学外文系主任。在辅仁大学外文系系主任英千里(英若诚之父)被日本当局通缉逃往重庆后,唐悦良又挑起了英千里留下的担子。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邀请学界名流在庐山召开商讨抗日国是会议,唐悦良亦被邀请。华北沦陷后,唐悦良准备转道赴重庆,但因淞沪战役未能成行。王揖唐(后为华北敌伪高官)曾劝说唐悦良出山,遭到拒绝。    

   抗战胜利后,唐悦良将辅仁之职交还英千里,转任华北学院外文系主任,并应北平市长熊斌邀请,出任北平市政府外事处处长,兼任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的英文翻译。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唐悦良加入九三学社,并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

执教清华50载的父亲——著名电机学专家唐统一

   唐悦良和李淑诚育有子女六人,长子唐统一是清华教授、图书馆副馆长,其夫人王文佳是外文系教授,留下了父子、夫妻任教清华的佳话。    

   1934年,北平第一次举行全市中学会考,唐统一是初中状元。当年北平的高中和初中状元都出自育英中学,后来该校大门一直高悬“双元”大匾。    

   1936年,高中毕业的唐统一被保送燕京大学,但他的志趣在于工程学,毅然放弃了保送机会,考入清华电机系。“七七”事变发生后,唐统一去燕京大学借读一年,并考取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但当得知西南联大成立后,他毅然放弃加州理工,与沦陷区的老师同学一起,经越南抵达昆明,进入西南联大,直至1941年毕业。    

   1942年,唐统一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派遣去英国实习进修的31名学生之一,次年辗转抵达英国电机制造厂实习。他一面实习,一面苦读,获得伦敦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二级荣誉),还加入了英、美两国的电机工程师学会。

   出国前,姨父冯玉祥曾手书岳飞《满江红》一阕相勉。1946年海路开通后,唐统一即束装回国。他说,出国学习是国民血汗供养的,他希望能够在工业救国的道路上尽其所学。    

   经马大猷教授引荐,回国后,唐统一到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他为清华大学开拓电磁测量与仪器领域科研及保持工频电磁计量标准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在采样理论上取得突破,为我国的仪器仪表和计量测试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60年代初参加国家计量科技十年规划的制定时,唐统一积极倡导以计算电容代替计算电感作为电学基准,迅速改变了我国在这一领域落后的面貌。    

1956年开始,唐统一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二十多年。他常年往返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按期查阅有关专业的最新文献,并制成卡片,仅在“文革”期间被迫中断,但一旦归来,他即将所缺各项一一补足,半个世纪下来,他积存了六七万张科研卡片。

从清华附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    

祖父唐悦良1956年去世时,作为长房长孙的“承重孙”唐虔年仅6岁,他每月从清华进城去看望祖父母。相对于对祖父的模糊记忆,唐虔对祖母的印象更深。唐悦良与夫人李淑诚育有子女六人,祖母常以处世宽厚待人、涌泉报恩教诲子女,更极为疼爱唐虔——因为他是虎年出生,母亲的名字里有个“文”字,便为他取名“虔”。    

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

   作为唐家第四代的唐虔,从小在清华园里长大,受到知识与文化的熏陶。“文革”爆发时,他正在清华大学附中上初二。当时,他在清华电机系担任教授的父亲唐统一早已去了山西“五七”干校,而在清华外文系当教授的母亲则去了京郊劳动。    

   1968年,18岁的唐虔作为成千上万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被下放到黄土高原上黄河边的山西兴县去插队,这一插就是5年。    

   唐虔在偏僻小山村当了一名饲养员,养牛养马养骡子。与大多数插队知青不同的是,那几年喂牲口的不眠之夜都被他用来读书了。在清华园熏陶长大的唐虔,最熟悉喜爱的消磨光阴的方式无疑就是读书,一有空闲时间,他总是手捧书本,痴心阅读。    

   在那个知识贬值、书籍稀缺的年代,读什么呢?唐虔把带来的四本初中英语课本反复看,看完了,回北京时把母亲书架上的四本大学《许国璋英语》带回农村,再接着看。    

   由于劳动表现突出,1973年,唐虔被推荐作为工农兵学员到山西大学学习。本来他想进外语系学英语,结果被别人走后门把名额顶了,最后被安排去了体育系。    

   大学三年,除了学习体育理论和专业课,唐虔坚持不懈地自学英语,还翻译了不少国外的体育科研资料。1976年大学毕业时“文革”还未结束,唐虔又被分配回到原来插队的兴县,在县中学当教员。他教体育,后来又教英语,业余时间仍然坚持学习。    

   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唐虔报考了北京体育学院(后来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师从中国运动生理学权威王义润教授。    

   1979年,唐虔轻松通过教育部首次举行的选拔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外语考试,1979年,29岁的唐虔被教育部派往加拿大的温莎大学学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最早派到国外的公费研究生之一。    

   在加拿大,唐虔用6年时间获得了运动生理学硕士和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当了4年外交官。此时,唐虔的顶头上司张文朴大使,是民国时期清华政治学系主任张奚若的长子。    

   结束外交官生涯回国后,唐虔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当处长,兼司办公室主任。1991年,唐虔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选拔,唐虔说,那是非常紧张的一次考试,简直是又一场博士论文答辩。    

   就在这时,时任陕西省科委主任范肖梅力荐他担任陕西科委第一副主任,而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试还迟迟没有结果。于是,1992年下半年唐虔离开北京,去陕西省上任,准备在这个内陆科研大省大干一场。但1993年春天,唐虔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他为高级项目专家的通知,幸运地成为第一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工作的中国官员。

   这一去18年,凭借机遇和努力,唐虔在各国精英云集的联合国官员中脱颖而出,堪称中国的骄傲。    

   1999年在韩国举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成为唐虔人生关键的一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职业教育成为热点,当时唐虔担任职业技术教育处处长,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与韩国政府教育部紧密合作,组织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论证研究。他准备了一份提供讨论方向的基础工作文件,提出六个关键议题,向各国政府提出了发展21世纪的职业教育的战略与政策建议,成为国际职教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这样一次世界级的大会是对唐虔组织能力的一个检阅,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将更多的任务派给唐虔。不久,他被任命为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司长,2001年出任执行办公厅主任。

   不仅是在外部事务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内部,受唐虔直接领导的专业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分别来自三十多个国家,他出色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赢得了声誉与信任。    

   这个“老三届”出身的清华后生没有辜负时代。当唐虔后来获知祖父唐悦良当年在美国念的专业也是教育学时,曾凝神许久。清华、留学、教育、外交、西北,似乎成为这个显赫家族的历史宿命。    

   由于时代原因,唐虔未能入读清华大学,对此,唐虔至今难以释怀——倘若不是“文革”,他也一定能考入清华,抑或成为清华教授,一续唐门任教清华的佳话。    

不过令唐虔感到欣慰的是,1979年,小他9岁的妹妹唐纹,如愿考上了父亲执教的清华电机系。

那两位更早的唐先生——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    

   唐家留学,始自唐绍仪(18601938)。清廷启动幼童留美时,14岁的唐绍仪被选入,去美七年,念完中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直到1881年清廷将120个幼童悉召回国。    

   这批幼童中最杰出的是一詹、二唐、三梁。一詹即詹天佑,二唐是唐绍仪和唐国安——前者是民国首任总理,后者则是清华创校校长。三梁为梁敦彦(清外务大臣)、梁诚(清驻美公使)、梁浩如(交通大学创始人)

   22岁时,唐绍仪被清廷派往朝鲜。当时袁世凯(长唐1岁)亦随军入朝,二人相识。唐绍仪后来担任驻朝鲜总领事,他的才干给袁世凯留下了极深印象。    

   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后来担任中英西藏谈判全权议约大臣、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邮传部尚书、奉天巡抚等。袁世凯被摄政王开缺回籍时,唐绍仪也随之下台。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唐出山作为其全权代表,赴上海与南方代表伍廷芳谈判。    

   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说,以唐绍仪的才干、资历、见识和人际关系来说,他是个很理想的责任内阁的首相人选。唐绍仪和袁有长期友谊,作为比孙中山年长6岁的同乡,孙对他一贯尊重,并由黄兴与蔡元培介绍,加入同盟会。    

   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但是,唐袁之间的分歧很快就表现出来。袁世凯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非常不满,唐绍仪则“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不足三月即愤而辞职。宋教仁被刺后,唐绍仪强烈谴责,拒绝袁世凯邀其复任北洋政府总理。    

   袁世凯暴毙后,唐绍仪一度担任南方总代表,但孙中山坚持的总统制与他的责任内阁制理想不符,因而拒绝出任财政总长。    

  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主要致力于“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后兼任中山县县长,但不久即因广东军阀的反对而去职。毛泽东后来曾几次公开拿“唐绍仪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    

   抗战中,军统担心身在上海的唐绍仪被日本拉拢,遂派特务将78岁的唐绍仪暗杀。消息传出,多位国民党元老非常愤慨。    

   清末,唐绍仪与袁世凯交好时,曾推荐大批留美同学进袁世凯幕府,其中包括唐国安(1860-1913),唐国安与唐绍仪不但是留美同学,也是同族亲戚。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议案,并与清廷谈定了实施办法:一、从1909年起,中国每年选派学生到美国各大专院校深造;二、创设清华学堂,作为中国学生赴美前的预科学校;三、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为此,清廷特派唐绍仪专使赴美致谢。

   1909年,清廷在京设立游美学务处,在美国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此时担任外务部主事的唐国安被任命为会办。当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的考试科目和拟题的大部分出自唐国安之手,国文之外,特别加重外语、数理、化学等科目的分量,计划在各省选送的630名考生中录取100名,但唐国安严格把关,只录取了47名,并亲自带往美国,其中就有成绩优异的唐悦良。

   其后的第二批和第三批留美学生也由唐国安主持选拔。19112月,游美学务处和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游美肄业馆正式改名为清华学堂,正在美国访问的唐国安被急召回国,主持筹办清华学堂。3月,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暂行开学。辛亥革命后的19125月,清华学堂正式复学,唐国安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10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唐国安出任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也是清华迄今唯一逝于任上的校长。由于连年劳累,唐国安一病不起,1913821日,他递交了“自请免官,荐贤自代”的报告,未及报告批复,次日下午他即辞世。临终前,他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献给清华图书馆。

故事还在延续——第五代“海归”唐宛枫    

   唐虔的独生女儿唐宛枫,“宛”寓意宛平(北京),“枫”则指加拿大。她幼时由祖父母抚养,入读清华幼儿园,在清华附小念到三年级后,随父母赴巴黎念完小学中学,毕业于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拿到双语的同声传译硕士学位。    

   自唐绍仪留美算起,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自唐国安创办清华和唐悦良庚款留美算起,一百多年消逝了;唐统一、唐虔父子留学归国,也已是七十多年和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对唐宛枫来说,辛亥革命、洋务运动、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都已是遥远的历史。这个在国家汉办工作的年轻姑娘,常去清华园看望年逾九旬的祖父母,为人行事一如父辈般低调踏实。    

   

唐氏家族简介    

   据上海图书馆所藏1934年版《唐氏子英房谱》记载,唐氏一世祖陶(字居俊,号绍尧),祖居南雄珠玑巷,宋末元初流落於新会,至第五世箕(字子英)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来居香山唐家乡。

   唐绍仪(1860-1938):留美幼童(1974-1881),国民政府第一任总理    

   唐国安(1860-1913):留美幼童(1873-1881),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唐悦良(1888-1956):唐绍仪之侄,1909年第一届清华庚款留美学生,耶鲁大学本科、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国民政府外交部代理部长、常任次长    

   李淑诚(1889-1970):唐悦良夫人,冯玉祥妻姊    

   唐统一(1917-):唐悦良长子,西南联大、伦敦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图书馆副馆长王文佳(1919-):唐统一夫人,辅仁大学外文系毕业,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唐虔(1950-):唐统一长子,清华附小、清华附中学生,加拿大温莎大学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    

   唐纹(1959-):唐统一之女,清华附小、清华附中学生,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唐宛枫(1984-):唐虔之女,清华附小学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

   摘编自《看历史》20114月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