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士莪:用水声科技守护祖国那片蔚蓝

2019-02-26 | 赵洪波 张士英 | 来源 《光明日报》2019-02-25 |

见到杨士莪院士时,他正用书房的电脑推演着复杂的数学公式。阳光铺洒在书桌上,他认真地敲打着如“天书”一样的计算符号。

“我们科研团队刚刚承接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具体活儿都是年轻人来做,但我作为参谋顾问,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得先摸个底,不能瞎参谋。”杨士莪放下手头工作,笑盈盈地招呼记者落座。

“现在讲海洋开发和海疆保卫,海洋开发要知道海里有什么好东西,在哪儿;海疆保卫要知道海洋哪里有敌人,怎么去消灭。这样的信息就要依靠声波去探测,就是水声科技。”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杨士莪通俗地向记者解释说。

虽已89岁高龄,但杨士莪身体健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语调平缓而底气十足。“学习和工作是最好的养生,脑袋越用越灵活。”杨士莪道出自己的秘诀。

杨士莪近照。赵洪波摄/光明图片

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童年饱受战乱之苦,辗转河南、天津、北京、重庆等地,内心萌生出强烈的爱国之心。此后,他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洪流中,将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

1947年,杨士莪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毕业之际,听说刚成立的大连海军学校急需物理教师,他毅然选择报名参军。1952年国务院筹建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急需人才,他又奉调北上。1956年,杨士莪接到通知,学校要派他去苏联学习国家急需的水声学科,杨士莪又从物理改行研究水声专业,从头学起。就这样,他在国家的一次次急需中最终成为国家水声科学领域的“领航员”。

在苏联学习期间,杨士莪发现进行声学研究的两个实验室对像他这样的外国人是紧紧关闭的。那里面是任何国家都要保密的军事科学里“最要命的东西”:舰船水下噪声研究工程。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在交流时常常仅写一个题目,任何国家都只能自己摸索、提高。留学经历让他深知:自力更生,在高科技领域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可选择的必由之路。

1960年,杨士莪回国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繁忙的建院工作中,他还写出了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的著作《水下噪声原理》,出版了国内最早的声学理论著作《声学原理》,讲授并指导编写了《水声传播原理》《统计传播》《水声学》等一系列课程和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哈工程水声学院培养了新中国一半以上的水声科技人才。

杨士莪对我国水声事业的贡献,远不只水声专业的创建。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和促进我国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他都起了核心作用。

1994年,由杨士莪带队,悬挂着五星红旗的水声科学家考察船驶入中国南海,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也是第一次由我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

“我们拥有广泛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利益,应该增强海洋意识,承担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责任和保护海洋的义务。”在数十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杨士莪将自己的海洋理念传递给学生们:中国的领土是1260万平方公里,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需要爱护、守护、保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士莪,轻看名利淡如水。“杨士莪在担任研究所所长时,岗位津贴只给一半,他提出自己拿一半的一半。每次讨论奖金、评奖时他都把青年教师和教学一线的同志向前推。许多科研项目他从头至尾参加,但在向上报奖时,他根本不报自己。”杨士莪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李琪说。

“科研事业是群体事业,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何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是团队集体努力和智慧的结果。”谈起名利问题,杨士莪也不忘劝勉现在的年青学子,“搞科研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个人理想只有融入强国之梦,才能获得方向的指引;爱国之志只有转化为勤勉的工作,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从踌躇满志的学子到耄耋之年的科研工作者,杨士莪用一甲子守护着祖国那片蔚蓝。


相关新闻

  • 222023.09

    杨士莪:“三牛精神”的践行者

    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士莪,就是“三牛精神”的模范践行者。他出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兴国强国的种子。在与祖国共奋进的生命历程中,杨士莪始终以兴国为旗帜、以奋斗为引擎、以奉献为底色,甘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树立起水声科学领域教学科研的丰碑。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只为强国梦。从青年才俊成长为科技脊梁,杨士莪总是把自己的前...

  • 202020.08

    杨士莪院士90岁生日寄语“后浪”:坚守水声前沿 贡献海洋事业

    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庆祝杨士莪院士90寿辰暨2020水声技术高峰论坛,为我国水声领域著名专家,中国水声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1947-195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贺寿,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老师...

  • 062019.09

    杨士莪:探南海,他喝“柴油水”

    “莪”,诗经里一种长在水边的植物。中国水声工程奠基人杨士莪院士,毕生工作在水边。杨士莪1931年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抗战时全家辗转逃难,心里种下爱国种....

  • 122014.12
  • 212024.03

    痛别!杨士莪院士千古!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9日22时58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3岁。杨士莪院士,河南南阳人,1931年8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1950年,他响应党中央号召,从清华大学肄业参军。1952年12月,作为第一批教员,奉调参与新中国首个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筹建。...

  • 062021.04

    唯愿科学在祖国开花、结果——清明追思科技先贤沈善炯院士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当被问及为何冲破重重阻挠也要回到祖国时,白发苍苍的沈善炯院士吟唱起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抗日歌曲。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相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沈善炯生前留下的这段珍贵影像。3月2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院士在上海逝世,...

  • 112017.09

    中国工程院杨士莪院士报告会暨院士传记赠书仪式举行

    9月6日上午,杨士莪院士报告会暨传记赠书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

  • 152017.08

    黑龙江校友会为杨士莪院士祝寿

    2017年8月12日,清华大学黑龙江省校友会为杨士莪院士庆祝86岁生日,校友会秘书长虞云、哈尔滨工程大学廖振鹏院士及部分龙江校友参与活动。

  • 082011.07
  • 12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