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热风吹雨洒江天——追记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雨教授

2019-01-11 | 罗德斌 郑颖 | 来源 《江西日报》2019年1月2日 |

这是第34个教师节的前一天,2018年9月9日,星期日。

一个令人震惊和痛心的噩耗从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开——学院院长王雨教授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走完了自己短暂而又绚烂的50年。

从香江到赣江,他选择把自己献给江西这块红色热土;从“双一流”建设到部省合建,他想让南昌大学拥有与世界一流平等对话的学科;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烈焰,他带出了一支科研的生力军……到江西工作4年多来,王雨用一种师德的力量、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让有限的生命在奉献中绚烂,在绚烂中永恒。


2018年9月3日,王雨院长参加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如果去南昌,我的生命将充满无限可能”

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江西求贤若渴,各行各业广揽英才。

2014年6月,南昌大学面向全球招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正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的王雨从南昌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老同学章少华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留在香港,我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可如果去南昌,我的生命将充满无限可能。”王雨说。

当年暑假,在章少华陪同下,王雨第一次来到南昌大学,进行了初步考察。

章少华内心很复杂,准备了一肚子劝来的话,张口却变成善意的劝阻:“我当然希望你能来南昌大学工作,可在香港你有先进的实验室,有上千万港币的科研经费,有一个稳定的科研团队,还有舒适稳定优越的生活,到了我们老区可能得从头开始,可能生活水平会降低,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想去试试。”王雨说,“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正是最需要研究人才的时候。科教兴国的大政策下,回归中西部,能充分体现科研工作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次,就让我仗剑走天涯吧。”

对于王雨的决定,妻子又一次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他们相识在美丽的清华园。1998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完本科、硕士、博士的王雨,被学校评选为十大学术新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清华大学毕业后,她留校在《新清华》杂志当记者,冰雪聪明、清丽可人。缘分在她去采访他的那一刻注定,此后他们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在香港,有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家,有她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对外汉语的事业,有温馨而平静的家庭生活,还有相濡以沫的所有记忆。

王雨,1968年9月生于安徽安庆。1984年9月至1998年6月在清华大学材料系学习,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图为本科时期的王雨

可她也知道,在王雨内心深处永远有一个梦,他一直期待着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可以把他热爱的材料学科做大做强。多少个夜晚,王雨辗转无眠,他在思考、在选择,继续留在香港做研究只能是锦上添花,但在江西这样的中部欠发达地区,他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体现,老区更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王雨要去南昌的消息在香港理工大学传开了。曾经的领导陈王丽华教授找到他:“你现在已经获得终身教职,放弃太可惜了。”

同事们把他堵在实验室门口说:“你别走,在这里我们可以合作出很多科研成果。”王雨的研究一直处于铁电压电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他曾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在顶级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谢谢大家的关心,希望去南昌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王雨真诚的话让大家由不舍变成了祝福。

2014年11月,王雨顺利通过南昌大学的竞聘,学校给了他半年时间交接香港的工作,可一个月不到,他就背着一个大包来报到了。

“这么快!”南昌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办公室秘书罗剑当时很惊讶,“他和学校签的合同上既没有写清科研启动资金的数额,也没具体待遇细节,他看了一眼就签字了,给人的感觉是想快点投入工作。”

此后几个月,王雨常常是周五坐最晚的飞机到香港处理剩余工作,周一又坐最早的飞机赶回南昌。半年里,他解散了科研团队,办理了离职手续,带着妻子和孩子们毅然告别东方之珠,来到赣江之滨。

“干自己想干的事,还怕苦?”

刚到南昌,王雨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往返一趟需要2个多小时。“太浪费时间了”,他住进了办公室,一周只回一次家。

半年后,王雨住进学校附近小区,虽然每天回家,但都是早出晚归。学科底子薄,王雨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去处理,他要为自己的梦想拼搏。

2017年9月7日,王雨院长(左一)到17级新生宿舍慰问

“我有信心,把我们的学科建成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流学科,我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直到今天,材料学院行政副院长陈建琴还记得王雨上任时那激动人心的话。“他就像一股清新的风,给我们的学科建设带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又极富鼓动性,让人充满力量。”

准备资料、撰写报告……王雨到任之初,就带领学院上下忙着申请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只要通过这项认证,南昌大学材料专业的学历将得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认可。

王雨忙开了,进入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中。“每天清晨第一辆出现在学院的车是他的,每天深夜最后一辆离开学院的车几乎也是他的,寒来暑往的日子里,只要来学院总能看到王院长的车,看到他办公室开着的门。”陈建琴回忆说。

申报截止的前一夜,王雨笑着给副院长周耐根冲了一杯咖啡说:“看来今天我们要通宵了。”他们俩在办公室把400多页的申请报告一页一页认真检查、反复推敲,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一个提法是否准确都不肯放过。“这个认证,凝结了我们学院的心血,一点儿不许马虎。”王雨像是在跟周耐根说,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2016年6月,认证顺利通过,标志着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了与国际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在王雨带领下,材料学院上下干劲十足,这几年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最快的时期。除了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外,还不断有标志性意义的好消息:2016年1月,江风益团队所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的一等奖;2017年9月,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3月,南昌大学被列入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再次把合建的重点之一放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王雨院长接待到访专家

为了探索学科“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路径,王雨花了几个月时间跑遍了全国十几所高校虚心求教。回来后,他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通宵达旦设计建设方案。很快,他向学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化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材料相关专业联合起来,建设一个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统一规划、统一发展。

为什么要搞大学科制?王雨认为,现在的学科建设已经不是某个学院、某个专业的事,只有搞交叉学科,把相关力量整合到一起,才能让学科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他提议下,南昌大学正在着手构建理工一部,打造学科特区,全力支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ESI正式进入世界排名前1%,站上了国际舞台。

“部省合建后,我们明显感觉王教授更忙了。”青年博士兼学院科研秘书饶郑刚说,以前王雨加班还会让他带份快餐,到后来,总说带个面包就行了,因为吃面包节约时间。

对于时间,王雨锱铢必较。“真的没时间”,每次让王雨填写荣誉材料,南昌大学人事处处长熊薇都会被这句话堵回来,“王雨参加学术会议、筹划学科建设,能准备几万字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荣誉材料,半页纸他都嫌麻烦。”

来南昌后,王雨几乎把物质生活的要求放到了最低。同样款式的西裤,他一口气买6条,轮换着穿;在家里,他把不到50公分高的床头柜当书桌,坐个小马扎一忙就是一整夜……而他又是那么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会在连续一个暑假加班,写出部省合建方案初稿后,兴奋地把大家召集起来,分享学科发展蓝图,踌躇满志、神采飞扬,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王雨是在安徽省太湖县大别山深处长大的,在他眼里,吃苦根本不算事。当年,凭着一股能吃苦的劲头,16岁的王雨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材料系,又是靠着能吃苦在科研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次,为着自己的梦想,王雨依然乐在其中。他曾在QQ空间留言:“有人说苦,我都高深莫测地一笑,干自己想干的事,还怕苦?”

“我们的研究只有变成生产力,才是有价值的”

如今,走进材料楼一楼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只见手套箱、低温探针台、磁控溅射系统、超高压炉、单晶炉等新引进的设备正在发挥着作用。据工作人员介绍,还有透射电镜、氦离子显微镜等一批尖端设备已完成采购或正在采购中。

而刚来学院时,王雨发现偌大的材料学院,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大家各自为战。这样搞科研怎么行?!

2018年6月14日,王雨院长(右二)参加材料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研讨会

他把学院搞科研的老师召集起来,郑重宣布:以后学院要建设一个科研大平台,所有实验设备都放在平台上,资源共享,大家拧成一股绳,一块干。

2016年初,王雨找到校长周创兵,要学校把给他个人的科研经费,投到学院公用的科研平台,支持他把平台做大。他的要求得到周创兵大力支持。在他带领下,材料学院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科研配套启动经费,都用于建设学院的公用平台,大家共享共用。

“我们的研究只有变成生产力,才是有价值的。”这是王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土等资源,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江西也把新材料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发展。2017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690亿元,增长16%,总量占全国10%。

时代给王雨出了一道必答题:如何让学科研究助力江西新材料产业发展。

2018年夏天,省委省政府在南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400多位专家,与省内外的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新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展开学术探讨、技术交流,寻求合作。这次会议举办的4场分论坛,其中有3场是关于新材料,背后的具体负责人都是王雨。

材料学院青年博士陈兴涛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备,他说那段时间王雨特别忙,确定议题、联系专家、布置会场,甚至新闻稿件的把关,都全程参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他都考虑得很周全。整个筹备工作,除了十余名青年博士,王雨没有惊动学院其他老师,他说:“学院发展事务多,如果任何时候都轰轰烈烈的,很快就会让大家疲惫,我喜欢务实、高效、真正解决问题产生效果,不希望雷声大雨点小!”

就在那次会议上,记者采访过王雨,他的言语清醒又充满自信:“江西虽然拿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入场券,但光靠矿产资源和省内科研力量还不够,必须利用他国成熟的科技和经验,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我们乐于成为这个引进外脑的桥梁和纽带。”

知易行难。要真正找到科研和产业之间的结合点,产生经济价值并不容易。哪些是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热点?怎样让科研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王雨的大脑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他把目标投向了创新型科技企业,只要稍有空闲,就带着青年博士们到涉及新材料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

不久,一家主营功能性材料的企业——江西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进入他的视野。这家企业生产的各类薄膜功能材料可以让我省稀土资源价值实现更大化。受制于技术,企业一直没有做大。薄膜功能材料正是南昌大学为助力江西产业发展确定的新材料研究重点方向之一。王雨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久旱逢甘雨,公司总经理舒晓敏自然喜出望外,两家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薄膜材料。2017年,两家联合申报的先进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工程实验室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

目前,一个个王雨关心的光电信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环境与能源材料等重要新材料领域,南昌大学正在发力。由王雨参与创建的“学科特区”未来将有望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开花。

“不信邪的年轻人,请跟我来,去找找那科研的诗和远方”

推开材料楼3楼A区301办公室的门,还能闻到一股新装修后的气味。看着王雨最后倒下的地方,陈建琴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真不敢相信,王院长就这样离开我们了,昨晚我还梦到他,他问我学院科研平台建得怎么样了?问我去年新引进的那几个博士怎么样了?”

这间办公室是2018年7月才隔出来的,为了给新引进人才腾出位置,他带头把自己的隔成了两间,选了靠里那间。一装修完,王雨就赶着搬办公室,陈建琴劝他搬到别的办公室过渡一下。王雨拒绝了,理由很简单,那间新办公室是给引进人才的,不能用旧了,给人才的一定要是最好的。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信邪的年轻人,请跟我来,去找找那科研的诗和远方。”学院的年轻人都记得,王雨常常在学科微信交流群里深夜“冒泡”,给大家大段大段地灌“心灵鸡汤”。“有时我们觉得他很烦,婆婆妈妈的,可现在再也看不到他发言了,我们才发现他原来说的那些是多么可贵。”青年博士廖霞霞说,“只有站在他的高度,才会明白,那些‘心灵鸡汤’,正是他一直践行的人生信条。”

他就像个家里的大哥,关照着每一名新加入学院的年轻人,引领着大家去寻找科研领域新的坐标。

王雨与学生们在一起

2016年5月,在低维纳米材料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博士后周杨波,经人引荐在南昌见到了王雨。

“低维纳米材料在江西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在这里你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王雨直奔主题,语气中带着的欣赏让周杨波如沐春风。“你可以到南昌大学来把这个领域的研究做大,你放心,你只要负责做科研,其他的我来。”简单但真诚的几句话,让周杨波很感动。

2016年底,周杨波到北京参加答辩,前期的材料王雨已经和他商量修改了好几遍。之前说好,周杨波自己去北京,可那天王雨还是去了,临时买票没有了卧铺,他是坐了一夜的火车硬座赶去的,他要再扶周杨波一程。答辩成功了,来不及分享喜悦,王雨就急着赶回了南昌。“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样的人太少了,士为知己者死,我当时就决定一定要留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来。”周杨波说。

王雨就是这样一位宅心仁厚、古道热肠的人。

2009年,柯善明带着家人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妻子在家待业,只靠微薄工资生活的柯善明一家举步维艰。王雨知道后,有一天找到他:“我们课题组杂事太多,人手明显不够,你爱人能不能过来帮帮忙?我很需要她这样细心的人。”

“我知道,王教授是想帮我,又顾及我的感受,所以才让我爱人去上班,他开出的工资比普通打杂的高多了。”柯善明说,正是得益于王雨的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成为深圳大学的副教授。“因为了解王教授,所以当他希望我也能来老区工作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18年9月,柯善明正式加入南昌大学,成为材料学院的一员。

李璠是南昌大学自己培养的青年骨干,2015年秋天,作为访问学者的她在香港理工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我有机会去那学习,真的要感谢王教授,是他多次向之前的同事推荐我,甚至亲自到香港当面推荐。”李璠说,王雨一直告诉她,搞科研的人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最前沿的动态、最先进的方法,但是,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要回来,老区更需要人才。

这段时间,王雨的硕士研究生张洲洋一直在为学院每个学期都要举行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准备着,这是王雨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他甚至请来中科院院士为学生们现场点评。每当在科研道路上遇到难题,感到无能为力时,导师的话总在她耳畔响起:“做科研绝不是写写文章就行,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张洲洋说:“王老师不仅教我们做学问,更是在教我们做人。”

4年多来,王雨引进了学科领军人才2名、学科方向带头人2名、具有一流大学教育背景的青年博士14名,他总是结合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方向、性格特点,帮助规划他们的科研方向,将他们置于未来材料学科研究的某一个点,最终汇成整个学科发展的科研人才网络。

聚是一团火,散似满天星。现在,这些年轻人就像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材料学科的各个领域,朝气蓬勃地生长着。

“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谁也没想到,那个总说自己身体很好,安慰别人说生命很顽强,好像总在路上奋力奔跑的人,就这样突然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王老师太累了,他只是睡着了。”每天,离开材料楼,青年井冈学者费林峰总会下意识地抬头回望一眼,301办公室的灯是不是亮着,那个穿着浅蓝色衬衣、黑色西裤,拎着电脑包的中年人会不会从楼里走出来……

“他从来没为自己的事找过我,每次找我都是为了学院的发展。”说起王雨,周创兵校长喟然长叹,“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与他很符合。”曾常与王雨一起交流的南昌大学中德研究院副院长魏华说:“他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即使和他闲聊,也总能感觉这一点,他在学术上也很有影响力,正值盛年就走了,我感觉特别心酸。”

“我有时希望自己和王院长完全错开,从来没认识他,那现在就不用这么难过了。”青年博士舒龙龙说。2018年9月11日,王雨离世后的第二天,他获得了全国硅酸盐协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奖。“这是他一直希望我能得的奖,现在我得到了,本来要第一时间和他分享,可那天我只能偷偷地大哭一场。”

“我甚至想过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可如果我走了,王院长给我们材料学科规划的那些事谁去完成?他这4年多的努力就有可能付之东流!”舒龙龙说。最后,不仅他没走,王雨这几年引进的人才和青年博士没有一个离开,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把他未竟的事业一直干下去。

王雨院长考察施工现场

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王雨事迹的,那些平时惜时如金的学者们都放下手头工作,说:“无论多晚我们都会等,一定要给你们讲讲王雨的事,他太值得我们尊敬了。”谈到王雨的离去,大家都痛心不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前几年王雨带领大家为学院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再过几年,学院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产业运用的成果都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王雨看不到这些了。

那个相濡以沫的男人,就这样说走就走,不辞而别了。从此,在王雨妻子眼里,白昼与黑夜,不再有分别,回忆与思念,啃噬着时间。“爸爸去天堂了,他终于可以休息了,他在那看着我们呢,我们要好好活着。”她告诉孩子们要坚强。孩子们知道,父亲是爱他们的,爱这个家的。他会把妈妈给他设计的那个穿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戴着眼镜的卡通形象,一直作为社交媒体的头像,作为汇报工作PPT的装饰;他会给正在读初三的女儿写信,传授学习方法、舒缓压力,字里行间充满了慈爱、期望……

出事前几天,王雨还对人说起:“等忙完这阵,我要带着孩子们出去好好玩玩。”

然而,一向守信的王雨这次完全失信了。

再也没有人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王雨还想了什么。

唯一能确定的是,出事那天上午他还在办公室加班修改南昌大学部省合建方案,而这一方案如今已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部省合建南昌大学的实施意见》,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一生,兜兜转转,走过荆棘密布,也有繁花似锦。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他却报之一笑,就像他经常听的那首《生如夏花》: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在王雨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高校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情怀、高层次学术人才为事业执着奋斗的追求、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的风范。在南昌大学抢抓部省合建机遇,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学习和弘扬王雨教授的精神。”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表示,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开展向王雨教授学习的系列活动,激励师生员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投身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关新闻

  • 202021.04

    【视频】潘际銮与南昌大学

    潘际銮,男,1927年12月出生,江西瑞昌人。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南昌大学名誉校长。社会兼职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副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1944年08月 西南联大机械系学生1946年08月 清华大学机械系学生1948年08月 清华大学机械系助教1950年08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1953年08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

  • 102018.1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院长许京骐去世 享年99岁

    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许京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14日21时1....

  • 062023.06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成立与教学改革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08.04

    清华大学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4月24日,清华-海军座谈会暨“清华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合作交流协议书”签字仪式隆重举行。

  • 192010.04
  • 232022.02

    逐梦科研路 潜心育桃李——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徐迈教授

    “刚来北航工作的时候,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踏踏实实做科研,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也很关键,就是能培养一批人才。我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能在国内外著名的高校继续深造,这也是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地方。”谈及回母校工作的初衷,徐迈(2003-2006硕、2010-2013博后,清华电子系)笑着说道。

  • 282022.04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9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

    九秩风华传薪火,庚续华章再起航。4月24日上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90周年纪念大会在新清华学堂举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清华大学原动力机械系1957级校友华建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出席大会。大会由机械工程学院党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吕志刚主持。上午10时,纪念大会在全场齐唱国歌中开始。吕志刚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清华大学原动力机械系1959级校友吴官正学...

  • 252023.04

    南昌大学举办潘际銮教育思想研讨会

    2022年4月19日,南昌大学首任校长潘际銮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潘老逝世一周年之际,2023年4月19日下午,南昌大学举行“追忆南大百年大先生 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潘际銮教育思想研讨会,深切缅怀潘老崇高的人格品行,回顾潘老突出的办学成就,感悟潘老深厚的桑梓情怀,凝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进力量。潘际銮院士夫人李世豫、女儿潘瑩出席研讨会,校党委书记罗嗣海教授主持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

  • 042019.06

    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率团走访重庆校友

    6月2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率团赴重庆市走访看望当地工作的校友,包括走访基层公共部门校友,与校友们开展联谊座谈交流,与....

  • 062017.06

    宁波校友会与宁波工程学院举行篮球友谊赛

    6月4日下午,宁波校友会与宁波工程学院篮球爱好者在工程学院体育馆举行了篮球友谊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