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任继愈:中国学术史上一位永远的泰斗

2009-08-24 |

一位大学者的学术思想能影响多少学人?

  享年93岁的任继愈先生给了我们许多感人的答案。

  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追求真理、传道解惑、开拓科研新路,他的学术思想造就了大批学术俊彦,他留下的学术遗墨启迪着无数后生学子。

  727,中国社科院大楼的八层会议室里。数十位

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由中国无神论学会主办的“深切缅怀任继愈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的学者们,聚集在先生的遗像下,座谈任继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为人风范。他们中,有满头白发的老学者,有著名的中科院院士,有哲学社科界和自然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也有年轻的学子。

  学人们一致认为,任继愈先生以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标志,实现了他的爱国知识分子与共产主义者之间历史性的跨跃和统一。”

  任继愈先生涉足的领域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的奠基人,是中国学术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事学术研究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社科院大楼内的墙上公布的缅怀任继愈先生的《唁函》这样写到:任继愈先生自1964年担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一任所长,21年后的1985年卸任,但直到1987年他奉调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迄今,任继愈先生始终是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他和自己亲手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宗教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无法分割的密切关系,他对我国宗教研究事业的关注和参与更是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任老是第一位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周密地,系统地,创造性地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术大师。自古至今,研究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者、文人、骚客成千上万,但是,满足上述五个‘形容词’的大师级的学者,恐怕就只有任老。”“任老广泛涉猎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各领域。他所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奠基作。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国哲学史上的光辉思想——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其实是学习任老这一著作后的‘心得’。”

  学者们指出,1955年至1962,任继愈先生陆续发表的《汉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等文章,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研究中国的佛教思想,其视野之广阔,分析之深刻,为开辟我国宗教学研究的新方向提供了出色的范例。该研究不仅得到毛泽东“凤毛麟角”的赞誉,还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进入新时期后,任继愈先生努力搭建宗教学研究的基本架构,确立研究重点的起始方向,主持编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宗教词典》、《道藏提要》等专门工具书和《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等重要典籍,上马了《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等大型集体攻关项目,创办了我国首份宗教学术期刊《世界宗教研究》和《世界宗教资料》(1996年改版为《世界宗教文化》),积极翻译引进国外宗教研究学术成果,持续加强专业图书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发起成立了“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宗教学学会”(1988年更名为“中国宗教学会”)并亲任理事长、会长,使宗教学研究从冷门学科蔚成显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特别是无神论世界观的研究和传播。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张新鹰动情地说,1983年至1997,先生主持编纂完成了一亿多字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他还主编了规模达150卷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担任规模达78亿字的《中华大典》的总主编,担任重新校订出版《二十四史》的总主编。特别是2007,91岁的先生启动了预计达2.6亿字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工作,并且每周一四都前往编委会办公室,督促检查编纂工作的进展情况。就在一个多月前的61,先生还在病床上签署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的编纂出版合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申说,十年动乱刚结束,任继愈先生就开始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力求真实地再现中华民族认识发展的进程。在准备这部著作的时候,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划时代的发现,就是:儒教是古代中国的国教。他发表了《儒家和儒教》、《论儒教的形成》、《儒教的再评价》、《朱熹与宗教》等一系列论文,阐述了儒教的性质和教义、发生发展和组织结构等,完成了“儒教是教说”的理论创造。

  著名宗教学家杜继文说,任继愈先生注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10年前,他针对新有神论思潮,不失时机地创办了《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为在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搭建了一座平台。进入21世纪,他几次致信党中央和有关领导同志,就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世界观、建设无神论研究学科直抒胸臆,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明确支持。近期,根据他的建议,一个专门的无神论研究机构将在中国社科院成立。前些日子,当告诉先生这一好消息时,刚从昏迷中清醒的他激动地说,“这以后就靠你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了。”

  郭正谊、段启明、申振钰、陈祖平等专家学者强调,任继愈先生是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治学精神和在学术上的贡献必将永世长存,影响一代代后人。

  老中青学者们一致表示,要努力学习任继愈先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理论研究方向,进一步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李瑞英)

转自 光明日报 2009年7月29

相关新闻

  • 262012.06
  • 282020.05

    陈寅恪为何“苛评”中国学术

    1931年,陈寅恪在《国立清华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刊》上发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虽然不长内容却极为重要。

  • 142025.02

    林同济:首位与卢卡奇建立学术联系的中国学者

    林同济1950年8月23日,一封来自中国的英文书信跨越欧亚大陆到达了远在瑞士伯尔尼的富朗克出版社(Fran-ke Verlag),经由出版社转交给卢卡奇,这是首位中国学者致卢卡奇的书信,卢卡奇将这封信收藏在了自己的书房中。在卢卡奇去世后,这封信由匈牙利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手稿和珍本图书部收藏。海光图书馆HAIKWANG LIBRARY OF WESTERN THOUHT209弄16号番禺路中国·上海电话:223611950年8月23日致格奥尔格-卢卡奇博士瑞士·伯尔尼亲...

  • 042016.0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 092022.09

    现代学术史上的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对现代汉语,从多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开创性的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赵元任以学术为天职,一生淡泊名利,凭借其卓越的语言天赋和不懈的求知热情,成长为一代巨擘。他博学多才,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通达的世界眼光,同时又怀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公认的学术贡献,将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他酷爱...

  • 062019.03

    李学勤: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

    李学勤学术渊博,在学术界有口皆碑。从小的泛观博览,使他拥有了在文、理、工等学科领域比较全面的知识。李学勤很喜欢用一句英文俗语“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

  • 122020.08
  • 042016.02

    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望的学术丰碑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中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遭受政治....

  • 202024.12

    一位有思想的史学家——刘桂生先生的学术人生

    作者与刘桂生先生(左)在一起刘桂生先生(1930-2024)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和北京大学历史系双聘教授,国内知名且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在学术思想上,他广泛吸纳中外学术传承之精华,形成一套“入轨遵规,守正求精”的治学方法,主张为学须具“预流”之思想和“历史警觉性”之意识,要力求做到“四通”之境界,即“古今通、中西通、内外通”,尤其是“身心家国通”。生平著有《刘桂生学术...

  • 202016.01

    “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

    《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是由《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增订而成。《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于2000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后,蔡仲德先生就着手做增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