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五院士“把脉”中国能源 

2007-07-17 |

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能源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五院士“把脉”中国能源 

  王大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专家
  倪维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
  霍裕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工学家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核物理专家

  7月16日,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不约而同”地为我国能源问题“把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的看法。据悉,这是自中国科学家论坛举办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场面。

  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问题】近年来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利用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从1980—2000年,我国的GDP翻了两番,但能耗只翻了一番。2001—2005年,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能耗过高引起了院士们的广泛关注。  

  谈起我国的能源现状,王大中院士接连用了几个“排名”来说明问题的紧迫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第一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第二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第二电力生产国。“我国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是1.72吨标煤,虽然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4%,但我国人口众多,这就使能源消费总量居高不下。”  

  王大中认为,我国能源发展目前面临四大挑战:人均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能源消费出现超常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为33.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节能任务艰巨;环境污染加剧,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而倪维斗院士则将问题归纳为五大挑战:总量需求的巨大压力;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农村能源供应。  

  节能意识必须提高  

  【提醒】我国的人均能耗还将持续增加,因为浪费严重,节能的潜力很大  

  为什么近年来出现了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王大中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业增长过快。二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交通和建筑行业成为能源消费新的增长点。2000—2005年,全国住宅建筑面积增加2.44倍;2000—2006年,我国成为最大的轿车生产国。   

  王大中特别提醒大家,“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之下时,人均能耗是随着GDP而增加的。一般来讲,1万美元是实现现代化的标志。而我国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均能耗还将持续上升。”  

  霍裕平院士指出,“北京今年轿车拥有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其它大城市也在‘奋起直追’。我国需要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的人口目前是13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这么大的能源需求量,大家必须提高节能意识。”  

  院士们纷纷指出,因为浪费严重,所以我们节能的潜力很大,今后应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阶层的节能意识,在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注意交通、建筑的节能问题,应向日本学习,而不要向美国式的高耗能生活方式看齐。  

  能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继续发挥煤的重要作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充分研发未来新型能源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了69%。倪维斗表示,“为什么老说煤?没有办法,不是我偏好煤,而是现在、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煤炭都仍将是我国能源的主力。”  

  院士们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面对现实该怎么做?  

  倪维斗指出,要对煤进行现代化应用,要把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看作是应对能源挑战的战略方向,目前,这种系统绝大部分技术是成熟的,只要我国各部门(煤炭、化工、电力)打破行业界线,通力合作,在三五年内就有可能建立大型的示范多联产装置,并在2020年前后有相当数量的推广。  

  严陆光院士表示,21世纪全世界都将进入能源结构调整时期,我国也必须跟上,而能源调整的核心,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份额。他认为,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大概由5个方面组成:大力发展煤的高效、清洁转换技术,继续发挥煤的重要作用;大力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充分利用资源,最大可能地发展水电和核电;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充分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  

  国家应制定正式的能源规划  

  【展望】建立一个独立的能源部门,让节能行动本身成为“巨大的绿色能源”  

  这是霍裕平在演讲中提到的首个重要问题。他说,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像法国那样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规划,没有持续的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以及为满足这些要求所应采取的措施或必要的准备,因此我国能源政策在短期内都会有很大的变动。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制定结合本国特色、科学的能源规划及稳定的能源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霍裕平强调,建立一个独立的能源部或能源委员会,统一、长期稳定地规划和领导我国能源系统的建立,在当前是绝对必要的。  

  杜祥琬院士特别提到,有一种“巨大、廉价、优质的绿色能源”,这就是“节约能源”的行动本身。他说,从1990—2005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降低了50%,但在高能耗产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出40%,利用效率比国际水平低一倍。因此,一定要纠正“GDP就是硬道理”的片面发展观念,确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避免粗放的能源开采和利用。此外,节能还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支撑。

(清华新闻网 来源:《人民日报》 2007-07-17 第11版

  

相关新闻

  • 142011.11

    西阶论坛 徐洪亮: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思考

    “清华西阶论坛”第十五场于11月10日晚上在我校新水利馆407报告厅举办,水利系徐洪亮学长应邀为清华学子做了题为“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思考”的精彩讲座,并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人生感悟。

  • 112015.12

    王恩东:中国服务器领域首位院士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出炉,49岁的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当选,成为浪潮历史上首位院士。记者了解到,以往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在计算....

  • 172019.02

    龚晓南院士——为地基“把脉问诊”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龚晓南领衔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42011.11
  • 292016.02

    他让高端服务器有了“中国造”——记中国服务器领域首位院士王恩东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成为我国服务器领域的首位院士。

  • 082023.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

  • 232023.11

    清华大学6位教师5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李路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时松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事民、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共5位教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吕俊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还有5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校友为国防科工局探月...

  • 272019.11

    中国建筑师董功获颁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证书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授证仪式11月26日在巴黎举行。作为新当选的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建筑师董功接受了院士证书和证章,并发表题为《回归建筑》的演讲....

  • 212019.03

    徐銤院士:耕耘中国快堆的“春耕牛”

    中国发展,需要快堆。我们要建造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

  • 032009.12

    7位校友荣膺2009年新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48人当选为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