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痴心科研劲头足

2018-07-02 | 詹媛 | 来源 《光明日报》2018-06-28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1961自控)

李伯虎院士的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和好几台笔记本电脑。即使是酷热难耐的夏天,年近八旬的李伯虎也从不在院子里乘凉、聊天,而是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读书或上网。“这把年纪了,别总看书看电脑了,出去转转吧!”家人劝他,他就马上摇摇头:“现在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学习就会跟不上形势。所以我还得经常看书上网,了解最新的进展,这样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这位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和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终身成就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事业上依然雄心不减。

“一名空中‘老飞人’”

李伯虎身边的人戏谑地称他为“一名空中‘老飞人’”。一年算下来,他仅在某个航空公司积累的飞行里程就几万公里。他还有一个出差常备的箱子,里面的衣服、差旅用品一应俱全,如有临时出差安排,拎着箱子就出发。年近八旬并未让李伯虎有所懈怠:“我要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把我那点东西再弄好一点。”

而他口中的“那点东西”,则是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塑传统制造行业蓝图的宏伟事业——2017年6月15日,依托李伯虎的“云制造”理念和技术构建的航天云网平台发布,并上线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基于云制造理念与技术体系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至今其注册企业已接近170万家,这些企业分布于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它们可以在航天云网平台上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根据估算,这近170万家注册企业在航天云网平台上的总经营规模约11万亿元。

“他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他的学生们上门拜访时,都会看到李伯虎正在书房里看书或看电脑。对于新兴事物,如工业4.0、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他比很多年轻人还要敏感,学习得比他们还要迅速。妻子陶华劝他不必这么辛苦,他却说:“我也要学习,不然就落后了。”

时刻关注着前沿研究,使得李伯虎在“云计算”概念刚刚在国内兴起时,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制造业信息化也可以搞‘云计算’,通过网络和云给企业内外提供制造资源、能力和产品服务,以实现数字化制造模式向网络化、服务化、云化、智能化制造模式的转变。”他片刻不停地组织专家团队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于2009年在国际上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云制造”的模式、技术手段和业态。

为了让这个平台真正为广大企业服务,李伯虎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他先后多次到访过佛山、襄阳、宁波、无锡等地,推广“云制造”的概念和发展成果,他的秘书不无感慨地说:“李院士的手机上密密麻麻地标记了未来两周的行程安排,基本都是前一天刚刚从一个城市回来,后一天又要飞往另一个城市。作为一个年过七旬的人,能保持这样的干劲和精神,他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对于未来,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仍然雄心不减,“我希望‘云制造’理念与技术体系得到持续的发展,基于‘云制造’理念与技术体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在这个平台上汇聚各国的制造资源、能力和产品服务,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继续好好干!”


相关新闻

  • 082023.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

  • 142017.07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卢世璧

    碧血丹心照戎装,侠胆真义铸医魂。 打造最坚韧的骨,温润最仁爱的情。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卢世....

  • 262019.11

    他的名字与光源大科学装置紧密相连|专访中国工程院新院士赵振堂

    21年后的今天,这位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依然在为上海光源的运行开放、性能不断改进以及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奔忙着

  • 032009.12

    7位校友荣膺2009年新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48人当选为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 072023.04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为MEM作学科前沿讲座

    4月1日晚,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岳光溪,作以“40年基础能源领域科研工作的感悟”为题的学科前沿讲座。MEM中心主任、工业工程系教授张伟主持讲座,并代表中心为岳光溪颁发了“MEM学科前沿讲座嘉宾”证书。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MEM学生和校友前来聆听。张伟教授主持岳光溪在基础能源研究领域有四十多年的治学和科研经历,在国际循环流化床领域累计发表论文...

  • 292018.1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科艺皆投入,常怀赤子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在《科学与艺术——2018年韩中青年书法大赏与知名院士学者书艺展(首尔)》上的发言

  • 062021.07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初心不改,志在江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用来形容中国工程院院士、澜沧江公司原总工程师马洪琪再贴切不过。马老不服老,退而不休,壮志依旧。“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用5到10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再攻克几个技术难题,再建两座世界级大坝。”马老心不老,初心如磐,乐于传承。身为“40后”的他,最喜欢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一起,将毕生所学和盘托出,勉励大家“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就是马洪琪的个人名片,正如他...

  • 052021.08

    为国铸盾的“人民英雄”——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颁授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入伍30年来,陈薇致力于生物安全防御应急疫苗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研发体系建设和重大品种创制及转化应用,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筑起一座生物防控坚盾。1...

  • 042020.11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大科学装置是布局未来的创新载体

    大科学装置一直以来被视为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国之利器”。在中国科技发展向原始创新迈进的关键阶段,打造这一“利器”需要哪些突破创新,又应如何使其发挥出最大....

  • 182021.11

    清华大学5位教师2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姜培学共2位教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电子工程系教授罗毅共2位教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此外,还有2位校友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国庆(1988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