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孔德海:服务美好生活,致力中美交流,共圆创业中国梦——一个硅谷清华学子的使命和激情

2018-01-02 | 孔德海 | 来源 中国侨网2017年12月8日 |

孔德海,清华大学1984级无线电系本科,现为硅谷天使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

2017年9月,在接受欧美同学会《留学生》杂志采访时,被问到“什么是好的创业”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是:“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社会价值的创业就是好的创业,对民众生活福祉有提升的创业就是好的创业。”

一个多月后,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我欣喜的读到,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社会”和“人民”,“社会”出现了260次,“人民”出现了200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中,就有6条围绕人、人民、民生。服务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中心思想。

建设美好社会、服务美好生活,是我工作近30年的深切感悟和追求。清华大学毕业后,我在硅谷工作和生活20多年,经历了硅谷的三起三落,从2000年顶峰为标志的互联网时代(Yahoo、Netscape,亚马逊等),到2010年期间的移动互联网(谷歌、Facebook),到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智能时代的新浪潮。硅谷作为全球科技重镇,全美风投最集中的地区,全美的风险投资总额达600亿美金,其中硅谷占50%。硅谷以面积1854平方英里,创造了美国5%的GDP。

硅谷的新技术的成功,遵循着一个规律,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就能发展,就有前景。成就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一批批发明家、科技工作者、创业家,也从服务的满足中获得事业的成功,个人梦想的实现。埃隆-马斯克发现了电子支付的需要,创立Paypal,获得成功;他又针对人类对绿色能源的需要,创立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并且并购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他为人类探索太空,创立SpaceX;他为下一代交通,创立Hyperloop。

“创新”,就是服务美好生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报告里也59次提及“创新”。

我的工作,也是一直在创新前沿。我学的是半导体专业,最早从事计算机图形芯片的研发,也就是最近大火的人工智能必备的GPU。做了17年的GPU设计和管理之后,曾担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ctions Semiconductor副总经理,是少有的负责过15个以上大型集成电路芯片全流程的华人之一,算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量产的专家,参与五家初创公司,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另外三家被上市公司并购。作为第一发明人,也有五项美国专利授权和四项中国专利授权。

创新来源于人才,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有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我2005年在美国创业后回国,获得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并且两年后退出,在2008年回到硅谷,看到硅谷留学生回国创业的需要,看到初创公司与中国市场和产业结合的需要,我联合其他清华同学,创立了美国非营利机构——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辅导创业,对接中国,成为海外最大的回国创业平台。因为兼具美国和中国创业和公司做大的经历、上市公司管理层和中国市场的经验,加上清华校友的庞大资源,舍我其谁。

基于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一走就是9年。

这9年,我们组织了一支含院士、独角兽创始人、成功企业家在内的导师团队,为创业公司进行1对1配对辅导,从技术、产品、市场、融资、管理各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成立了硅谷第一家中国孵化器;成立了第一个针对回国的华人自己管理的天使基金;举办了8届硅谷论坛暨“赢在21世纪”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是项目回国的第一出口。

这9年,我们帮助平台公司3000多家,300多个公司通过平台回到国内和拿到投资,其中独角兽公司就有三家,如估值30多亿美金的柔宇科技、在线支付安全公司通付盾、自动驾驶雷达公司禾赛科技,推荐回国对接的人才每年也有300多人。

2016年1月,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硅谷学院在美国硅谷揭牌,我任执行院长。同年5月16日,欧美同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视察硅谷学院,并授牌。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以及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都是从技术出发,帮助硅谷创业公司和中国资源、资本和市场进行对接。我们从科技的角度,帮助中国的公司、美国的公司和团队交流、交往。我们还以多种方式拉动硅谷和国内的联系,将这张网络织得更大。技术交流、投资交往赋能民间外交,其实也拓展了民间外交的内涵和外延。

我从事创业投资的8年,也是深度参与创新和中美交流的8年。2013年起,我布局投资智能系统。人类从250年前实现从手工驱动到机器驱动的跨越,现在正在实现从机器驱动到智能驱动的飞跃。芯片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一起为智能系统的发展铺开了道路。我的投资针对这个蓝图的关键技术,投资了半导体传感器、处理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初创公司。

这一波智能革命,将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二次生产力和人类文明革命,所有的产业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个多维互联、实时数据互通、实时智能决策控制的新闭环系统,以及系统中的系统,正在给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个变革的终结,就是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定制化和客制化按需生产。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讲,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创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海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2017年4月,在和《水木清华》王正主编的采访中,我把从清华毕业的近30年年分为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是“出走”,走到了硅谷,产业最发达、创业最活跃。第二个十年是“回归”,从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到完全回国创业和公司成功退出。第三个十年是“融合”,最近的十年所做的,如针对回国市场的投资/项目回国落地对接、北美创业大赛、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硅谷学院,无不是在做太平洋两岸、中美两边的资本市场技术创业的融合,这“融合”的十年,正赶上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

我将一如既往,致力创新和中美技术交流。2018年1月13日到14日,我们将在硅谷举办第8届硅谷峰会及北美创业大赛,英文叫CONNECT Conference,“遇见”硅谷,连接中国和美国,连接技术和产业,连接创业和投资。相信会给许多企业成功嫁接技术,给园区和投资机构优质人才和项目。

许多人讨论投资要投赛道,要投风口,我不尽赞同,因为投资需要长期积累、领域特长和产业判断。但是,当今中国的新时代,确实处于一个难得的风口,我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抓住中国发展东风之风口,把自己的事业与“中国梦”赛道结合,实现创业中国梦。


相关新闻

  • 182016.02

    在硅谷创业的“清华帮”——张横跨中美的创业网络

    在硅谷的清华毕业生绝大部分技术出色,在创业上有优势。随着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中美两地华人创业联动将进入商业实质期。硅谷的清华毕业生正在联合国内的校友资....

  • 182022.02

    清华与“一战”——中美学术思想交流的多棱镜

    2022年1月4日上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怀宇副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邀请,在线分享了其新书《清华与“一战”:美籍教授的中国经验》,围绕四位清华美籍教师探讨了近代中美学术思想的交流。本次讲座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读书会合办。近代史研究所吕文浩副研究员担任主持人,近代史研究所赵妍杰副研究员、冯淼助理研究员,上海社...

  • 212013.06
  • 032009.02

    一个清华学子的大爱情怀

    在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一位清华杰出校友的代表——海南电网公司总经理尹炼。

  • 312022.03

    胡宏扬:清华人应该扎根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胡宏扬,安徽庐江人,计算机系2010级硕士校友。2013年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作。历任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鞍山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博望区博望镇党委副书记,博望区新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等职,现任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原来在中国还有这么贫困的一群人胡宏扬与基层的故事,要从一次社会实践说起。学生时代的胡宏扬,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工男。从本科到硕士...

  • 142013.05

    清华举办第二届启航“中国梦”校友面对面就业引导系列活动

    清华新闻网5月14日电 (研通社记者 李晓林)4月25日至5月11日期间,正值清华大学102周年校庆之际,校研究生团委举办了第二届启航“中国梦”——校友面对面就业引导系列活动。

  • 302012.11

    姚余栋:我有一个中国梦想

    姚余栋,1992年获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2至1995年就读于清华经管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当选剑桥大学中国学联主席兼全英学联执委。1995年至1996年在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工作,2000年至2001年在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咨询顾问,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任原黑龙江省招商局党组成员,聘任为副局长,2009年1月至2...

  • 232012.02
  • 252013.09
  • 152016.04

    2016密歇根中美汽车行业“绿色创新和先进制造”国际论坛暨庆祝清华大学105年华诞活动圆满举行

    由密歇根清华大学校友会主办、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协办的中美汽车行业“绿色创新和先进制造”国际论坛暨清华大学105周年华诞庆祝活动,于2016年4月1....